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集:拓展效果初步显现(1/1)
货车驶出厂门的尾灯在暮色里划出两道红痕,刘好仃还没来得及坐下,小阮的语音条就跳了出来:“刘师傅,第一周的销售数据出来了,要现在看吗?”
他点了播放,声音清脆得像刚拧开的汽水瓶盖:“线上东南亚区域咨询量涨了三倍,越南有两家厂主动问代理政策,马来西亚那边还有人拍了咱们的视频发到本地工人论坛。”
刘好仃嘴角一扬,转身推开会议室的门。阿强正踮着脚挂投影仪,小陈在白板上写“数据复盘会”五个字,写到“复”字时笔没水了,干脆用力画了个圈。
“别光写不干。”刘好仃把保温杯放在桌上,“数据散在电商后台、经销商报表、客服记录里,乱得像食堂打饭窗口的队伍。今天咱们得把人头数清楚,看看谁真买了,谁只是瞧热闹。”
阿强举手:“我来统线上,平台有导出功能,就是字段太乱,‘下单未付’和‘已发货’混在一列,看着像没分拣的玻璃边角料。”
小阮翻开笔记本:“我联系经销商要周报,但有些厂习惯手写单据,拍照发过来字迹模糊,‘500条’看着像‘5000条’,差十倍。”
“那就分三组。”刘好仃掏出笔,“阿强负责线上销售数据,小阮对接线下渠道,小陈带着客服组筛用户反馈。建个共享表格,每半小时更新一次,谁卡住了,当场喊人。”
小陈咧嘴:“这不成了‘同步’数据会?”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的产品讲同步,工作也得同步。数据不齐,策略就走偏。”
办公室很快热闹起来。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纸张翻页声混在一起,像车间早班前的准备曲。阿强盯着屏幕,突然喊了句:“等等!越南站点的订单里,有个客户连下五单,每单都选不同颜色,备注写‘给新员工分组用’——这是当管理工具使呢。”
小阮凑过去看:“新加坡那边也有意思,工会回信说‘同步训练’被工人们叫成‘牵手仪式’,还有人拍照发朋友圈,配文‘今天上班像结婚’。”
小陈从耳机里抬起头:“客服收到一条评价:‘带子用了三天,班长说我们像机器人,但摔瓶子的事再没发生。’”
刘好仃记下关键词,走到白板前画了个漏斗:“反馈太多,咱们得筛。第一层,剔除无效信息,比如问‘能游泳戴吗’这种;第二层,按地区分类;第三层,标出重复出现的需求点。”
他话音刚落,小阮忽然“咦”了一声:“东南亚的订单增长率,比欧美高两倍还不止。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全在往上蹿。”
阿强刷新页面确认:“不是偶然,连续七天,日均新增咨询破百。有个越南采购员问,能不能把带子做成荧光色,说他们夜班多,要显眼。”
刘好仃盯着地图上的几个红点,没说话,只在东南亚区域画了个粗圈。小陈见状,顺手把会议室空调温度调低一度:“这热度,再不开冷气要冒烟了。”
数据核对到第三遍时,阿强发现异常:“马来西亚有笔大单,显示‘企业采购’,金额二十万,可对方公司注册才两周,电话打过去是个年轻人接的,说话带学生腔。”
小阮立刻调出记录:“类似情况还有两笔,IP地址都在大学附近。”
“别急着删。”刘好仃按住鼠标,“先标记为‘潜在新渠道’。学生能组织团购,说明产品有传播性。咱们的用户不只是老师傅,年轻人也在看。”
小陈笑出声:“下一步是不是要进校园搞‘新生同步训练营’?”
“你别说,真可以考虑。”刘好仃没笑,“新工人培训痛点全球都一样,谁还没当过手忙脚乱的新人?”
