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集:升级效果初步显现(1/1)
小陈正低头在电脑前核对数据,光标在表格间跳来跳去,忽然听见门被推开,饭卡“啪”地一声拍在桌上。
“先吃饭。”刘好仃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两个饭盒,油渍在塑料盖边缘晕开一圈,“红烧肉快凉了,你再不吃,我可全报销。”
小陈抬头,笑了:“您这哪是送饭,是来查岗的吧?”
“查什么岗,查进度。”刘好仃把饭盒推过去,顺手拉开椅子坐下,“成长档案更新得怎么样?昨天的考核数据都录进去了?”
“刚录完。”小陈点开一个文件夹,“按您说的,每个人的成绩、进步点、薄弱项都标了颜色。绿的是达标,黄的是待加强,红的……是还得再练练。”
刘好仃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点点头:“颜色分得挺好,看着像交通灯,绿了走,黄了慢点走,红了——原地踏步,别乱动。”
两人边吃边聊,饭盒里的热气往上冒,把窗户玻璃熏出一小片雾。刘好仃夹起一块肉,突然说:“今天得把考核结果过一遍,不能光看分数,得看出门道来。”
“您是想看整体效果?”小陈问。
“对。”刘好仃咽下一口饭,“培训搞了这么久,不能只说‘大家努力了’就完事。得看真有没有变样——机器是不是少停了?返工是不是少了?人是不是敢动手了?”
吃完饭,两人回到培训室。墙上贴着最新的《员工成长动态跟踪表》,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据像一张大网。刘好仃站在前面看了一会儿,转身对小陈说:“叫人吧,今天把考核和绩效评估一起做,趁热打铁。”
考核从早上九点开始。第一批是操作岗的员工,站在模拟生产线上调整参数。刘好仃和几位骨干分头巡视,手里拿着评分表,时不时在纸上记两笔。
有个年轻员工动作利落,三下两下就把系统从报警状态拉回正常运行。旁边的小陈看了直点头:“这小伙子,上回还总按复位键,现在知道先看日志了。”
刘好仃笑了笑:“人不是不会变,是得给够机会练。以前没人教他怎么看,现在学会了,手就稳了。”
维修组的实操考核在另一间房。一台设备被提前设了三处“故障”,要求在二十分钟内全部排除。老周负责监考,看着一个老师傅拆开电控箱,熟练地用万用表测电压,忍不住夸了一句:“这手劲儿,还是当年那个味儿。”
老师傅抬头一笑:“练了这么多回,闭着眼都能摸到线头了。”
考核进行到中午,刘好仃召集小陈和几位骨干开短会。桌上摊着一堆数据表,有人负责统计理论得分,有人核对实操记录。
“数据有点多,得理清楚。”小陈说,“比如有个员工,理论考了八十九,实操却只拿了六十五。另一个反过来,实操九十分,理论才七十出头。这怎么算整体进步?”
刘好仃喝了口茶,说:“不能光看总分。要看他比上次强了多少。上次实操六十五,这次九十分,那就是大进步。上次理论七十,这次还七十,那就是原地踏步。”
“那跨岗位协作这块呢?”有人问,“联合演练的成绩上来了,但个别组还是配合不上。”
“这得看趋势。”刘好仃指着图表,“上个月演练,三个组里有两个超时,信息传递全靠吼。这回呢?五个组,四个按时完成,还有两个用了新办法——操作工提前报预警,维修组提前备件。这是进步。”
他顿了顿,又说:“人跟人不一样,组跟组也不一样。有人进步快,有人慢点,但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走得慢。”
下午两点,考核全部结束。团队开始汇总数据,反复核对,确保没有误差。小陈把最终结果整理成一份简报,递给刘好仃。
“总体来看,八成员工在核心技能上达到新标准。”他念道,“跨岗位协作通过率从上一轮的42%提升到68%,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了十五分钟。返工率比培训前降了三成五。”
刘好仃听完,没说话,先在纸上画了个笑脸。
“看来这培训,真不是白搞的。”他抬头,“咱们这不像上课,倒像种地——播了种,浇了水,现在终于看见苗冒头了。”
小陈也笑了:“那接下来,是不是该施肥了?”
