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集:物流路线优化推进(2/1)

刘好仃的手机屏幕刚暗下去,尤哈的头像就跳了出来,视频请求的铃声像只不耐烦的小鸟,嘀嘀嘀连叫三声。他顺手划开,尤哈的脸挤在画面左上角,背后是密密麻麻的代码窗口,头发翘得像被静电亲过。

“刘哥,德国那边系统接上了,但铁路公司刚发来一封技术补充协议——咱们的接口得加个‘动态运力确认模块’,不然每单都得人工复核。”

刘好仃靠在工位椅背上,脚尖轻轻踢了踢桌角的保温杯,杯身一歪,滚出一颗含片。他捡起来,没扔,塞进嘴里。薄荷味冲得鼻尖一凉。“他们这是怕咱们临时塞货,压爆他们的调度表?”

“差不多。”尤哈耸肩,“他们说最近中欧班列太火,运力紧张,得提前48小时锁定仓位。”

“那不正好?”刘好仃笑了,“咱们不是主打‘准时达’吗?提前锁定,不就是咱的优势?”他坐直身子,“你让技术组今晚加班,把这个模块加上去,把咱们的历史订单数据导一份进去,让他们看看咱们的预测准不准。”

“可这模块……他们没给开发文档。”

“那就问。”刘好仃眨眨眼,“你告诉他们,咱们不是来捣乱的,是来帮他们减少人工成本的——要是咱们的预测模型跑通了,他们以后连复核的人都能省。”

尤哈愣了两秒,忽然笑出声:“行,我这就去‘卖’咱们的算法。”

电话刚挂,小陈的消息就弹了出来,一张迪拜港口的合同截图,红圈标出新增的一行小字:“燃油附加费浮动上限保留解释权”。

刘好仃啧了一声,抄起外套就往外走。

迪拜货运代理的办公室在写字楼十七层,空调开得像冰窖。小陈搓着手,盯着对面西装笔挺的经理:“王总,咱们不是说好包干价吗?怎么又冒出来个‘解释权’?”

王经理笑得体面:“小陈啊,国际油价一天三变,咱们也得留条活路。”

刘好仃坐在一旁,没说话,只是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屏幕朝下。三分钟后,手机震动,他瞥了一眼,是尤哈发来的消息:“德国那边松口了,同意试运行咱们的预测模块。”

他抬眼,笑着问:“王总,您这‘解释权’,是不是也准备留着,哪天油价跌了,再把差价退回来?”

王经理笑容一滞。

“咱们不是来吵架的。”刘好仃语气轻松,“您要的是风险对冲,咱们要的是成本透明。不如这样——您设个浮动区间,比如油价涨超10%,咱们按比例补;但要是跌了,您也得分咱们一杯羹。双赢,不伤和气。”

王经理眯眼:“您这提议……有点意思。”

“不止有意思。”刘好仃站起身,拍了拍小陈的肩,“咱们后天就有一批货发迪拜,您要是点头,现在就能签新合同,货赶上周五的船。”

王经理终于笑了:“刘总,您这效率,我服。”

韩国那边的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

阿米尔发来一段视频:一辆配送车卡在首尔郊区的小巷里,车顶堆着玻璃箱,司机正跟路障较劲。

“这地方,导航都懒得标。”阿米尔在语音里叹气,“客户在五楼,电梯只能上三楼,剩下两层得人扛。”

刘好仃蹲在厂区仓库门口,啃着饭团,边看边点头。饭团是老张师傅给的,梅干菜馅,咸得他直喝水。

“你问过那家合作厂的仓储经理没?他们有没有更近的前置点?”

“问了。”阿米尔回,“但他们说那边仓库满了,得等下周清仓。”

刘好仃咬掉最后一口饭团,把包装纸揉成团,精准投进十米外的垃圾桶。“那就别等了。你联系那条巷子附近的便利店、五金店,问他们愿不愿意当临时中转站——咱们给租金,他们出地方,客户自己来取,配送费还能打折。”

阿米尔沉默两秒:“这……能行?”

