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集:重塑方案精心策划(1/1)
刘好仃坐在质检台前,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而沉稳。他的手缓缓地伸向那个放在一旁许久、有些陈旧的保温杯。手指触碰到杯身的瞬间,那熟悉的金属冰冷感沿着指尖蔓延开来,让他微微一怔,思绪仿佛也随着这股凉意飘回到了那些忙碌的日子。随后,他轻轻将保温杯挪到一旁,伸手从保温杯底下抽出那张被压了不知多久的纸。
指尖刚一触碰到纸张,一丝轻微的粘腻感便顺着皮肤传递过来,那是水渍干透后留下的独特痕迹。纸张似乎在保温杯底下承受了无数个日夜的挤压,水渍早已彻底干了,只在纸张的边缘留下了微微卷起的痕迹,像是岁月不经意间卷起的褶皱,又像是生活不经意间留下的沧桑印记。刘好仃的动作自然而又带着一种笃定,他没有抖落纸上的水渍,也没有特意去晾晒,仿佛这张纸上的每一处痕迹都承载着某种不可言说的意义。他轻轻地、稳稳地把纸平铺在质检台的角落,那神情,仿佛在展开一张指引方向的地图,又仿佛在揭开一段尘封已久却又无比重要的故事。
就在这时,一阵有节奏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小吴、老李、老周陆续走了进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日常劳作后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又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和凝重。每个人的手里都端着一个搪瓷缸,那是他们日常用来泡茶的容器。搪瓷缸的缸身上印着的字迹,曾经或许是鲜艳夺目的,但如今已经有些模糊,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就像他们脸上的皱纹一样,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屋子里没有人说话,但他们的脚步比平时慢了半拍。每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斟酌,又像是在积蓄着某种力量,仿佛知道今天这杯茶,不会白喝,接下来会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小吴率先走到自己常坐的位置旁,轻轻地将搪瓷缸放在桌上,动作轻盈却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仿佛这个搪瓷缸里装着的不仅仅是茶水,更是他此刻复杂的情绪。老李则把搪瓷缸抱在怀里,那温暖的触感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但他的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刘好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老周最后一个进来,他随手把搪瓷缸放在一边,然后找了个位置坐下,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目光紧紧地盯着刘好仃。
“开始吧。”刘好仃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质检台前缓缓回荡。他微微用力,把纸往质检台的中间推了推,手指轻轻地点着背面那行手写的字。那行字在有些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但却仿佛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我想让他说,我爸在一家让人放心的厂上班。’这话不是说给我们听的,是替客户说的——他们要的不是花哨的东西,是安心。”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看透了客户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小吴嘬了口茶,茶水的温度还刚刚好,但他却感觉嘴里微微发苦。听到刘好仃的话,他的眉头一跳,一种莫名的焦虑涌上心头。他缓缓放下茶缸,茶缸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可安心看不见啊。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客户连咱们厂的大门都不愿拍一下,谁知道咱们是‘放心’的厂?这安心可怎么传递给客户?”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焦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仿佛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行者,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老李搓着手里的缸子,缸子被他的手摩挲得有些发亮。他皱着眉头,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脸上的皱纹更加明显了,仿佛一道道岁月的沟壑。“要我说,不如把大门修修,省得风吹塑料袋哗啦响,那声音就像讨债的旗,让人听着心里发慌。”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那刺耳的声音,仿佛此刻耳边又响起了那令人烦躁的声响。他想象着客户来到厂门口,听到那刺耳的声音,估计还没进厂门就对厂子的印象大打折扣了,更别提了解厂里的实力和产品质量了。
老周摇了摇头,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屑,头也微微扬起,仿佛对老李的建议并不认同。“修门?那不还是遮丑?十年前咱们展台都被人挤出去了,现在补门面,不等于穿西装下车间吗?表面上看着光鲜了,可里子还是那个里子。”他的语气有些强硬,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固执,那是一种长期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形成的坚持,认为仅仅改变外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说越低,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压抑。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现状的不满,又有对未来的担忧,仿佛挤在一个窄巷里,谁也推不动谁,都各执一词,却又都无法说服对方。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他们沉重的呼吸声在质检台前回荡。
刘好仃没有立刻接话,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望向窗外,仿佛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他从旁边的笔记本里抽出三页纸,一张一张地摆开在质检台上。纸张与桌面摩擦的声音在安静的屋子里格外清晰,仿佛在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咱们的问题,不是没人来,是来了也不记得。不是不做,是做了没人知道。”他指着第一张纸,语气严肃地说道。那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客户反馈和市场数据,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尖锐的针,刺痛着他的心。“客户记住的是‘稳定’,但‘稳定’这东西就像空气——有它的时候大家觉得正常,没它了就要命,可谁会没事夸空气好呢?”他顿了顿,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中带着一种无奈和期待,“咱们得让人看见空气,也就是让客户看见咱们的优势。”
小吴一愣,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在努力理解这个有些抽象的概念。“看见空气?那不得靠特效吗?难道咱们还能把空气变得肉眼可见?”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常规的认知里,对于这个新颖而又有些难以捉摸的想法有些难以理解,就像一个孩子面对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谜题。
