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学习技能赢赞赏(1/1)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过窗台,落在床头抽屉的铜扣上,发出一声轻响。洛倾颜拉开抽屉,指尖触到那块叠得方正的手帕,小梅花的绣线依旧温顺地伏在布面上,像从未被翻搅过。她没有展开,只是将它轻轻推到最上层,合上了抽屉。

手机屏幕亮起,搜索框里还停着“家常宴席烹饪课程”几个字。她点开报名成功的通知,备注栏里那句“希望学会能让长辈动容的味道”静静躺着,像一句承诺。

厨房里,她打开冰箱,取出昨晚买好的莲藕和排骨。刀落在砧板上的声音清脆利落,藕片切得薄厚均匀,断面透亮如纸。她盯着照片里那道炖盅,汤色清亮,边缘一圈油花细腻得几乎看不见。顾母年轻时坐在茶席边,笑得安静,桌上那盅汤旁写着“母亲秘制莲藕排骨汤”。

她把照片设成手机壁纸,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复刻顾家老味道。”

周末的烹饪教室在城西一栋老楼里,灶台是旧式的铸铁炉,火苗窜得不稳,老师傅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火候是魂,调味是骨,差一分,味道就走偏。”

洛倾颜站在第三组灶台前,袖口挽到手肘,额角沁出细汗。第一锅汤刚出,老师走过来,勺子一搅,眉头皱起:“火太急,汤浑了,油脂没化开,喝着腻。”

她低头看那碗汤,颜色发灰,浮着几星焦沫。旁边学员轻笑了一声,她没抬头,只把汤倒进水槽,重新洗锅。

课间休息,她悄悄转动笔帽。水晶微光一闪,她闭了闭眼——顾逸尘的情绪像被风吹皱的湖面,不安、警惕,还有一丝她读不懂的冷意。她知道,那晚林姨站在台阶上笑的样子,一定还在他心里盘旋。

她把笔放回口袋,轻声说:“这次,换我来护住你。”

第二天清晨六点,她已站在教室里练刀工。胡萝卜丝细如发,豆腐块切得方正如骰。老师路过时停下,看了两眼,点头:“手稳了。”

她开始试炖汤。第一次,火太大,汤色发黄;第二次,盐多了一撮,顾母最忌讳的“死咸”;第三次,莲藕没焯透,入口发涩。第七次,她试着把排骨先用冷水泡去血沫,再小火慢炖两小时,撇三次浮油,最后加藕,文火再煨一小时。

揭开锅盖时,香气扑出来,清甜中带着骨香。老师尝了一口,点头:“这次,像那么回事了。”

她没停,继续练。回溯金手指时,她调出顾母过去家宴的画面——不是私密场合,而是公开聚餐的影像。她注意到顾母夹菜时总先看汤色,布菜时喜欢把主菜摆在正中,筷子从不碰盘边。她把这些细节记在本子上,像在拼一幅看不见的拼图。

练习打花刀那日,刀锋一滑,食指被划开一道口子。血珠滚落,滴进正在收汁的红烧肉里。她愣了一下,没倒掉,反而多炖了五分钟。出锅时,肉块色泽更深,入口却更酥,甜咸之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醇厚。

她记下:“铁遇高汤,意外增鲜。”

顾家周末聚餐定在周六晚。洛倾颜提着保温箱上门时,顾母正在客厅翻一本旧相册。见她进来,抬眼看了眼,又低头:“厨房油烟重,你别累着。”

“我不是想进厨房,”她微笑,“是想请您尝尝我学的‘您母亲的味道’。”

顾母指尖一顿。

她没再说话,径直走向厨房。佣人想帮忙,她摇头:“今天我想自己来。”

灶台干净,锅具齐全。她动作利落,焯水、炖煮、调味,一气呵成。莲藕排骨汤是最后一道,她用顾家祖传的青瓷炖盅盛了,盖上盖子,端上桌时才揭开。

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顾母抬头,目光落在那盅汤上。汤色清亮如琥珀,藕片软而不烂,排骨酥而不散,油花细密如星点浮在表面。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小口。

舌尖触到的瞬间,她怔住了。

那味道,是她母亲独有的“三炖九滤”法——先炖骨去腥,再炖肉提香,最后炖藕吸味;汤要过纱布滤三遍,油要撇九次,咸淡之间必须带一丝回甘。这手艺,连她自己都多年未做。

她抬眼看向洛倾颜:“这汤……你怎么会?”

