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再次谋划(1/1)

事后获知这一情报,实属万幸。

不然贸然行动,反黑组必定会对我下手。

即使当天他们没有动作,一旦铜锣湾完全由我掌控,港府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局面。”

李纹对自己的实力十分清楚。

“基于这个情况,我打算将铜锣湾分出去。

如果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用相应代价从我这儿换取这块地盘。”

他直视着邓伯、八爷以及骆驼说道。

事实上,铜锣湾是他历经艰辛才夺取的,内心自然不愿轻易放弃。

但若不这样做,就会太过引人注目。

树大招风,绝非好事。

在香江岛,无论哪个社团多么强势,在某一区域内也仅占有一席之地。

从前看电影时,李纹常疑惑,为何这些社团的地盘总是分散?

为什么不集中起来,形成统一战线呢?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有助于社团发展?

直到如今,他才恍然大悟。

邓伯、骆驼、八爷等人,过去都很谨慎,可自从联合后,似乎有些得意忘形。

他们认为警察已不再构成太大威胁。

然而,当李纹泼下这盆冷水时,他们才意识到,一切如旧。

正如李纹所料,他们何时能将社团扩展为国际规模,警方和政府才会慎重考虑行动。

并非因其他,而是为了自身安全。

当然,李纹并非完全割舍地盘,只是分出去一小部分,以降低存在感。

以维多利亚公园为界,东边的地盘全部出让,而西边依旧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西边本就是根基所在,东边不过是近几个月才攻占的区域,既不影响大局,也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

再说,李纹并非单纯放弃地盘,而是进行交换。

别忘了,骆天虹的九龙、阿东的香江仔以及大头的筲箕湾,这些地盘也都在李纹的掌控之下。

增强这些势力,实际上也在壮大自己,同时还能分散警方的关注,这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阿纹,你打算如何归还?”

李纹话音刚落,邓伯、八爷和骆驼立刻来了兴趣。

铜锣湾是哪里?在整个香江,它不仅是商业最密集的地方,更是充满机遇之地。

那里利益丰厚,不然李纹不会长期成为众人眼中的目标。

特别是警方,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注意。

即便是在大佬b执掌铜锣湾时,也没能获得如此程度的聚焦。

李纹统治下的地盘远超大佬b时代,地盘大,手下兄弟也多。

如今,铜锣湾除了一小块一四K的地盘外,其余全是李纹的天下。

一旦李纹完全统一铜锣湾,警方就会有所行动。

即便如此,若李纹持续当前状态,时间久了,警方同样会对他出手。

若非必要,李纹也不会考虑与和联胜、东星等交换地盘。

“阿纹要是换地盘,我支持。”

骆驼注视着李纹,严肃地说,“东星的地盘,你随意挑选。”

“和联胜地盘虽多,但阿纹你可以任意选择,铜锣湾留一小部分给和联胜就行。”

邓伯也开口了。

四大社团中,论地盘大小,和联胜首屈一指,不仅占地广,成员数量也是最多。

然而,尽管地盘广阔,许多区域却没什么实际收益,比如屯门那种地方,各方都不太关注。

邓伯、骆驼如此,八爷亦然,靓坤也不例外。

不过靓坤无动于衷,因为他自身也无力改变现状。

李纹掌控的铜锣湾,是洪兴的核心区域。

若铜锣湾同时存在两位洪兴负责人,这对靓坤来说无所谓,但李纹绝不会接受。

“阿积。”

李纹招手示意身后的人。

“纹哥。”

阿积回应后,取出一张地图放在桌上。

“骆驼老大,我以清风街至出版大厦这片地盘,换取东星在九龙城区红磡的部分地盘。”

李纹指向地图上对应的区域说。

“行,没异议。”

经过一番考量,骆驼郑重回应。

实际上,红磡的收益与李纹提供的地盘相当,两者大致平衡,仅位置略有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差异,骆驼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合作。

九龙半岛与香江岛各有优势,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李纹认真地问邓伯:“邓伯,是否可以把天后站至清风街一带,换成和联胜在鲗鱼涌的地盘?”

邓伯疑惑地看着他:“阿纹,你是认真的吗?”

虽然鲗鱼涌也在香江岛上,但其繁华程度远不及铜锣湾。

和联胜的地盘略大一些,但这根本不具可比性。

邓伯甚至怀疑李纹是在开玩笑。

“邓伯,我李纹什么时候食言过?”

李纹笑着回应。

他看中这块地盘,是因为倪家转让的地皮就在附近。

这里现称鲗鱼涌,未来会新建一个站点,名为太古。

李纹此举显然有利可图。

邓伯欣然应允:“既然你这么说,我没意见。”

解决了邓伯和骆驼后,李纹转向八爷。

“八爷,我想用摩顿台道以东到天后站这片地盘,交换龙帮在尖东的地盘,您觉得如何?”

