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静观天下待惊雷(1/1)
除夕夜的京城,沉浸在一片喧嚣而温暖的海洋里。
千家万户的窗棂透出橘黄的光,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硝烟、酒香和年夜饭的诱人气息。
孩童的嬉闹、大人的笑语、觥筹交错的喧哗,织成一张巨大而喧闹的网,包裹着这座古老的帝都,驱散了冬夜的严寒。
崇仁坊李府的热闹尤甚。
花厅里家宴的欢声笑语似乎还未散尽,偏厅仆从们的划拳行令声隐约可闻。
然而,在这片喜庆的漩涡中心,却有一处异常的宁静。
静观居,积微斋。
窗户半开,凛冽而清新的夜风涌入,吹散了书斋内残留的墨香,也吹动了案头跳跃的烛火。
李明没有燃起暖炉,只着一件素色的夹棉锦袍,凭窗而立。
他手中没有书卷,也没有笔,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那片被万家灯火点亮的、朦胧而壮阔的京城夜景。
身后书案上,摊放着一卷陈阁老所赠的《商君书》,书页微微泛黄,边角卷起,显然已被主人反复摩挲翻阅。
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
这一刻,积微斋里只剩下烛火的噼啪声,窗外遥远的爆竹闷响,以及…他自己清晰的心跳。
除夕,辞旧迎新。
对他而言,这个“旧”,分量太重了。
思绪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沿着灯火铺就的记忆之路,奔腾回溯。
仿佛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个背负着家族期望、风尘仆仆赶到京城的年轻举子。
朱雀门前,守门小吏那轻蔑的刁难与索贿的嘴脸,清晰得刺眼。
那是他踏入权力场的第一课,冰冷而真实。
金殿传胪,六元及第的荣耀巅峰,名动天下的荣光时刻。
琼林宴上觥筹交错,无数赞誉加身。
那一刻,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仿佛天下尽在掌握。
可谁能想到,那金榜题名的万丈荣光,竟也是踏入惊涛骇浪的开始?
追查漕弊,沉船疑云,渤海上的生死一线,浪里蛟的断指与背叛…那是刀尖上跳舞的日子。
每一次看似偶然的发现,背后都可能是精心布置的陷阱;每一个投诚的面孔下,都可能藏着致命的毒牙。
权力场上的倾轧,远比书本上的圣贤之言来得血腥而残酷。
天津卫码头的腥风血雨,皇城司番役的严刑拷打,冯保那如同毒蛇般的眼神…当走私的军械线索,如同冰冷的毒蛇,最终指向那至高无上的天潢贵胄——景王府时,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帝国深水之下,那足以吞噬一切的恐怖漩涡。
皇帝的震怒,太子的敲打,划下的那条名为“运河”的界限,是保护,更是无形的枷锁。
临清闸!那噩梦般的崩塌,堵塞的不仅是运河的咽喉,更是新法推广的命脉,是无数无辜者的生命通道!废墟下的劣质石料,未燃尽的火油布条,赵栓子那染血的私账…当一切铁证如山,直指幕后黑手时,皇帝的雷霆手段,既是对罪恶的严惩,也是对皇室颜面的最后保全。
景王闭门思过,杜先生“暴毙”,爪牙人头落地…看似尘埃落定,实则暗潮涌动,梁子结死。
漕运新法,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在皇帝的乾纲独断下,迎来了全国推广的曙光。
这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寄托着利国利民希望的变革,终于从纸面走向了广阔的疆域。
但这只是开始,而非终点。
南方的水网,地方的阻力,旧势力的反扑,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等着看这“六元魁首”的笑话。
父亲的“犟驴自污”,朝堂上关于储位的半公开流言,郑贵妃的眼泪攻势,宗室勋贵的私下串联…太子与三皇子的矛盾,终于从暗斗走向了半公开的角力。
储位之争的阴云,已然笼罩在帝国未来的天空之上。
而他李家,早已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成为风暴眼中的焦点之一。
还有父亲呕心沥血草拟的那份《内阁规制章程》…李明目光扫过案上的《商君书》。
陈阁老赠书时的谆谆告诫犹在耳边:“明之啊,此书虽古,其法虽苛,然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之精神,其‘定分止争’、‘富国强兵’之要旨,于今日革新,未必无鉴…风波将起,慎之,持之。
” 内阁制若推行,这将是帝国中枢权力格局的翻天巨变!首辅之位花落谁家?六部权柄如何再平衡?这潭水,只会比漕运更深,更浑!
皇帝心思如渊,深不可测。
信任与猜忌,或许只在一念之间。
太子的倚重,也非毫无保留,东宫那次带着敲打的召见,便是明证。
权柄越重,位置越高,脚下的钢丝便越细,越险。
从懵懂学子,到名动天下的六元魁首;从理想满怀的改革者,到身处帝国权力漩涡中心、手握重权的朝堂新锐…这一年,他走过了别人一生都未必能经历的跌宕起伏。
荣耀与凶险并存,信任与猜忌交织,理想的光辉映照着现实的阴影。
“呼…” 李明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气,白雾在寒冷的窗前氤氲散开。
窗外的灯火依旧璀璨,远处的爆竹声似乎更密集了些,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他感到一丝疲惫,那是一种深入骨髓、历经风浪后的沉静疲惫。
但在这疲惫之下,却有一股更加坚韧、更加滚烫的力量在涌动。
那是初心未曾磨灭的火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信念,在无数次的冲击与淬炼后,反而愈发纯粹而坚定。
为国,为民。
此心不改,此志不移。
他轻轻拿起案上那卷《商君书》,指腹缓缓摩挲着粗糙泛黄的纸页,感受着那跨越千年的冰冷法理与变革意志。
陈阁老苍劲的“风波将起”四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预言的力量,烙印在扉页。
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灯火璀璨的京城,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繁华的盛景。
那每一盏灯火的背后,可能是一个温馨的家,也可能是一个算计的巢穴;那喧闹的爆竹声,既是辞旧迎新的欢庆,也可能掩盖着更深处的暗流涌动。
景王府的方向,一片沉寂的黑暗,如同蛰伏的凶兽。
紫禁城的轮廓,在灯火映衬下显得更加巍峨而神秘。
而运河的方向…那维系着帝国命脉的水道,此刻想必也暂时安静下来,等待着新一年的奔流,也等待着新法推广带来的、未知的挑战与希望。
前路多艰,荆棘遍布。
内阁之争,漕运之险,储位之危,君心之难测…惊雷,或许已在云层深处酝酿。
李明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沉静的弧度。
眼中最后一丝迷茫褪尽,只剩下如古井深潭般的澄澈与坚定。
他将《商君书》轻轻合上,置于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年轻而坚毅的侧脸。
静观天下,以待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