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环球的妥协(1/1)

纽约曼哈顿的环球控股总部,橡木长桌旁的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马克·施密特站在桌前,指尖攥得发白,对面的董事会成员们脸上写满了不耐。

“你知道这通电话让我们损失了多少?”首席执行官敲着桌面,平板电脑上是实时更新的股价曲线,“林沈集团的发布会后,我们的欧洲分公司股价下跌了3%,几个正在谈的合作方都发来函件,要求重新评估合作风险。”

马克喉结滚动:“我没想到他们能拿出那么完整的证据链,德勤的审计报告……”

“够了!”董事长打断他,苍老的眼睛里满是失望,“我们派你去滨海,是要你促成合作,不是让你搞这种低级的舆论战。现在全行业都在看我们的笑话——被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中国企业当众打脸。”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首席战略官保罗·汉森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刚收到亚洲区的最新消息,林沈集团已经和德国能源巨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欧盟的新能源补贴项目,他们大概率会中标。”他把报告放在桌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东南亚矿产并购案被重新提起,国际透明组织表示要启动调查。”

马克的脸瞬间失去血色。他知道那个并购案是环球控股的软肋,当年为了低价收购,确实动了不少手脚,如今被林沈集团间接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止损。”保罗看着董事会成员,“林沈集团的实力远超我们预期,硬刚下去对双方都没好处。他们需要我们的全球渠道,我们需要他们的新能源技术,合作才是最优解。”

董事长沉默片刻,看向保罗:“你去一趟滨海。记住,姿态要放低,但核心利益不能让。告诉林悦,我们愿意重新谈判,前提是她能压下东南亚并购案的舆论。”

保罗点头:“我明天就出发。另外,马克……”他看向脸色惨白的男人,“你被调离亚太区,回总部接受内部调查。”

马克踉跄后退一步,却不敢反驳。他知道,自己彻底搞砸了这次任务。

三天后,滨海国际机场。保罗·汉森走出VIP通道,看到举着接机牌的林沈集团副总时,主动伸出手:“请转告林总,我带着诚意而来。”

会议室里,林悦看着面前的男人。保罗比马克年长十岁,鬓角已染霜白,眼神却锐利如鹰。他没有像马克那样摆架子,而是直接拿出新的合作方案:“环球控股愿意放弃专利授权的独家条款,在新能源领域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

林悦翻动文件,指尖在“控股权”三个字上停顿:“保罗先生应该清楚,上次谈判破裂,就因为控股权问题。”

“林总,50%已经是总部能给出的最大权限。”保罗身体前倾,“我们是百年企业,第一次在合资公司里不要求控股权,这足以体现我们的诚意。”

“诚意不是靠口头说的。”林悦放下文件,“马克先生的舆论攻击给我们造成了损失,欧盟的补贴项目差点受影响,这些怎么算?”

保罗沉默片刻:“我们可以在合资公司的技术投入上增加15%,另外,环球控股的全球销售网络,将优先推广合资公司的产品。”他看着林悦,“至于东南亚的并购案,只要林总能约束舆论,我们愿意在环保标准上做出让步,接受第三方监督。”

林悦笑了,这个保罗果然是谈判高手,懂得用实际利益交换。她看向坐在身旁的沈逸辰,对方微微点头。

“控股权必须归林沈集团,”林悦抛出底线,“51%对49%,这是原则问题。作为交换,我们可以放弃追究马克先生的责任,并且协助平息东南亚并购案的舆论。”

保罗的眉头紧锁,显然在快速计算利弊。窗外的阳光穿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五分钟后,他拿起笔:“我需要向总部请示,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案是可行的。”

当晚,保罗收到总部的回复:同意51%对49%的股权分配,但要求在人工智能领域追加合作。林悦看着邮件,对沈逸辰说:“他们果然还是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分一杯羹。”

“正好,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需要全球数据支持。”沈逸辰调出一份技术报告,“可以答应他们,但核心算法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

第二天清晨,保罗在修改后的协议上签了字。握手时,他看着林悦:“林总,我不得不承认,你比我想象中更难对付。”

“这不是对付,是平等合作的前提。”林悦的笑容从容而坚定,“保罗先生,欢迎加入新能源的新时代。”

送保罗去机场的路上,沈逸辰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没想到环球控股会这么快妥协。”

“不是妥协,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林悦转头看向他,眼底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证明,我们的实力已经足够让国际巨头正视。”

车窗外,滨海市的天际线在朝阳中舒展,像一幅正在展开的宏伟画卷。林悦知道,这只是开始,属于林沈集团的国际化之路,才刚刚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