“不靠特效,靠痕迹。”刘好仃说着,拿起手机,熟练地调出一段视频。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展示一件珍贵的宝物。视频里是上次客户来访时,车间角落自动上传数据的提示音,“叮”的一声,绿色对勾跳出来,那是数据成功上传的标志。画面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在诉说着厂里的高效和规范。“这声音,客户没听见。这画面,他们没看到。可这就是咱们的‘空气’在呼吸,是咱们实力和规范的体现。”他合上手机,目光坚定,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明灯,“形象不是靠贴金贴出来的,是把咱们天天干的事,清清楚楚地让人瞧个明白。”
老李抬起头,眼神中似乎有了一丝光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你是说……咱们不是没形象,是藏太深了?一直埋头做事,却忘了展示自己?”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责,仿佛在反思自己之前的工作,一直以来,他们都只专注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却忽略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性。
“对。”刘好仃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决心,“咱们不是背景音,是主旋律,只是之前没调大音量,客户听不到咱们的声音。”他的手指在质检台上轻轻敲击着,节奏有序,仿佛在敲击着未来的节奏,那声音仿佛是一种激励,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前进的动力。
小吴的眼睛亮了,他兴奋地说道:“那咱们录个片?拍咱们怎么查数据、怎么双人签字、怎么半夜修传感器?让客户看看,这‘稳定’是拿什么换来的,让他们知道咱们背后付出的努力。”他的脸上洋溢着激情,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画面,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厂里的业务蒸蒸日上。
老李皱了皱眉,他考虑问题总是比较实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仿佛看到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拍可以,可谁看?咱们又没有抖音大V带流量,拍了视频放在网上,估计也掀不起什么水花。”他的声音低沉而稳重,说出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在了小吴的热情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让一个视频获得关注并不容易,他们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资源。
老周插话道:“钱呢?摄像、剪辑、推广,哪样不要钱?上个月合规整改才花了一笔,财务正掐着脖子算账呢,哪有那么多钱去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他摇了摇头,觉得这个计划实施起来难度太大,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无奈。对于一个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小厂来说,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每一笔支出都需要精打细算。
空气又静了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大家心里都清楚,资金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想要开展这样的宣传活动确实不容易。刘好仃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三角,三角的线条简洁而有力,仿佛是他心中坚定的信念。“咱们不烧钱,不追热,不搞一夜爆红。”他在三角的一条边上写下一横,“第一,对外,让看不见的被看见;第二,对内,让不好意思的敢开口;第三,对产品,让摸得着的更有感。”
他抬起头,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心,仿佛这三根柱子就是带领厂子走向光明的希望。“三件事,三根柱子,撑起一个‘明’字。”他的声音在质检台前回荡,仿佛给每一个人都注入了一股力量,让大家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小吴念了出来:“明玻可见计划?”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好奇和期待,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对这个计划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对。”刘好仃笑了,他的笑容里带着一种自信,那是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从容和坚定。“‘明’是咱们厂名,也是‘明白’的明。咱们不是要变成别人,是要让别人明白——咱们是谁,咱们的实力在哪里。”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质检台前回荡,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老李低头琢磨着,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搪瓷缸的边缘,那细腻的触感让他陷入了沉思。“那……第一根柱子咋立?具体怎么操作?”他想要知道更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心里有底,也才能更好地配合和执行这个计划。
“传播,不靠嘴,靠证据。”刘好仃说着,翻开小吴整理的客户语录,那本语录已经有些破旧了,但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承载着客户的信任和期望。“‘货到了,人没动静’——这话多实在?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赞美,但却能真实地反映出客户对咱们厂的一种信任。咱们就拿这种原话做海报,贴在发货区,拍成短视频,标题就叫《客户原话实录》,让客户看到咱们的口碑。”他的手指在客户语录上轻轻滑动,仿佛在挑选着最珍贵的宝石,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就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小吴一拍大腿,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对!不吹不夸,就放真话!让客户看到最真实的一面,这样才能打动他们。”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双手在空中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客户被这些真实话语打动的场景,厂里的订单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
“第二,员工这块。”刘好仃看向老李,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仿佛在关心着自己的家人。“你问卷里那句‘我不想躲了’,比啥广告都强。咱们在食堂墙上设个‘我家在明玻’故事角,谁愿意写,谁愿意拍,都行。不评比,不打分,就一句话:你是谁,你在哪,你为啥在这儿。让大家都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也能让客户看到咱们员工的精神风貌。”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在给员工们打开一扇表达自我的大门,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热。
老李慢慢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感动,眼眶微微泛红。“我儿子要是看到,兴许能抬头了。以前他总觉得我在这个厂没前途,要是能看到这些,说不定能改变他的看法。”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心中对儿子的愧疚和期望都化作了这简单的话语。一直以来,他都希望儿子能以自己为骄傲,但因为工作的忙碌和厂里的困境,他总觉得没能给儿子一个好的未来。而现在,这个计划让他看到了希望,也许通过这个计划,能让儿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努力。
