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集:发展策略探讨(1/1)

会议开始前五分钟,小王把投影仪插头拔了又插,屏幕亮了又灭。老周坐在角落,保温杯盖拧开又拧上,手指在杯口转了三圈。小张翻着平板,嘴里小声念着北欧的天气数据。小李低头盯着本子,笔尖在纸上戳出一个小黑点。老陈则把眼镜摘下来擦了三次,明明镜片干净得能照出人影。

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一叠纸,边角有些毛,像是被打印机咬过一口。他没说话,先把一张表格贴在白板上,标题是“海外延伸需求评估模型”。底下分三栏:技术延续性、市场需求增速、文化适配度。每一栏都留了打分空格。

“不投票,不拍板,今天只研究。”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三个角,代表三种能力。咱们不比谁嗓门大,比谁查得细。”

老周抬头:“研究这么多,最后还不是一句话定?”

“那句话,得从你们嘴里长出来。”刘好仃把小王整理的汇总表发下去,“光伏和智能调光排前面,不是我定的,是客户用订单投的票。现在要搞明白的是——咱们能不能接住这张票?”

小王翻着资料,小声说:“光伏组件边框集成,中东三个客户已经问过样品周期。”

“设备能改吗?”老周问小李。

小李抬头:“镀膜线得调参数,切割模具得换,但不算大动。问题是——订单量撑得起改造吗?”

“这就是今天要算的账。”刘好仃把另一张纸贴上去,是近三年同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曲线,“不是所有增长都值得追,也不是所有技术都能马上用。咱们得挑‘踮脚能够着’的路。”

他分派任务:小王负责光伏方向,小张跟进智能调光市场,老陈查质检标准变化,老周评估生产成本,小李研究技术改造空间,他自己盯文化适配部分。

“三天后交简报,不许抄PPT,只许讲案例。”他说完,把一支红笔放在小李桌上,“‘艺术装饰’这块,交给你。”

小李一愣:“我?”

“你儿子不是问过‘能不能做会变颜色的’?”刘好仃笑了笑,“客户也是人,孩子问的,说不定就是未来。”

小李没说话,低头把那支红笔轻轻推回纸堆里,但没推远。

第二天下午,会议室重新聚齐。小张先开口:“北欧那边,智能调光窗去年销量涨了六成,主要用在养老院和学校,防眩光加节能。”

“听着不错。”老周翻着成本表,“可咱们的镀膜工艺,目前只能做固定色温切换。人家要的是随光线自动调节,差着代际。”

小李点头:“硬件跟不上,软件也没配套。传感器、控制模块,咱们厂没碰过。”

“但需求是真的。”小张坚持,“客户愿意付溢价,就看我们能不能搭个基础款先试水。”

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坐标轴,横轴标“技术成熟度”,纵轴写“市场需求强度”。他让每个人把自己负责的方向标上去。

光伏组件边框集成落在右上角,高需求,中等改造难度。智能调光在上方,但偏左,技术门槛高。家电面板防指纹镀层在中间偏右,稳定但利润薄。建筑幕墙在底部,饱和。车载玻璃在右下,有潜力但认证周期长。

“咱们不是要找最热的,是找最合适的。”刘好仃圈住光伏和家电面板,“先看这两个,有没有可能‘借力’?”

“借什么力?”老周问。

“借现有的工艺。”刘好仃举例,“镀膜线现在做隔热层,能不能顺便加一层防指纹?切割精度已经达标,能不能切出光伏边框需要的异形?”

小李突然抬头:“如果只是微调参数,不换设备,周期能压到两周内。”

“那成本呢?”老周盯着他。

“比新上一条线省九成。”小李翻出计算稿,“但前提是——订单得稳定。”

“这就是问题。”刘好仃说,“我们不敢接,是因为没订单;客户不下单,是因为我们不敢接。转起来的钥匙,得有人先拧一下。”

老周沉默片刻:“要不,先小批量试?”