“我在老相册里看到过,”她声音很轻,“就去查了三十年前的菜谱,试了十七次。”

顾母没再说话,又舀了一勺,慢慢喝下。

席间,亲戚们原本冷眼旁观,此刻却纷纷动筷。一道清蒸鲈鱼,鱼肉嫩滑,火候精准;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就连最简单的炒青菜,也清脆爽口,带着锅气。有人忍不住问:“这都是你做的?”

她点头:“想试试,能不能做出让大家吃得安心的饭。”

顾母的堂妹夹了一筷子炖汤里的藕,尝了后忽然说:“这味道,跟我姑妈当年一模一样。”她看向顾母,“你还记得吗?她走前那年,中秋宴上就是这盅汤。”

顾母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瓷盅边缘,没答话。

饭后,她起身走向厨房,佣人想跟进去,被她轻轻拦下。她独自打开橱柜,取出一个旧布包,里面是她母亲留下的手写菜谱,纸页泛黄,字迹娟秀。她翻开最后一页,发现不知何时,多了一张新写的纸——是这道莲藕排骨汤的完整步骤,火候、调料、滤汤次数,一笔一划,工整清晰。

她把那张纸夹进菜谱里,合上布包。转身时,顺手将小瓷碟里剩下的一勺汤倒进另一个干净盅里,盖上盖子,放回橱柜最深处。

客厅里,洛倾颜正收拾餐盘。顾母走过来,站在她身后片刻,忽然说:“你以后……可以常来做饭。”

她手一顿,抬头,笑了:“好。”

顾逸尘不知何时站在走廊尽头,手里拿着手机,屏幕还亮着。他没走近,只是看着母亲走进厨房又出来,看着洛倾颜低头收拾碗筷,发丝垂在颊边。他低头看了眼手机,相册里那张加密照片——林姨拍下的手帕背面,写着“倾颜,平安”——已被他永久删除。

他把手机放回口袋,走向厨房。

洛倾颜正将最后一个盘子放进水槽,手指被热水泡得微红。她转身拿抹布,却见顾逸尘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袋东西。

“买了你爱吃的桂花糕。”他递过来,“妈说,今晚的饭,很好吃。”

她接过,指尖擦过他掌心,温热的。

“其实我还有道甜品没做。”她笑,“桂花酒酿圆子,说是能暖胃,也能……安神。”

他看着她,忽然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她会拿这些事说你?”

她摇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真心会被误解,可手艺不会骗人。”

他没再问,只是伸手,替她把一缕乱发别到耳后。指尖擦过她额角,停了一瞬。

她低头,看见他袖口露出的一角笔记本,上面写着几行字,是她没认出的笔迹:“莲藕需选七孔,非九孔;炖汤时加半片陈皮,去腻增香——母亲笔记,第3页。”

她没说话,只是把桂花糕放进冰箱,关上冷藏门。

门合拢的瞬间,顾母站在二楼转角,手里抱着那个旧布包,目光落在厨房里两人并肩的影子上。她没出声,只是把布包抱得更紧了些。

洛倾颜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在“复刻顾家老味道”下面,添了一行字:“味道能传情,也能——守住家。”

她合上本子,顺手将“情感共鸣笔”放在台面上。水晶在灯光下微微一闪,像一颗安静跳动的心。

顾逸尘忽然说:“下周,我妈想请你一起晒桂花。”

她抬头,正对上他的眼睛。

“她说,今年的花,比往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