“怎么不行?”刘好仃笑了,“咱们送的又不是金条,玻璃包装结实着呢。再说了,韩国人最讲究便利,家门口取个货,比等快递还快,他们乐意。”

半小时后,阿米尔发来一张地图截图,十几个红点星罗棋布:“刘哥,我问了八家店,七家愿意谈。”

“留着那家不合作的。”刘好仃回,“万一以后要杀价,咱们还有备选。”

试运输的第一单,发往德国。

尤哈盯着屏幕,手心冒汗。天气预报说沿途有暴雨,铁路公司发来通知,部分路段限速。

“刘哥,这单可能晚六小时。”

“通知客户了吗?”

“发了邮件,也打了电话。”

“怎么说的?”

“按您教的——‘因极端天气影响,预计延迟,已启动备用路线,补偿方案将在两小时内送达’。”

刘好仃点头:“挺好。记住,客户不怕延迟,怕你装不知道。”

话音刚落,技术组的小李冲进来:“刘哥!我们在调试接口时发现,德国铁路系统有个隐藏的‘优先调度通道’,只要提前提交‘高价值货物’认证,就能在恶劣天气下优先通行!”

“高价值?”刘好仃挑眉,“咱们的玻璃算吗?”

“算!”小李眼睛发亮,“只要单票货值超过五万欧元,系统自动触发!”

“那还等什么?”刘好仃抓起桌上的笔,“把这批货的发票金额调到五万零一,备注‘精密工业用玻璃,不可替代’——咱们不造假,只是……强调一下用途。”

尤哈在旁边笑出声:“您这‘强调’,可真够精准的。”

第二单,迪拜。

船期准时,但港口突增安检流程,货物滞留十二小时。

小陈急得在码头来回踱步,电话打给王经理:“说好的包干,怎么连安检时间都不算?”

王经理无奈:“新政策,谁也没料到。”

刘好仃在视频里看得清楚,没发火,反而问:“这批货里,有没有咱们之前谈过的‘绿色通关’试点品类?”

小陈一愣:“有……光伏玻璃,算新能源材料。”

“那就用绿色通道。”刘好仃平静道,“你拿咱们和国内工信部门的合作函,找迪拜的中资商会帮忙协调——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两小时后,货物放行。

第三单,韩国。

阿米尔带着客户代表站在新选的便利店中转点,货架清出一角,贴着公司LOGO的封条。

客户看着手机里的取货码,又看看近在咫尺的玻璃箱,笑了:“这比等快递快多了,我还省了配送费。”

阿米尔也笑:“下次您要急,直接来拿,咱们二十四小时有人。”

回程车上,他给刘好仃发语音:“刘哥,今天顺得不像话。”

“顺?”刘好仃正在厂里巡查,顺手扶正一个歪了的托盘,“这才哪到哪。你记住,路线优化不是一锤子买卖,是天天修路,时时养路。”

“明白。”

“对了,”刘好仃忽然问,“那个中转仓库的老板,有没有提过他亲戚在釜山也开了一家?”

“提了!说他哥管着个小型保税仓。”

“记下来。”刘好仃嘴角微扬,“下次咱们走釜山港,先去喝杯茶。”

成本报表更新那天,财务小林跑来汇报:“刘哥,上个月物流成本降了12%。”

刘好仃没看数据,只问:“德国那批货,最终晚了几小时?”

“不到两小时。客户回邮件说,理解天气原因,还夸咱们响应快。”

“挺好。”他点点头,“把‘优先调度通道’的使用流程写进操作手册,以后凡是高货值订单,自动触发。”

小林刚走,小陈又冲进来:“刘哥!迪拜王经理说他们公司要搞‘中阿跨境物流联盟’,邀请咱们当首批成员,运价能再压8%!”

刘好仃正在拧保温杯的盖子,闻言手一顿,盖子“啪”地弹开,枸杞水洒了一桌。

他愣了两秒,忽然笑出声,抓起抹布就擦:“告诉王总,成员可以当——但得把‘解释权’三个字,从合同里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