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集:洞察效果初步显现(1/1)

阳光从窗外斜斜地洒进来,正好落在刘好仃的笔记本边缘,像给那一页加了层金边。他合上电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两点四十七分,会议室的空气里还残留着咖啡和数据的混合味道。

“咱们开始吧。”他拍了拍手,打断了小李和阿芳正争论的“自然融合设计到底是不是趋势”。

小李停下敲键盘的手,推了推眼镜:“刘哥,我觉得咱们这模型是不是有点太依赖主观判断了?比如‘自然融合’这个词,听起来就像设计师在自我感动。”

阿芳翻着笔记本,语气坚定:“可客户确实提了,只是频率低,不代表不重要。”

刘好仃笑了笑,拿起白板笔:“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模型的价值,不是让它自己做决定,而是帮我们看清方向。咱们现在要做的,是验证它有没有用。”

“怎么验证?”小李问。

“先拿已知趋势测试模型,看看它能不能准确识别。”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环保认证”四个字,“比如南美的环保材料趋势,我们已经确认它和客户满意度高度相关。如果模型能识别出这一点,那说明它的逻辑是通的。”

阿芳点头:“那我们先跑环保认证的数据。”

小李调出模型界面,输入参数,按下运行键。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一个趋势强度评分:92.3分。

“哇,这分够上清华了。”小李笑出声。

“别笑,看曲线。”刘好仃指着屏幕,“和客户满意度的曲线几乎重合,说明模型能准确捕捉已知趋势。”

阿芳记录下数据:“看来模型在‘已知’这块没问题。”

“那接下来,是‘未知’。”刘好仃把白板上的“环保认证”圈起来,又写下“自然融合设计”。

小李皱眉:“这个可没那么明显。”

“正因为没那么明显,才需要模型。”刘好仃启动模型,输入东南亚市场的客户反馈数据,“我们先看看模型给出的趋势强度是多少。”

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个数字:76.8分。

“比环保认证低不少。”小李说。

“但比预期高。”阿芳补充,“我们之前认为它可能只有60分左右。”

“这说明什么?”刘好仃问。

“说明它可能正在上升。”阿芳翻着数据,“而且,客户满意度的曲线也有轻微上升。”

“那它是不是趋势?”小李看向刘好仃。

“不是主趋势,但可能是次趋势。”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次级优先趋势”,“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主打方向,但也不能忽视。”

“那我们怎么处理?”阿芳问。

“继续追踪。”刘好仃说,“模型不是一锤子买卖,它得跟着数据变。趋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顿了顿,“它会变,我们得跟着变。”

阿芳在文档里加了一句备注:“自然融合设计 = 次级优先趋势,持续追踪中。”

小李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刚才在跑模型的时候,发现北欧市场对‘自然融合’的搜索热度在过去一个月上升了47%。”

“北欧?”刘好仃挑眉,“我们之前没怎么关注北欧。”

“是啊,”小李点头,“但他们的客户反馈里也有类似描述,比如‘柔和的光影’‘环境适配’这些词。”

“看来不只是东南亚。”阿芳说,“这个趋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

刘好仃在白板上又加了一行:“自然融合设计:东南亚 + 北欧,重点关注。”

“那我们是不是该调整模型权重?”小李问。

“可以考虑。”刘好仃点头,“但先别急。模型刚建好,得先让它稳定跑一阵子。我们现在的任务,是验证它的有效性,不是马上调整参数。”

阿芳开始整理评估报告:“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管理层提交这份报告?说明模型初步有效?”

“可以。”刘好仃说,“但得注明模型的局限。”

“比如?”小李问。

“比如数据覆盖范围。”刘好仃翻开数据表,“我们目前主要分析的是南美和东南亚,北欧和中东的数据还没完全接入。”

“那就得拓展数据源。”阿芳说。

“下一阶段的任务。”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模型迭代计划:拓展新兴市场数据源。”

“看来我们还得忙一阵子。”小李伸了个懒腰,“不过至少,模型不是瞎猜。”

“它不是猜,是帮我们看清。”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数据是趋势的耳朵,模型是趋势的放大器。”

阿芳笑着点头:“那我们就是调音师。”

“没错。”刘好仃站起身,“模型不是终点,是起点。”

小李调出报告模板:“那我开始整理趋势评估报告。”

“加上环保认证的验证结果,自然融合设计的初步趋势强度,还有北欧市场的数据。”阿芳补充。

“还有模型的局限。”刘好仃提醒。

“当然。”阿芳在文档里加了一段:“当前模型主要覆盖南美与东南亚市场,新兴市场数据尚未完全接入,建议下一阶段拓展中东、东欧及北欧市场数据采集。”

刘好仃看着文档,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完整了。”

小李按下“保存”键,屏幕右下角跳出一个提示:“文档已保存至云端。”

阿芳忽然想起什么:“刘哥,你刚才说模型不是终点,是起点。那我们下一步的终点是什么?”

刘好仃望向窗外,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他轻声说:“终点?我们还没到那一步呢。”

他转过身,拿起白板笔,在“趋势判断模型”旁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空白处。

“下一步,是趋势洞察的提升。”他说,“但现在,我们才刚看清方向。”

小李看着那个箭头,忽然笑了:“刘哥,你这画得有点像指南针。”

“那正好。”刘好仃把笔放下,“咱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指方向。”

阿芳合上笔记本,轻轻说了句:“方向,找到了。”

窗外,风又大了些,窗帘轻轻晃动,阳光依旧洒在白板上,照得那几个字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