“施肥得看地力。”刘好仃说,“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得搞清楚。你看这组人,协作成绩突飞猛进,得把他们的经验挖出来,下回培训时让大家学学。”
“我记下了。”小陈翻开本子,“他们主要是提前沟通做得好,每次演练前都开个小会,把各自职责理一遍。”
“这法子简单,但管用。”刘好仃点头,“下回培训,可以把它做成固定环节。”
傍晚六点,全体员工大会在培训室召开。灯光亮着,椅子摆得整整齐齐,有人手里还拿着笔和本子。
刘好仃站上讲台,没拿稿子,只拍了拍话筒:“今天不讲大道理,就说三件事。”
底下安静下来。
“第一,这次考核结果出来了——整体达标率82%,创了咱们厂这几年培训的新高。有人进步大,有人还在爬坡,但所有人,都在往前走。”
掌声响起。
“第二,厂里决定,给考核成绩排前五的同事发‘技能标兵’徽章,年底评优优先考虑。连续三次达标的,每月加餐券照发,鸡腿管够。”
底下立刻有人笑出声,还有人喊:“那我下回必须达标!”
刘好仃也笑了:“第三,培训不会停。接下来的重点,是补短板、强协作。谁在多系统联动上还有卡点,谁在应急反应上还不够快,咱们接着练。”
他扫视一圈,声音沉下来一点:“有人可能会说,我都达标了,还练啥?我告诉你,达标不是终点,是起点。咱们的设备在升级,流程在优化,人也得跟着跑。今天你敢动机器了,明天就得学会修它;今天你能独立干活,明天就得带人一起干。”
台下有人点头,有人低头记笔记。
“最后说一句。”刘好仃拿起桌上的成长档案本,翻开一页,“这本子,记的不是分数,是你们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有人从不敢碰新系统,到现在能独立排查故障;有人从前只管自己一摊,现在会主动提醒隔壁岗位。这些变化,我看在眼里,记在本上。”
他合上本子,说:“下一轮培训,下周启动。内容我已经在写了,你们准备好没有?”
底下一片响亮的声音:“准备好了!”
散会后,刘好仃没急着走。他站在墙边,看着那张《员工成长动态跟踪表》,伸手摸了摸最新贴上去的成绩条。小陈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新打印的名单。
“这是下一轮重点辅导的人员名单。”小陈说,“按您说的,谁卡在哪儿,就帮谁打通哪儿。”
刘好仃接过名单,目光停在一个名字上。那人上一轮实操勉强达标,但跨岗位协作得分很低。
“我记得他。”刘好仃说,“上回演练,他明明发现问题了,却没及时喊人,结果耽误了十分钟。”
“他后来解释说,怕说错话,被人笑话。”
“这心态得改。”刘好仃把名单折好,放进口袋,“明天找他聊聊。不是批评,是聊聊。告诉他,咱们这培训,不怕说错,就怕不说。”
他转身走向门口,手搭在门把上,突然又停下。
“对了,”他回头,“你刚才说,那组协作进步大的人,是怎么提前沟通的?”
“他们每次演练前,都画个流程图,写清楚谁负责什么,什么时候该交接。”
“这法子好。”刘好仃点点头,“简单,清楚,不绕弯。明天开会,就让他们上台讲五分钟,不讲技术,就讲怎么‘搭把手’。”
小陈记下,抬头问:“那其他人呢?要不要也让他们分享?”
刘好仃笑了笑:“当然要。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就看咱们能不能看见。咱们这培训,不光是教人做事,还得让人敢说话、敢出头、敢担事。”
他拉开门,走廊的灯光照进来一半。
“走,吃饭去。”他说,“今天食堂加了新菜——卤鸡翅,限量二十份。”
小陈赶紧起身:“您抢不抢得到?”
刘好仃已经迈出一步,头也不回地说:“我跑得慢,但下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