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未来的希望(1/1)
十八岁的沈念辰站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手里拿着经济学和公益管理双学位证书。他的毕业论文《商业向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新范式》,被评为年度最佳论文,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母,他们教会我,赚钱是能力,分钱是智慧。\"
同一时间的巴黎,十六岁的林思语举办了个人公益画展。展厅中央的画作《光的接力》里,有穿着校服的孩子们在图书馆看书,有光伏板在山村里闪闪发光,最角落里,是两个牵着孩子的大人背影,像极了林悦和沈逸辰。画展所得的全部收入,都将用于非洲女童教育项目。
林悦坐在画展的观众席上,看着女儿在台上用流利的法语讲述创作理念,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在青山村画图书馆的小女孩。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重叠,那些曾经的憧憬,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想什么?\"沈逸辰握住她的手,眼底的笑意温柔依旧。这几年,他把集团的日常管理交给了专业团队,自己则和林悦专注于基金会的全球项目,从东南亚的环保电站到南美的扶贫农场,他们的脚步遍布五大洲。
\"在想,我们好像完成了当年的约定。\"林悦靠在他肩上,看着展厅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你看,这束光真的传得很远。\"
沈逸辰望着墙上思语的画作,忽然说:\"下个月我们回滨海城吧,念辰要回来接手亚洲区的业务,思语也想在国内开巡回画展。\"
回到滨海城的那天,恰逢林沈集团成立二十周年。总部大楼前的广场上,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市民,他们举着\"感谢林沈图书馆\"、\"光伏照亮我家乡\"的牌子,欢呼声此起彼伏。
念辰穿着合身的西装,站在台上宣布:\"未来五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百所智慧学校,配备最新的教学设备和数字图书馆。\"台下掌声雷动,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些学校,都将以在基金会项目中涌现的优秀教师命名。\"
思语则在一旁的临时画板上,现场创作着一幅名为《未来》的画作。她画了一群肤色各异的孩子手拉手,背景是绿色的城市和蓝色的海洋,角落里,林沈集团的标志被巧妙地画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活动结束后,一家人站在顶楼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既熟悉又崭新的城市。滨海城的天际线比十年前更加璀璨,但最动人的,是那些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图书馆、社区中心和绿色电站——那是他们用二十年时间,为这片土地种下的希望。
\"爸爸,下个月我想去非洲考察女童教育项目。\"思语忽然说,\"那边的负责人说,需要更适合当地的教材,我想和念辰哥哥一起设计。\"
念辰点头:\"我已经让团队在做可行性分析了,结合我们的智能教学系统,应该能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问题。\"
林悦看着默契十足的兄妹俩,忽然觉得无比欣慰。他们没有被财富困住脚步,反而把这份资源变成了更大的责任,这或许就是对\"传承\"最好的诠释。
深夜的家庭晚餐上,念辰忽然拿出一个旧相册:\"妈妈,你看这张照片,是你当年在青山村拍的。\"照片上,年轻的林悦蹲在地上,给孩子们分糖果,阳光落在她笑脸上,温暖得像今天的天气。
\"现在青山村已经成了生态旅游示范村。\"沈逸辰翻到另一页,是现在的青山村照片,整洁的民宿、热闹的电商直播间,还有孩子们在图书馆里看书的身影,\"上个月我去考察,当年那个小男孩,现在成了村支书,正带着大家搞乡村振兴呢。\"
思语忽然站起来,举起酒杯:\"我敬爸爸妈妈一杯,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世界上有比漂亮裙子更重要的东西。\"
念辰也跟着站起来:\"我也敬你们,让我明白,真正的商业帝国,是能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林悦看着眼前的孩子们,眼眶湿润了。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她站在窗前,对沈逸辰说想让集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那时的她,或许从未想过,这个梦想会以如此温暖的方式实现。
窗外的霓虹依旧璀璨,滨海城的夜色温柔而明亮。林悦知道,林沈集团的故事还远未结束,那些关于爱、责任和梦想的传承,会像这城市的灯火一样,永远明亮,永远温暖。而她和沈逸辰能做的,就是牵着彼此的手,看着孩子们带着这份初心,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