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集:风险管理初步成效(1/1)
警报倒计时定格在00:02:38时,小陈的指尖已经点下“确认”键。系统界面跳出绿色对勾,响应流程自动推进至一级维修工派单环节。刘好仃站在他身后,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下肩膀,转身走向控制台。
那晚的测试警报成了B线夜班的开场白。第二天清晨六点四十分,真实的第一波数据汇总到小陈手里——过去十二小时,系统共捕捉到三次异常波动,其中主轴温升一次、冷却水压一次、原料库存预警一次。三项警报全部在触发后两分钟内被响应,最慢的一次也只用了四分十七秒确认。
“比模拟还稳。”小陈把报表打印出来,纸张刚出机器,热乎乎的。
刘好仃接过纸,站在晨会前的走廊上,一边翻看一边往会议室走。门一推开,老李正抱着保温杯吹气,看见他进来,抬了抬下巴:“昨晚那场水压波动,真靠这玩意儿拦住了?”
“拦住了。”刘好仃把报表递过去,“七分钟巡检到场,十五分钟切换备用泵,全程没超二级响应时限。”
“可那泵本来就好用。”老李嘀咕,“换谁去都能搞定。”
“以前呢?”刘好仃问,“这种波动出现过多少回?”
“不少。”老李顿了顿,“但都是等停了才修。”
“现在呢?”
“现在……还没停。”老李把报表翻了个面,又翻回来,最后咕哝一句,“行吧,算它有点用。”
晨会照常开。刘好仃把昨晚的真实处置录像投在屏幕上,画面里是夜班巡检员小张穿着工装快步走向设备区,手里拎着测温枪和工具包。镜头切到控制室,警报弹出,倒计时启动,小陈在电脑前点击确认,系统自动派单。
“从报警到一级响应启动,58秒。”刘好仃指着时间轴,“到维修工抵达现场,6分12秒。发现问题无法当场解决,升级二级,老李接到通知,8分34秒赶到。确认备件缺失,触发三级,采购组接单,21分钟后联系上供应商加急发货。”
他停顿了一下:“整套流程跑完,23分钟。比上个月同类故障平均处置时间快了将近四十分钟。”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王抬头:“这回没耽误交货?”
“没耽误。”刘好仃点头,“客户那批货昨天下午四点准时出库。”
老李把保温杯放下,杯底磕在桌上发出一声轻响。“以前这种事,起码停半天。”他说,“现在……居然能抢回来。”
“不是抢回来的。”刘好仃翻开手册,“是提前看见了。就像你做饭,锅快烧干了你闻到焦味就关火,总比等它炸了再扑救强。”
有人笑了,气氛松了下来。
会后,小陈被叫到办公室。刘好仃递给他一个文件夹:“把这三周的数据都归一归。停机次数、警报响应率、紧急采购频次,还有客户反馈里的异常记录,全扒出来。”
“要做报告?”
“不是报告,是证据。”刘好仃说,“咱们得知道,这套东西到底有没有效。”
小陈接下任务,一头扎进数据堆。两天后,他交出一张《B线风险指数表》。表格横向是时间轴,纵向是六项核心指标。最显眼的是“重大停机事故”一栏——试点前两周平均每周1.5次,试点后三周,归零。另一栏“紧急采购触发次数”,从每周四次降到两次。
刘好仃盯着表格看了很久,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预警响应率:100%
重大风险拦截:2起(主轴过热、冷却系统波动)
平均处置效率提升:52.3%
他转过身:“数字不会骗人。”
老李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巡检记录。“我查了夜班那几天的打卡数据。”他说,“NFC标签全都有记录,没人漏刷。以前交接班最容易出空档,现在反倒最稳。”
“因为知道有人看。”刘好仃说,“也因为知道做了就有数。”
小王从采购组那边回来,带来一个消息:“磨料库存昨天又触发预警,系统自动提醒启动备选流程。我们提前联系了备用厂家,对方确认三天内可供货。”
“主供应商呢?”
“还在走正常周期,但咱们已经不等了。”
刘好仃点点头:“不是不信他们,是不能赌。”
当天下午,车间例会如期召开。刘好仃把《风险管理试点阶段性报告》发到每人手里。纸张很薄,但沉甸甸的。
“这三周,咱们没做到零风险。”他站在白板前,“但做到了三件事:第一,所有风险都有了预警信号;第二,每次预警都有人响应;第三,每次响应都有记录可查。”
他顿了顿:“不是不坏,是坏了也能扛。不是不出事,是出事前能拦住。”
会议室里没人说话。老李低头翻着报告,手指在“停机时长下降60%”那一行来回滑动。小王盯着“紧急采购减少45%”发愣。小陈坐在角落,听见自己心跳有点快。
然后,老李站起身,把手掌拍在桌上,一下,两下,三下。掌声不算响,但很稳。接着是小王,再是质检组长,最后整个会议室都响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好仃没笑,也没抬手制止。他就站在那儿,听着掌声一点点铺开,像车间里机器重新启动时的低鸣。
散会后,他回到办公室,把最新一版手册放进抽屉。封面还是那行字:“风险应对——B线试点版”。只是这次,右下角多了一行小字:初见成效,持续优化。
小陈敲门进来,手里拿着平板。“IT组刚同步了今天凌晨的数据。”他说,“冷却系统又波动了一次,警报触发,巡检员三分钟内到场,自动切换流程启动,全程无人工干预。”
“系统自己动了?”
“动了。”小陈把屏幕转向他,“就像你设的那样,到了阈值,直接走流程。”
刘好仃看着屏幕上的时间轴,从警报触发到备用泵启动,全程六分零三秒。比人工还快。
“下一步呢?”小陈问。
“下一步?”刘好仃站起身,拿起桌上的笔,“先把这三周的数据打成正式报告,让所有人都看得见。”
“然后呢?”
“然后……”他走到白板前,笔尖悬在“推广全厂”四个字上方,停了几秒,最后轻轻划掉,“先让B线再跑两周。把每个环节都磨熟。”
小陈没再问。他知道,有些事急不得。
傍晚,刘好仃去车间巡线。走到主控柜前,他顺手按下测试按钮。系统界面一闪,弹出模拟警报:“主轴温升异常!”
倒计时开始:00:02:59。
小陈的手机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