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汉军怒火燃天山(1/1)

沙海的风卷着血锈味灌进甲缝,张绣的战马喷着白气,前蹄在沙地上犁出深沟。

他望着溃逃敌骑扬起的尘烟,指节把刀把攥得泛白——那片月桂纹碎布还攥在左手,边角刺得掌心生疼。

三个月前,他的亲卫队长就是在贵霜商队里发现密信,转天就被毒箭射穿了咽喉。

"追!"他的声音像砂纸擦过刀背,"追出百里,掀了他们老巢!"

偏将王铁的马凑过来,铠甲上还挂着半片敌箭:"将军,弟兄们三天没正经吃饭了。"话音未落,身后传来新兵小栓子的闷哼——那孩子正把最后半块干饼掰给受伤的伙夫,嘴角沾着碎渣。

张绣突然想起昨夜篝火边,小柱子捧着烤土豆说"想回家种这个"的模样。

那孩子今天没跟着冲锋,他被留在三百里外的辎重队——可刚才沙地上那截染血的青布,正是小柱子母亲缝给他的肚兜。

"传我令。"他拨转马头,刀锋在夕阳下划出冷光,"马料分一半给伤兵,剩下的掺沙喂。"王铁一怔,随即点头:掺了沙的马料能撑着战马多跑半日,却会磨坏马牙——可这仗,本就没打算留退路。

追击的马蹄声碾碎了黄昏。

汉军像一群红了眼的狼,咬着敌骑的尾巴不放。

直到月上中天,前方终于露出黑黢黢的城墙——东岢坨,乌孙南方最紧要的关卡。

刁盱踉跄着撞进城门洞,锁子甲上的血还在往下滴。

他扯下头盔摔在地上,青铜鹰羽断成两截:"关城门!

快关!"城墙上的守军手忙脚乱拉绞盘,吊桥砸下的声响惊飞了几只夜鸦。

"将军,汉军追上来了!"亲卫的声音带着哭腔。

刁盱抹了把脸上的血,这才发现那血不是自己的——刚才替他挡刀的亲兵,此刻正被拖去喂狼。

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在帐中夸下的海口:"区区汉军,本将带三千骑就能踏平。"现在倒好,三千骑只剩八百,连狼首旗都丢了。

"去!"他踹了信使一脚,"骑最快的马,告诉于茂勋将军,说...说汉军有妖法!"信使连滚带爬翻身上马,马蹄溅起的泥点落在刁盱靴面上。

他望着城楼下影影绰绰的火把,喉结动了动——那些火把离得太远,不像是要攻城的架势。

"将军,汉军扎营了!"了望手的喊叫声让刁盱猛地抬头。

月光下,东岢坨外三里处果然支起了十几顶帐篷,篝火稀稀拉拉,连巡夜的脚步声都听得真切。

他摸着腰间的玉牌——这是乌孙王亲赐的虎符,此刻却烫得慌。"他们累了。"他突然笑起来,"累得连警戒都松了。"

子时三刻,东岢坨的城门吱呀开了条缝。

刁盱带着五百精骑摸出来,马嘴都缠着布。

他望着远处那几簇将熄的篝火,心跳得比战鼓还响——只要冲过去砍了汉军主将,就能把损失说成大捷。

"杀!"他抽出弯刀,月光在刀面上划出银弧。

可当马蹄声碾碎荒草的刹那,四周突然亮起成片的火把。

左边山包上,右边沙丘后,甚至他身后的土坡,全是举着长矛的汉军!

"伏...伏兵!"亲卫的尖叫被弩箭截断。

张绣立在正面高坡上,铠甲外披着件染血的战袍,手里的刀还滴着水——那是刚才用雪水擦过的,为的就是让刀锋更利。

"围紧!"他大喝一声,腰间的虎贲令旗往下一压。

汉军的圆阵像块滚石,从四面碾过来。

刁盱的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踢翻了个冲在最前的部下——他看见张绣了,那双眼在火把下亮得怕人,像两把淬了毒的刀。

"放箭!"偏将王铁的吼声混着箭雨落下。

刁盱感觉左肩一热,一支弩箭穿透了锁子甲。

他咬着牙挥刀,砍翻了个冲上来的汉军,却见对方怀里掉出块青布——正是小柱子的肚兜。

"小柱子!"他听见张绣的嘶吼。

那声音像把重锤,砸得他耳鼓生疼。

紧接着,胸口一凉——张绣的刀从他肋下挑进去,挑断了肋骨,挑碎了心肺。

"东岢坨,破!"王铁的呐喊震得城墙簌簌落灰。

当汉军的战旗插上城楼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张绣站在刁盱的尸身旁,弯腰捡起那枚玉牌——虎符上刻着乌孙王的姓氏,还沾着新鲜的血。

"将军!"哨兵从城墙上跑下来,"北边尘头大起,怕是乌孙援军!"

张绣抹了把脸上的血,抬头望向北方。

那里的尘烟像条黑龙,正贴着地平线翻滚。

他又转头看向更西的方向——赤谷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城头的狼烟还没升起,守兵的灯笼还挂在雉堞间。

"收拾辎重。"他把虎符塞进怀里,"半个时辰后拔营。"

王铁张了张嘴,终究没问。

他望着自家将军的背影,突然发现那袭血袍上,不知何时沾了片月桂纹的碎布——和三个月前密信上的封泥,一模一样。

晨风吹起战旗的破角,隐约传来赤谷城方向的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