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和亲(236)(1/1)

站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他极目远眺。夜色中,不远处的王宫灯火璀璨,金碧辉煌的宫殿群在月光下勾勒出巍峨的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吹动了他的衣袍。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一站便是许久,目光紧紧锁在那片灯火上,仿佛想穿透层层宫墙,找到那个让他牵挂了三年、激动了整晚的熟悉身影。

这一夜,冷向笛彻底失眠了。

帐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风拂过帐帘的声音细碎而持续,却怎么也驱不散他心头的纷乱。

姜兰的身影在脑海里反复盘旋。

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身下的锦褥仿佛生了刺,怎么躺都觉得不适。

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又带着一种尖锐的疼。

他知道自己不该再对她有念想,可一想到她即将成为端木洲的妻子,想到她从此便在那座金碧辉煌的王宫里,与另一个男人共度余生,他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这样熬到天快亮时,帐外传来了士兵换岗的脚步声,冷向笛索性起身,对着铜镜简单整理了衣襟。

他便去了吐谷浑的城中看看。

他换上了一身普通商贩的粗布衣裳,将发髻束得极低,又在脸上抹了些灰,看上去与寻常走街串巷的生意人并无二致。

交代了亲信几句,只说自己去城外打探些风土人情,便独自一人离开了军营。

一踏入都城的城门,扑面而来的便是浓浓的喜庆气息。

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挂起了红绸,孩子们手里攥着糖葫芦,追跑打闹间嘴里还哼着新编的歌谣,唱的正是三王子与安和公主的故事。

冷向笛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听着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

“听说了吗?再过半月就是三王子殿下和安和公主的大婚了,到时候全城都要摆流水席呢!”

“那可不!殿下说了,要让全城百姓都沾沾喜气,连城外的农户都能来宫里领份喜糖呢!”

“安和公主也是有福气,不仅平安回来了,还和殿下生了个大胖小子。”

“大婚”

“生了个孩子”……这些字眼像针一样扎进冷向笛的耳朵里,他只觉得喉咙发紧,鼻尖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酸楚,眼眶也有些发热。

原来,她不仅活着,还已经成了母亲,与端木洲有了如此深的羁绊。

他一直以为自己还有机会,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

可也正是这份酸楚,让他心里某个念头变得愈发清晰而坚定。

他不能让这场战争毁掉她现在的生活。端木洲能给她一个安稳的家,能让她和孩子平安喜乐,这就够了。

他想要的,不就是她能幸福吗?

哪怕这份幸福不是他给的。

于是,冷向笛不再停留,转身快步离开了都城,一路疾行回到了军营。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翻涌,径直走向了皇上的主营帐。

帐内,皇上正对着地图沉思,见冷向笛进来,抬了抬眼皮:“打探得如何了?”

冷向笛躬身行礼,语气异常郑重:“父皇,儿臣以为,攻打土谷浑之事,或许……或许该暂缓。”

皇上闻言,眉头瞬间蹙起,眼神骤然冷却下来,带着几分审视:“你说什么?昨日你还极力赞同,今日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儿臣今日在吐谷浑都城打探,听到了一些关于当地神灵的传言,觉得此事颇为诡异,不得不慎。”

“他们信奉的那位雪山娘娘,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力量。儿臣听闻,几日前我们中原护送和亲公主的队伍,因途中护卫不力,导致公主不幸殒命,当时雪山娘娘便勃然大怒,竟让上千名士兵无缘无故地死在了被黄沙掩埋的沙漠里,连尸骨都找不全……”

冷向笛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父皇您想,那可是上千条人命啊!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没了。我们若是贸然攻打,万一触怒了这位雪山娘娘,恐怕下场会和那些士兵一样,有去无回啊!”

“放肆!”皇上猛地一拍桌子,案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滚烫的茶水溅出,洒在明黄色的龙袍上,他却浑然不觉,指着冷向笛怒斥道,“你居然惧怕一个小小部落信奉的邪神?我们中原乃是真龙天子的居所,有苍天庇佑,有列祖列宗护持,岂会怕这些装神弄鬼的东西?”

他的脸色因愤怒而涨红,呼吸也变得粗重:“你说这些话,是在诅咒我大军此战必败吗?!”

冷向笛心里一沉,知道自己触怒了龙颜,连忙“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儿臣绝无此意!父皇息怒!儿臣只是觉得此事关乎数万将士的性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恳请父皇再斟酌斟酌!”

皇上却根本不听,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里带着一丝失望和鄙夷:“够了!不必再说了!你这番话,反倒让朕更加确定,必须拿下吐谷浑!朕倒要看看,那个什么雪山娘娘有多大能耐,也要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们中原的神威,比他们那些所谓的神灵强悍百倍!”

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冷向笛,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至于你——若是现在害怕了,大可滚回中原去,朕不勉强你留在这里。”

“父皇……”冷向笛还想再说些什么,试图挽回局面。

“闭嘴!给朕滚出去!”

冷向笛紧紧咬着牙,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知道,此刻再多说一个字,只会让皇上更加恼怒。

事到如今,只能先退出去,再做打算。

他缓缓叩首,“儿臣……遵旨。”

说完,他站起身,低着头,一步步退出了营帐。

这三年来,他活得谨小慎微,步步为营。

在朝堂上,他言辞谨慎,从不多言一句错话;在军中,他身先士卒,为的就是积累军功;对待皇上,他更是孝顺恭敬,事事都顺着龙意,只为能得到父皇的青睐,为自己争夺储君之位多攒些筹码。

可现在,就因为他想护住姜兰,想阻止这场可能会毁掉她生活的战争,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三年来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