“试可以。”老陈开口,“但质检标准得先对上。光伏边框的耐候性测试,比普通玻璃多七项。”

“你能牵头做测试方案吗?”刘好仃看着他。

老陈没立刻答,手指在本子上敲了两下,才点头:“行,但得有人配合。”

“我来。”小王举手,“我跟中东客户熟,可以要他们的技术文档。”

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小批量验证”四个字,圈起来。

第三天早上,小李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张打印图。是昨天白板上的坐标轴,被人重新画过,底下多了一行小字:“高需求+中等改造=突破口”。

他翻过来,背面是张旧照片复印件:一扇彩绘玻璃窗,阳光透过蓝色和金色的线条洒在地砖上。背面写着:“1997年,市艺术馆项目,定制500片,后因量小停产。”

他盯着看了会儿,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到技术组群里,附言:“这思路,像不像我们修设备时的拼装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群里安静了几秒,有人回了个扳手表情。接着,另一个发了张镀膜机局部图:“这块控制板,换个程序,能不能切双模式?”再一个回复:“试试看,反正周末也没事。”

中午,刘好仃路过培训室,看见小李正站在白板前,用红笔描着“模块化”三个字。旁边多了几条新标注:“切割单元可独立编程”“镀膜层可叠加组合”“检测标准可切换模板”。

“不是非得整条线改。”小李回头,“咱们的设备,本来就能拆着用。”

“对。”刘好仃点头,“就像咱们的沟通规则,不是全换,是调频。产品也一样,不用变基因,只要学会‘换挡’。”

老周端着杯茶进来,听见这话,站定:“换挡可以,可油箱里得有油。现在的问题是——资源就这么多,往哪条路上使?”

“所以不能七条路一起铺。”刘好仃拿出分值汇总表,“光伏和家电面板得分最高,技术关联强,客户基础实。咱们先集中火力,看能不能打出样板。”

“样板打成了呢?”老周问。

“就有人愿意跟。”刘好仃说,“客户看到我们真能做,才会下大单;内部看到有成果,才敢投资源。滚雪球,得先推一下。”

“可万一推不动呢?”老周拧紧杯盖,“设备一开就是成本,工人一调就是人情。咱们不是实验室,是生产线。”

“我知道。”刘好仃没回避,“所以第一步,不改生产线,只改排产表。光伏边框插单,用夜班空档;防指纹镀层,先接小单,用现有参数微调。”

“这倒可行。”小李点头,“不影响主产线,又能试水。”

“但得有人担责任。”老周盯着刘好仃,“出了问题,谁顶?”

屋里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说话,从包里拿出硬皮本,翻到一页,写下“试点责任人:刘好仃”。他撕下那页,贴在白板上。

“第一单,我来扛。”他说,“做成,经验归大家;砸了,名字归我。”

老周看着那张纸,没再说话,低头喝了口茶。

散会后,小王整理笔记,发现老陈在“防指纹”旁边画了个问号,又划掉,但没擦干净。他凑近看,发现底下还有一行小字:“上次给家电厂做的疏水层,参数接近。”

他拍下来,发给小李:“陈工留的线索,你看是不是能用?”

小李回得快:“能用,调两度就行。明天我找他聊聊。”

傍晚,刘好仃回到办公室,发现门缝里塞了张纸。是张手绘草图,画的是镀膜机控制面板,旁边标着几个修改建议,字迹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小李的。

他把纸摊在桌上,拿红笔在“可编程模块”四个字上圈了两圈。

手机震动,小王发来消息:“光伏方向的客户案例整理好了,要不要现在发您?”

他回:“发群里,明天晨会一起看。”

刚放下手机,老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那份分值表。

“我算了三天。”他说,“如果只推一个方向,光伏的回报周期最短。”

“那为什么犹豫?”刘好仃问。

“因为——”老周顿了顿,“咱们从来没这么做过。不靠大单吃饭,靠‘拼单’活着。”

“可现在,客户不再只想要大路货。”刘好仃指着窗外,“他们开始问‘能不能定制’。咱们要是答不出,下次就不问了。”

老周沉默一会儿,把表放在桌上:“我同意试。但得立规矩:试点期间,主产线优先级不变,工人加班费照算,出问题第一时间停。”

“行。”刘好仃点头,“写进方案。”

老周转身要走,又停下:“那个艺术装饰的方向……真不考虑?”

“考虑。”刘好仃翻开硬皮本,指着小李儿子那条便签,“但不急。等咱们把‘拼单’玩明白,再谈‘拼图’。”

老周笑了笑,走了。

刘好仃坐回椅子,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了一半:“品牌多元化发展策略研究——试点方向建议”。光标闪了两下,他没继续打,而是把小李的草图钉在屏风上。

窗外,夕阳把玻璃厂的屋顶染成淡金色。培训室的白板上,坐标轴还在,底下多了几行新字。最底下那条是小王写的:“发需求前,请注明技术可行性。”

刘好仃站起身,把红笔放进笔筒。笔尖朝上,像一根小小的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