老周忽然开口:“那第三根柱子呢?产品这块,咱们玻璃是好,可客户摸着都一样,怎么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咱们产品的独特之处呢?”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思考着这个问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产品是厂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让客户感受到产品的独特之处,那么之前的努力都可能白费。
“体验。”刘好仃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样品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刚出厂的玻璃片,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以后每批货,附一张手写质检卡——谁查的,几点查的,结果如何。笔迹不一样,但标准一样。客户打开盒子,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玻璃,而是咱们用心检测的过程,是人性的温度。”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玻璃片,仿佛在感受着它的质感,也在感受着客户的期待。
小吴笑了,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俏皮,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下,玻璃有温度了。客户拿到货,看到那张手写质检卡,肯定会觉得咱们很用心。”他想象着客户打开货物,看到手写质检卡时的惊喜表情,仿佛看到了厂里的未来一片光明。
老周摸着盒子边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专业,仿佛一位资深的工匠在审视着自己的作品。“影像这块我来。不拍大片,就拍日常——晨会点名、换班交接、半夜抢修。剪成‘明玻十二时辰’,一天发一段,不吵不闹,就一个字:真。让客户看到咱们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感受到咱们的努力和付出。”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拍摄的作品在网络上受到欢迎的场景,让更多的人了解明玻厂,认可明玻厂。
刘好仃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下:“《明玻可见计划》框架——一、传播:客户原话+车间实录;二、产品:质检手写卡;三、员工:我家在明玻墙。”他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他对这个计划的重视,也代表着他为了厂里的未来付出的心血。
他合上本子,抬起头,目光坚定:“不搞虚的,不追快的,就做实的。咱们不争第一,只争‘记得住’。只要客户能记住咱们,能明白咱们的优势,咱们就有机会在这个市场上立足。”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在给每一个人打气,让大家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老李忽然问:“可……客户真会看吗?咱们做了这么多,万一客户根本不关注怎么办?”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毕竟之前他们也尝试过一些宣传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不希望这次的努力再次付诸东流,让大家的热情再次被浇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吴也低声接上:“咱们真的……能不一样?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那么多,咱们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迷茫,仿佛对这个计划的前景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每一家企业都在努力展现自己的优势,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阳光从高窗斜切进来,像一道金色的丝带,照在质检台上。那张被水晕过的纸在阳光的照耀下,字迹有些模糊,但那行手写的话,还在,仿佛在诉说着客户的心声,也仿佛在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厂里的未来而努力。
刘好仃没回答,他打开手机相册,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翻到一张旧照。照片里,2013年厂庆,一群人站在崭新的大门前,笑得没心没肺。他站在中间,工装笔挺,手里举着一块透明玻璃,对着太阳,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脸上洒下一片五彩斑斓的光影。那时的他们,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脚下。
“那时候,咱们觉得自己挺亮的。大家齐心协力,把厂子建设得越来越好,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回忆的温度,仿佛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在眼前。“后来忙了,忘了亮给别人看。其实咱们一直亮着——只是没让人看见。咱们就像一颗藏在深巷里的明珠,有着自己的光芒,只是缺少一个被发现的机会。”
他把手机转过去,屏幕停在那块玻璃上,光从边缘透出来,像一道细小的彩虹。那彩虹虽然微弱,但却带着一种希望的光芒,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只要不放弃,总会有机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老周先动了。他拿起方案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仿佛一艘在黑暗中航行的船只看到了远方的灯塔。“我下午就把影像素材归类,按‘十二时辰’分好。我一定要把咱们厂最真实、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他的声音充满了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厂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小吴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那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他心中的战鼓。“我拟第一期视频脚本,就从‘叮’那声提示音开始。我要把这个小小的提示音变成咱们厂的标志性声音,让客户一听到这个声音,就能想到咱们厂。”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引起轰动的场景,让更多的人了解明玻厂,记住明玻厂。
老李站起身,慢慢把搪瓷缸放回台面,他的动作有些迟缓,但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每一步都带着他对厂里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期待。“我……去问问几个老客户。他们要是愿意说句实话,也算帮咱们发声。毕竟他们对咱们厂最了解,他们的评价也最有说服力。”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老客户们能支持这个计划,用他们的真实评价为厂里树立良好的口碑。
刘好仃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认真地写下:“方案确定,下周推进。”他的字迹刚劲有力,仿佛是对这个计划的郑重承诺,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坚定信念。
他合上本子,阳光正好落在封面上,“明玻”两个字清晰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预示着明玻厂美好的未来。
