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集:质疑危机初步化解(1/1)

刘好仃推开行政办公室的门时,手机还握在右手里,屏幕亮着上一章结尾那通电话的通话记录。他没坐下,直接把手机转了个方向,递给站在电脑前的小王:“打开后台,看看最近三天的数据。”

小王接过手机,一边解锁一边说:“刚整理完今天的‘三十秒现场’,播放量涨了。不过评论区还是有人问,是不是作秀。”

“让他们问。”刘好仃走到电脑旁,盯着屏幕上的舆情曲线,“骂声还在,但耳朵多了。”

数据图铺开在眼前。过去七十二小时,负面评论的增长线已经平得像条拉直的橡皮筋,不再往上蹿。中性提问类留言从最初的零星几条,占到了总声量的百分之五十二。最显眼的是那条老陈坐在修好水管旁吃饭的视频,转发破万,标题被网友自发改成“这水,我喝得安心”。

“你看这儿。”刘好仃用指尖点了点图表底部的时间轴,“前天下午三点,我们发了第三批账单截图,那会儿负面峰值掉了一截。昨天老陈那段视频一出,质疑‘装穷’的帖子基本没新冒头的。”

财务小李凑过来,盯着数据看了半晌,低声说:“可还有四成多是负面,说我们补救太迟、动作太慢。”

“慢是慢。”刘好仃点头,“但慢也是动。以前是‘你们不动’,现在变成‘你们终于动了’——这话听着像骂,其实是松口。”

行政翻出打印的留言汇总本,念了条新评论:“‘昨天路过厂区,看见工人在换窗框,顺手帮我抬了箱子。我想说,对不起。’”

办公室里安静了一瞬。

“这不是道歉。”刘好仃笑了笑,“这是开始看了。”

电话铃响了。行政接起来,听了几句,抬头看向刘好仃:“社区服务中心的,说有几位居民代表想周三下午来参观维修现场,拍点素材做宣传。”

小王一愣:“让他们进来拍?万一拍到没修完的地方,又说我们应付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拍。”刘好仃走过去,接过话筒,“我是刘好仃。可以来,周三下午两点,老陈带路,你们想拍哪儿都行。镜头对准哪儿,我们就在哪儿。”

挂了电话,他看着三人:“以前是他们不信我们改,现在是我们不敢让人看。这不也成问题?”

小王低头翻相册,找出几张刚拍的维修点照片:“那我把这几个位置列出来,让他们挑。”

“不用挑。”刘好仃摆手,“全开放。咱们没藏东西,就不怕人看。真有漏网的,正好补上。”

中午饭后,会议室重新聚齐。刘好仃把笔记本放在桌中央,翻开,取出那片干枯的薄荷叶,轻轻搁在桌面上。叶子边缘卷曲,颜色发黄,但凑近还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清气。

“它早不绿了。”他说,“但还能闻到味儿。咱们这事儿也一样——改没改,不用我说,时间在说。”

财务小李犹豫着开口:“那……下一步是不是又要推新项目?钱和人手都紧,绿化那边还等着重启通知。”

“现在不说加不加。”刘好仃合上本子,“只说一句:咱们扛住了质疑,不是靠嘴,是靠三十秒一段的视频,一笔一笔的账。这口气稳住了,路才能接着走。”

没人接话。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

小王低头抠着手机壳边缘:“那……‘每日实录’还继续吗?”

“继续。”刘好仃答得干脆,“直到没人觉得新鲜为止。新鲜说明还在看,不新鲜了,才是真信了。”

散会后,刘好仃独自回到办公室。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刚打印的《舆情周报》上。他没开灯,坐下来,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小王发来的消息:“第三批视频已发布,播放量比昨天高17%。”

他没回复,只把那片薄荷叶重新夹进笔记本,翻到空白页,用笔写下一行小字:“信,是慢活。”

写完,他合上本子,起身关灯。

走廊灯一盏接一盏亮起,脚步声在空旷的过道里轻轻回响。他走得很稳,右手插在裤兜里,指尖碰着那片叶子的脉络。

周三的日历被红笔圈了出来,贴在会议室门边。墙上挂钟的分针刚走过三点,小王抱着三脚架从拐角快步走来,差点撞上他。

“刘师傅,社区那边刚确认,代表们提前半小时到,说想先拍一段门口的日常。”

刘好仃点点头:“让他们拍。顺便把今天换下来的旧水管摆出来,标上日期和位置。”

“拍这个干啥?”

“拍坏了的。”他说,“才能显出修的是真的。”

小王愣了下,随即笑了:“得,又是个‘直’主意。”

“直点好。”刘好仃也笑,“弯的容易打结,咱们现在经不起绕。”

他站在走廊窗前,看着厂区门口那排刚修好的路灯。其中一盏还闪了闪,像是接触不良。他没叫人修,只掏出手机,对着那盏灯录了十秒钟。

画面轻微晃动,背景里有工人推着工具车经过,车轮碾过水泥地的声音混着远处机器的低响。

他按下停止,没看回放,直接点开上传界面,标题打了五个字:“还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