第1169集:交流内容深入探讨(2/1)

屏幕上那行“这里可以说真话吗?”还在缓缓滚动,像一片不肯落地的叶子。刘好仃站在投影幕布旁,没说话,只是轻轻按了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一张匿名提问的截图——“你们真的想知道我们怕什么吗?”发问时间是三天前,至今无人回复。

他把笔帽拧开,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请说一件你们觉得‘不该提但一直憋着’的事。”粉笔灰簌簌落在桌角,没人接话。

南粤的代表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水杯边缘。深圳这边,几个年轻员工交换着眼神,欲言又止。弹幕区倒是热闹,“领导真敢问啊”“这题超纲了”“我先蹲个后续”,可全是玩笑话。

“咱们搞这个交流,不是为了拍合影、留材料。”刘好仃把笔帽扣回去,声音不高,“是为了让那些没出口的话,别再自己烂在肚子里。”

他点开一段视频。画面里是项目初期的一次协调会,深圳团队正在讲解工艺参数,语气坚定。镜头扫过南粤工程师的脸——三次张嘴,话没说完就被流程推进打断,最后只轻轻合上笔记本。

“我们都以为自己在推进进度。”刘好仃暂停画面,“可有没有人,被正确地听见?”

会议室安静下来。空调风从头顶吹下,吹得投影幕布微微颤动。

南粤项目经理抬起头,喉结动了动。“我们……返工了三次。”他说得慢,但每个字都清楚,“不是技术不过关,是你们定的标准,在我们产线跑不通。我们试过提,但每次都说‘按流程来’,我们就……没再坚持。”

没人打断。连弹幕都停了几秒。

“第四次,我们偷偷改了流程,没报备。”他苦笑了一下,“结果被系统预警,差点算作违规操作。”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只是在白板上“不该提但一直憋着”下面,工整写下:“怕说错话,更怕说了也没人听。”

阿珍翻开笔记本,调出关键词云的历史记录。她把两张图并排投在侧屏上:一张是交流会开始前的词频,“效率”“成果”“提升”占满屏幕;另一张是刚才十分钟内的实时数据,“风险”“矛盾”“卡点”开始冒头,而“回避”“误解”这些词的热度正在下降。

“以前我们怕问题。”她轻声说,“现在我们开始数问题了。这不是退步,是信任的刻度。”

老周坐在后排,把这句话原样抄进了自己的本子,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对勾。

小林盯着直播后台,弹幕突然变了风向。“我们也有类似情况”“上次改模具,说了三遍没人理”“其实我们班早就发现传感器偏移了,但没人敢报”……一条接一条,不再嬉笑,也不再匿名。

“原来不是我们胆小。”一个ID写着“夜班B线”的用户发了条长消息,“是之前,声音太容易被盖住了。”

刘好仃看了眼南粤的团队,问:“如果现在再遇到标准不适用,你们会怎么说?”

对方项目经理沉默几秒,说:“我想……还是会先写下来。但这次,我希望有人愿意停下来,听一听为什么写。”

“那就听。”刘好仃说,“哪怕听完了还得按流程走,也比让人把话咽回去强。”

阿珍忽然举手,像是临时想到什么。“我们能不能在火种箱里,加一个‘卡点记录’?”她说,“不评分,不追责,就记下‘哪一步让人想说话却没说’。比如今天这三次返工,如果早有人写下‘标准难执行’,是不是就能少走些弯路?”

刘好仃笑了。“可以。而且不光记深圳的,也记南粤的。谁卡了,谁堵了,都算数。”

“那……”南粤的一位技术员试探着开口,“我们能不能也设个类似的箱?名字不用一样,但意思……一样。”

“当然。”刘好仃说,“名字你们定,规则你们定,只要里面装的是真话。”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了。不再是“来学习经验”的客气,也不再是“展示成果”的表演,而是像两个走岔了路的人,终于在一个岔口停下,回头看了看彼此踩过的脚印。

“其实我们也有个事,一直没提。”南粤项目经理忽然又开口,“上个月,有台设备报警,值班员以为是误报,没处理。两小时后真出了故障,但我们没上报,只内部修了。”

他顿了顿,“不是想瞒,是怕被说‘管理不到位’。可今天听你们讲‘代为发声’,我才觉得……也许不说,才是最大的问题。”

刘好仃没急着回应。他走到窗边,拉开一点百叶窗。阳光斜切进来,照在会议桌中央的水瓶上,折射出一道小小的光斑,正好落在南粤代表的笔记本上。

“那台设备后来修好了?”他问。

“修好了,还加了双重检测。”

“那现在说这件事,你觉得亏吗?”

对方摇头。“不亏。反而……松了口气。”

“那就对了。”刘好仃合上窗,“问题不是障碍,是信任的刻度。越难说出口的,越说明它压得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弹幕区又动了。“我们车间也有个角落报警器失灵半年了”“组长说小问题别报”“今天回去就写张卡”……一条接一条,像春天解冻的溪流,开始有了声音。

阿珍悄悄打开火种箱后台,新增了一条分类:“跨厂卡点记录”。她输入标题:“南粤-三次返工事件”,备注栏写:“未上报,但值得记。因为终于说了。”

老周凑过来看了一眼,低声说:“这下真成‘箱’了,不光装好事,也装‘心事’。”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请说一件你一直憋着的事”旁边,补了一句:“说出来,不是认输,是给后来人铺一块砖。”

他放下笔,看向南粤团队:“下次你们要是再遇到标准不适用,别改流程,先改话——把想说的,大声说出来。”

对方项目经理点点头,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刘好仃没看清内容,只看见那支笔写得稳,不像之前那样停顿、犹豫。

小林突然轻声“哎”了一下。直播后台的在线人数刚刚跳了一格,南粤的内部观看通道全部点亮。更远的分屏上,几个未命名的IP地址也在接入,应该是其他车间的员工正用手机连进来。

弹幕里,一条新消息缓缓飘过:“原来卡住的不只是机器,还有嘴。”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白板上的两句话用框圈了起来。阳光移了位置,照在“信任的刻度”四个字上,墨迹微微发亮。

阿珍合上电脑,轻声说:“今天这几句,够点一盏灯了。”

刘好仃看着屏幕,说:“那我们就等下一盏。”

南粤代表忽然开口:“下次,我们来分享‘失败案例库’。”

话音落,会议室静了几秒。

小林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准备记录,却忘了打字。

阿珍翻开新的一页纸,笔尖刚触到纸面。

老周摘下眼镜,用衬衫角擦了擦镜片。

刘好仃站在原地,看着那行刚出现的弹幕:“我们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