塑料袋还在门上飘,风吹一下,晃一下,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声音以前总是让人觉得烦躁,但此刻在刘好仃听来,却仿佛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他们勇敢地向前迈进,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去创造属于明玻厂的辉煌。
他起身,朝门口走,影子先一步跨过门槛。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未来宣告:明玻厂,即将迎来新的辉煌。每一步都充满了决心和勇气,仿佛脚下的大地都在为他的前行而震动。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每一个部门都像是一颗螺丝钉,紧紧地咬合在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
老周一头扎进了影像素材的世界里,他把自己关在剪辑室里,从早到晚地工作着。剪辑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电脑散热的味道,昏暗的灯光下,只有电脑屏幕散发着刺眼的光芒。那些晨会点名时大家的认真神情、换班交接时严谨的手续、半夜抢修时众人齐心协力的场景,在他的剪辑下,变成了一段段生动而又真实的画面。他时而对着屏幕皱眉思考,手中的鼠标不断地移动,调整着每一个画面的位置和时长,试图找到最完美的呈现方式;时而兴奋地加快剪辑速度,仿佛在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
小吴也在为视频脚本忙碌着。他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了各种资料,那厚厚的文件像一座小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但他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地查阅客户语录,从中挑选出最能打动人心的语句。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时而咬着笔头,思考着如何把这些原话融入到视频中,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时而奋笔疾书,记录下自己的灵感,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想要通过这个视频,让客户看到明玻厂最真实的一面,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和努力。他甚至还亲自到车间里去采访工人,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为视频脚本增添了更多的细节和情感。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都成了他创作灵感的源泉。
老李则开始了与老客户的沟通工作。他挨个给老客户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每一个声音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他耐心地向他们介绍《明玻可见计划》,一开始,有些客户并不太感兴趣,觉得这只是厂里的又一场宣传活动,没什么实际意义。但老李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慢慢地打动了他们。他向客户们讲述了厂里目前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己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有些老客户被他的话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厂子发声。老李把客户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认真地记录下来,准备在“我家在明玻”故事角展示出来。他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客户的想法,仿佛在书写着明玻厂的未来。
而刘好仃,则时刻关注着整个计划的进展。他每天都会到各个部门去巡查,了解大家的工作情况,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他的身影穿梭在厂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大家前行的道路。他还会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手写质检卡能够按时制作完成。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他据理力争,既考虑到厂里的成本问题,又保证质检卡的质量不受影响。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厂子里都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计划而努力着,仿佛他们正在参与一场改变厂里命运的战斗。
然而,计划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制作手写质检卡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供应商表示,如果按照要求手写质检卡,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效率也会降低。这让刘好仃陷入了沉思,他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成本是厂里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质检卡的质量,那么这个计划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刘好仃召集了相关人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大家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焦虑。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小吴认为可以寻找其他更合适的供应商,降低成本,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希望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李则担心更换供应商会影响质检卡的质量,他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老周则提出可以考虑部分手写,部分打印的方式,试图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刘好仃静静地听着大家的意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
“咱们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质检卡是这个计划的重要一环,它代表着咱们对客户的承诺,不能有任何妥协。”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一道不可违抗的命令。“咱们再和供应商好好谈谈,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同时,咱们自己也可以组织一些有书法特长的员工来帮忙手写,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成本。”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会议结束后,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着。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与供应商达成了协议,供应商同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同时,厂里也组织了一些有书法特长的员工参与到手写质检卡的工作中来。这些员工们非常积极,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认真地书写着每一张质检卡。