数据清洗完毕,报表终于成形。刘好仃站到投影前,指着柱状图:“过去七天,总咨询量涨了180%,成交转化率从8%提到15%。最关键是——”他放大区域对比图,“东南亚市场,成了增长引擎。”
小阮补充:“而且反馈里提到‘定制’的频率特别高。越南那家要荧光色,印尼有家想在带子上印安全标语,新加坡工会甚至问能不能出纪念款,发周年庆。”
阿强推了推眼镜:“线上评论区也有人问‘能不能刻名字’,说想当礼物送搭档。”
刘好仃点头:“需求出来了,不是我们想不想做,是市场在推我们。”
小陈举起记号笔:“那下一步,是顺着这股劲,往东南亚再砸点资源?”
话音未落,阿强摇头:“可我们还没在当地设仓,物流要绕香港中转,时效慢,成本高。”
“慢就提速,高就压价。”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快、准、稳”三个字,“快,是响应要快,客户今天问,明天就得回;准,是投放要准,把广告推给新员工多的厂;稳,是服务要稳,定制需求不能光说‘可以’,得拿出方案。”
小阮翻开笔记本:“我建议先挑两个国家试点。越南工厂密集,需求明确;马来西亚华人多,沟通成本低。咱们派推广顾问去,现场讲、现场试、现场接单。”
“人手够吗?”阿强问。
“不够就招。”刘好仃说,“厂里老师傅退居二线的不少,会操作、懂安全、有经验,正好当培训员。每天两场示范,管饭,给补贴,当兼职干。”
小陈眼睛一亮:“那咱们的‘同步带巡讲团’真要全国巡演了?”
“先东南亚巡讲。”刘好仃笑,“每场不光讲产品,还收集反馈。今天他们要荧光色,明天可能要夜光条,咱们得走在需求前头。”
阿强突然想起什么:“技术组昨天回话了,刻字和烫印都能做,多色生产线也能调,就是小批量成本高。”
“高也做。”刘好仃说,“第一批定制单,不为赚钱,为立口碑。谁第一个提需求,谁就第一个用上。让工人觉得,这带子是为他们生的。”
小阮快速记录:“那推广节奏怎么定?”
“分三步。”刘好仃竖起手指,“第一步,线上加大东南亚广告投放,内容全换成当地工人实景;第二步,线下联系五家意向厂,免费送试用装,附带培训课;第三步,一个月内推出首批定制款,搞个小发布会,名字就叫‘你的带,你做主’。”
小陈立刻接话:“海报我都想好了——左边普通带子,右边定制款,中间一行字:‘从工具到伙伴,只差一次改变’。”
阿强敲着键盘:“电商平台也能开‘定制专区’,用户自己选颜色、输名字,实时预览效果。”
“对。”刘好仃点头,“让每个人都能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同步带。”
会议开到傍晚,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的灯一盏盏亮起。小阮合上电脑,忽然说:“其实最让我意外的,不是销量涨了多少,而是工人们开始给这东西起名字。越南叫‘安全绳’,马来西亚叫‘兄弟带’,新加坡干脆叫‘默契手环’。”
小陈笑:“这不比咱们起的‘同步带’有人情味?”
“那就让他们接着叫。”刘好仃收拾文件,“产品是冰冷的,人心是热的。咱们做的不是带子,是让人少摔一跤,多一份安心。”
他走到门口,又停下:“明天开始,所有人重心往东南亚移。阿强,你今晚就把广告素材改了,用越南工厂的实拍视频;小阮,联系那两家主动问代理的厂,后天安排视频会议;小陈,设计三款定制样带,下周一拿给我看。”
三人齐声应下。
刘好仃走出办公楼,夜风拂面。手机震动,是技术组新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定制带的打样图。他点开放大,看到其中一款在末端刻了一行小字:“第一万条,献给同步路上的你。”
他轻轻滑动屏幕,又点开销售后台。越南区域的咨询量仍在爬升,最新一条留言是:“你们的带子,能让新来的实习生和老员工走成一个人吗?”
刘好仃打字回复:“能,只要你们愿意一起走第一步。”
发送成功,他锁屏,抬头看向厂区。质检车间的灯还亮着,透过玻璃,能看到几个工人正低头整理新到的包装盒。其中一人拿起一条黑色带子,对着灯光翻看,忽然笑了,转头对同伴说了句什么,两人同时把带子绕上手腕,原地走了两步,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