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和亲(239)(1/1)

他定了定神,轻步走上前去,放柔了声音低声问道:“怎么样?这些首饰和衣物,有没有哪里不满意的?若是有不称心的地方,我再让人给你重新送一批来。”

姜兰闻声抬起头,见是他回来了,不由得笑了笑:“你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因为有些想你。”端木洲望着她的眼睛,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

姜兰的脸颊瞬间泛起一抹浅浅的红晕,嗔怪似的看了他一眼,嘴角却扬着笑意:“你怕什么?反正我一直都在这里,又不会跑掉。”

“那可不一定。”

“这一次,就算是神仙来了,我也不会让你离开我身边,你放心吧。”

听了这番话,端木洲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情绪,忍不住伸手将江南紧紧抱在了怀里,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带着一丝微颤:“那你等着我。”

姜兰在他怀里轻轻点了点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胸膛的温度和有力的心跳,心中满是安稳。

随后,端木洲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落下一个深情而郑重的吻,之后便毅然转身。

不知道为什么,望着端木洲那高大挺拔却又带着几分仓促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口,姜兰的心头忽然莫名地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她下意识地想开口叫住他,想问一句他要去哪里,想叮嘱他注意安全,可话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她暗自安慰自己,许是想多了。

端木洲是吐谷浑的王位继承人,向来有勇有谋,处事沉稳,定然能应对好一切,不会有事的。

她还是不要在这里瞎想。

只是端木洲这一去,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回来。

姜兰抱着年幼的粥粥,在兰情殿里一边翻看着书卷,一边耐心等候。

烛火在案头跳动,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映在墙壁上,带着几分孤寂。

粥粥在她怀里渐渐睡熟,小脑袋靠在她的肩头,呼吸均匀。

她时不时抬头望向殿门,可一次次抬头,换来的只有空寂的回廊。

夜深了,殿外的风声越来越紧,她终究没能等到端木洲归来,只能抱着粥粥,在铺着锦缎的床榻上暂且睡下,只是眉宇间的忧虑,直到入梦也未曾舒展。

然而此刻的深夜,边境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血雨腥风,杀气弥漫。

端木洲率领的近卫军早已悄悄潜入边境,在暗处潜伏多时。

他们屏息凝神,借着夜色的掩护,像蛰伏的猎豹般紧盯着中原军队的营帐。

待到中原的士兵们放松警惕,或因疲惫而昏昏欲睡时,端木洲一声令下,近卫军如利刃出鞘,骤然杀了过去,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瞬间,中原军队的营帐区炸开了锅。

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披甲持械,便被近卫军的突袭冲得七零八落,哭喊声、兵器碰撞声、营帐倒塌声混杂在一起,整个营地陷入一片混乱。

就连身处中军大帐的中原皇上,也万万没料到对方竟已察觉他们的行动,更没料到突袭会来得如此迅猛,一时之间也乱了阵脚,连忙下令出兵反击。

只是他刚出营帐,从黑暗中就飞来了一只利剑,直中他的胸膛。

他瞬间身子摇晃了几下,险些站不稳。

周围的士兵立马簇拥过来护驾。

不过,中原毕竟是底蕴深厚的大国,兵马强盛,兵力远胜对方,军中的武将更是个个身经百战,绝非等闲之辈。

短暂的混乱过后,他们迅速稳住阵脚,将领们高声指挥,士兵们很快结成战阵,凭借人数优势发起反击。

不过片刻功夫,便将端木洲带来的近卫军驱赶出了营地,还顺势抓获了几个来不及撤退的俘虏。

这些俘虏被押至大帐,中原士兵对他们严刑拷打。

几番折磨下来,其中一人终究熬不住,吐露了实情,他们是吐谷浑王室的近卫军,由端木洲亲自率领。

皇上伤势严重,已经陷入了昏迷。

几个将军也知道,实在不能耽误了,于是明日一早,全军出击,直接攻城!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震天的鼓声便在边境响起。

中原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吐谷浑的城池,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喊杀声震耳欲聋,一场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姜兰一觉醒来时,便听到了宫女们惊慌失措的议论声,这才知晓边境开战的消息。

整个王宫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侍女们三三两两聚在角落,脸上满是惶恐。

“这可怎么办呀?中原兵马那么强盛,我们怎么打得过?”一个小宫女声音发颤,眼圈都红了。

“可不是吗?这下子怕是要完了.............我城外的家人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另一个宫女唉声叹气,满脸担忧。

“也不知道中原是抽了什么风,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突然开战?”有人不解地抱怨,语气里满是愤懑。

一时之间,整个王宫的气氛都变得压抑而紧张。

原本人人期盼的大婚,早已被抛到了脑后,没人再有心思谈论喜庆之事。

更让姜兰心寒的是,一夜之间,她从备受尊敬的和亲公主,变成了众人避之不及的对象。

“不是说和亲公主来了之后,两国就能有百年的和平吗?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我看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真公主,说不定是中原派来的奸细!不然为什么她一来,战事就跟着来了?”

流言蜚语像毒蛇般蔓延,句句都刺在姜兰心上。

端木森莉得知此事后,立刻让姜兰待在兰情殿里,不要随意走动,以免被人指指点点。

同时,端木森莉性情本就霸道,见有人竟敢在背后嚼姜兰的舌根,当即毫不留情地将那些散布谣言的人抓了起来,该罚的罚,该杖责的杖责。

一番处置下来,宫里的流言才稍稍平息,但那份针对姜兰的敌意,却像一层薄冰,悄无声息地覆盖在王宫的每个角落。

这种办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一点用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