有的员工坐在办公室里,安静地书写着,眼神专注而认真;有的员工则在车间的一角,趁着休息的时间写上几张。他们的笔迹或苍劲有力,或娟秀工整,每一张质检卡都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蕴含着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客户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玻可见计划》的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老周剪辑的“明玻十二时辰”视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他在厂里的会议室里进行了小范围的播放。会议室里坐满了厂里的员工,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眼神紧紧地盯着屏幕。当视频开始播放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仿佛置身于视频中的场景之中。看着画面里熟悉的车间、忙碌的工人,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自豪感。那些曾经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一起经历的困难和挑战,都在这段视频中得到了展现。视频播放结束后,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对老周的工作表示了肯定,那掌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小吴的视频脚本也初步完成了,他拿着脚本去找刘好仃审核。刘好仃认真地看了每一个细节,他的眼神专注而挑剔,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比如调整画面的顺序,增加一些情感元素等。小吴虚心地接受了意见,又对脚本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不断地修改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这个视频能够尽快制作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明玻厂。
老李负责的“我家在明玻”故事角也初具规模。他在食堂的墙上贴上了一些员工的故事和照片,每一张照片都配上了简单的文字说明。那些照片里的员工,有的在认真工作,有的在开心地笑着,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在明玻厂的故事。这些故事和照片让员工们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性,也让客户们看到了明玻厂员工的精神风貌。有的员工在看到自己的照片和故事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有的员工则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终于,到了《明玻可见计划》正式推出的日子。厂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大家都穿着整齐的工装,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刘好仃站在台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仿佛看到了明玻厂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我们明玻厂一个新的开始。《明玻可见计划》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的,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我相信,通过这个计划,我们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明玻厂,让客户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实力和用心。”他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在厂里回荡,仿佛在为明玻厂的未来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随后,第一期“明玻十二时辰”视频在网络上正式发布。视频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客户们被视频中真实的工作场景所打动,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表示对明玻厂的认可。有的客户说:“看到这样的视频,我对明玻厂更加放心了,他们的产品质量肯定错不了。”有的客户则表示:“这就是我一直想要找的合作伙伴,踏实、认真、负责。”一些新客户也通过这个视频了解到了明玻厂,开始与他们进行合作洽谈。
手写质检卡也随着每一批货物一起送到了客户手中。客户们打开盒子,看到那张充满温度的手写质检卡,心中都涌起了一股暖流。他们感受到了明玻厂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客户的真诚态度。有的客户拿着质检卡,仔细地端详着上面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书写者的用心;有的客户则把质检卡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作为对明玻厂的一份信任和认可。
“我家在明玻”故事角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员工的参与。大家纷纷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明玻厂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的员工讲述了自己在厂里的成长经历,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员工则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前进。老客户的真实评价也在网络上逐渐传播开来,为明玻厂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那些朴实的话语,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明玻厂前行的道路。
然而,刘好仃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绩而满足。他知道,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他继续带领着大家不断改进和完善《明玻可见计划》,根据客户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他组织大家开会讨论,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让这个计划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玻厂的业务量逐渐增加,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不再是那个藏在深巷里的小厂,而是成为了行业内一颗耀眼的明星。每一个员工都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他们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明玻可见计划》,离不开刘好仃的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刘好仃站在厂门口,看着忙碌的车间和进进出出的车辆,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让明玻厂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明玻厂更加美好的未来,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每一个明玻人的梦想和希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玻厂在《明玻可见计划》的推动下,发展得越来越好。新订单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生产线上日夜不停地运转着,工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小吴兴奋地跑到刘好仃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报表。“刘总,您看,这是这个月的订单量,比上个月又增加了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新客户主动联系我们,都是看了我们的视频和宣传资料后,对我们产生了兴趣。”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充满了成就感。
刘好仃接过报表,仔细地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多亏了大家的努力,咱们的计划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我们不能骄傲,还得继续努力,把这个计划做得更好。”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厂区,心中充满了感慨。
就在这时,老李也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些照片。“刘总,您看,这是咱们‘我家在明玻’故事角更新后的照片,现在越来越多员工参与进来了,大家都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而且,很多客户看了这些故事后,对我们的认同感更强了。”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仿佛自己就是明玻厂文化的传播者。
刘好仃看着照片,点了点头。“很好,员工是我们厂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故事就是咱们厂最好的宣传。我们要继续鼓励员工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厂的凝聚力和文化。”
老周也跟着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段新的视频。“刘总,这是我最近剪辑的一段视频,是关于我们新研发的一款产品的制作过程。我把每个环节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希望能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业的自信,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刘好仃接过平板电脑,认真地观看了视频。“这个视频拍得不错,很有感染力。我们要把这个视频也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实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明玻十二时辰’,推出更多系列视频,全方位展示我们厂的生产、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宣传体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玻厂在刘好仃的带领下,继续深入推进《明玻可见计划》。他们不断优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除了视频和海报,他们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册,介绍厂里的历史、文化、产品和技术。宣传册上的图片精美,文字生动,让客户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明玻厂。
同时,他们还加强了与客户的互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客户交流会、产品体验活动等,让客户更加直观地感受明玻厂的产品和服务。在客户交流会上,客户们可以与厂里的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在产品体验活动中,客户可以亲自试用明玻厂的产品,感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明玻可见计划》的不断深入,明玻厂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明玻厂,了解明玻厂。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和媒体也开始对明玻厂进行报道和采访,明玻厂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然而,成功并没有让刘好仃和他的团队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深知,市场在不断变化,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保持竞争力,他们开始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技术。
厂里的研发团队日夜奋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研发出了一款具有创新性的玻璃产品。这款产品不仅质量更高,而且具有独特的性能,能够满足客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当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整个厂里都沸腾了。员工们欢呼雀跃,为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到骄傲。刘好仃也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明玻可见计划》带来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推广新产品,他们再次运用《明玻可见计划》的策略。在宣传视频中,详细介绍了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在宣传册上,展示了新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在客户交流会上,让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新产品的性能。
新产品的推出,让明玻厂在市场上再次掀起了一股热潮。客户们对新产品赞不绝口,订单量不断攀升。明玻厂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他们同样运用《明玻可见计划》的理念。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线上推广活动等方式,向国外的客户展示明玻厂的实力和产品优势。他们还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
在展会上,明玻厂的展位总是吸引着众多客户的目光。那些精美的玻璃制品、详细的宣传资料和热情的工作人员,让客户们对明玻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国外客户与明玻厂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玻厂的产品开始走向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玻厂已经成为了一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但刘好仃始终没有忘记当初制定《明玻可见计划》的初衷——让客户记住明玻厂,明白明玻厂的优势。
他经常对员工们说:“我们不是要做最大的厂,而是要做最能让客户记住、最能让客户放心的厂。我们要继续坚持《明玻可见计划》,不断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明玻厂的名字在市场上熠熠生辉。”
在刘好仃的带领下,明玻厂的每一位员工都充满了干劲和信心。他们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按照《明玻可见计划》的指引前进,明玻厂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而那曾经藏在深巷里的明珠,如今已经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每一个明玻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