李纹边说边在地图上标记。

按现代地图来看,这片地皮涵盖星光大道周边区域。

这片区域依旧显得有些冷清……

李纹此次换地,虽表面上是在分散警方对他的关注,实则早已为未来发展埋下伏笔。

从他挑选的地盘位置便可看出端倪。

他与东星交易所得的红磡地块,恰好涵盖了倪家位于九龙的土地。

未来若进行土地开发,处于自己掌控之中,便无需担忧意外发生,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鲗鱼涌的选择自不必多言,同样是为了后续土地项目的筹备。

至于尖东,则是他为日后涉足娱乐圈提前布局的重要据点。

李纹每一步行动都有其深思熟虑的考量。

除了上述原因外,他还计划利用新获得的三块小地块。

这些地块虽规模不大,却需专人管理。

他打算将它们独立划分为专属区域,借此机会提拔心腹;若不愿如此,则可继续挂靠在他名下,由他人代管。

总之,如何操作全凭他个人意愿。

至于社团内部其他成员是否认可,根本不成问题。

洪兴内部超过半数支持李纹,靓坤亦在其列,双方已有共识,后者不会加以阻挠。

作为龙头,靓坤的态度决定了整个组织的大方向,而李纹已牢牢把握住大部分话语权,基本可以随心所欲。

八爷对此一无所知。

他误以为李纹是出于对静香的情谊,才让龙帮占了便宜。

毕竟相比李纹出让的铜锣湾地块,尖东这块显然逊色不少。

铜锣湾的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其西侧,即李纹目前控制的区域。

他之前划分出去的部分地盘,有不少被用于建设运动场和图书馆。

其中最优质的地块给了东星骆驼,而骆驼回馈的地盘也非常有价值。

其次则是邓伯和八爷。

各方对此结果均感到满意,李纹也顺利获得了所需的地盘。

“忠哥,这位新组长到底什么背景?这么晚了,还让我们在警局候着。”

湾仔反黑组中,李伟乐望向陈国忠,语气略显不满。

按理说,如果没有特殊任务,大家早就该下班了。

然而新上任的组长廖志宗,据说是一位高级督察,要求他们一直留在反黑组待命,从下午等到深夜。

“确实如此,忠哥。”

李伟乐说完后,陆冠华也转向陈国忠问道:“这个廖志宗究竟是何方神圣?这样摆架子,也太过了。”

不仅没露面,只是派个手下通知他们留守,而且明确表示未到不得离开。

虽然大家心里不悦,但身为下属也只能服从。

毕竟上级一句话就能定生死。

他们原以为等上一两个小时便能见到人,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却始终不见踪影。

那天后,想着一个钟头不来,两个钟头总该到了。

可结果依旧如此。

从下午两点多等到现在,已是晚上八点半。

整整六个钟头,对方连个人影也没出现。

更别说,除了最开始派个人来传过话,之后再没人过来,连话也不传一次。

陆冠华和李伟乐问起,陈国忠沉默着,只坐在位置上闭眼不语。

并非他不愿开口,而是不能。

有些话,陆冠华可以说,李伟乐也可以讲,但陈国忠不行。

毕竟,他是督察,不同于他们这些员佐级人员。

“阿琛,我记得你消息挺灵通,知不知道这位新组长背景如何?”

见陈国忠没反应,陆冠华转向郭子琛问道。

虽然同为警长,但在打探消息和人脉方面,陆冠华远不如郭子琛。

“这我倒清楚。”

郭子琛点头,神情严肃。

整个下午,即便到了此刻,他都没抱怨半句,只因他知道新组长的身份。

“廖志宗,五年前便是黄大仙区反黑组组长,警衔一度升至总督察。

在他掌管时,黄大仙那些混混个个安分守己,简直压服了当地社团。

然而,两年前因办案过于激烈,误伤致人死亡,被降职为督察,调往大屿山警署担任重案组组长。

你们也知道,大屿山那地方能有什么案件?尽是些村民,顶多有些小偷小摸的事儿。”

近日,村里接连发生怪事,先是有人家丢了耕牛,接着又有传言说谁家媳妇做了不光彩的事。

可这些都不是重点,最让人牵挂的是,这三年来廖志宗竟杳无音讯。

郭子琛神色淡然地开口说道:“大家还记得廖志宗吗?现在没人提他,就像他从未存在过一样。”

听他这么一说,连一向沉稳的陈国忠也坐不住了,他眯着眼睛打量郭子琛,随后将椅子挪近了一些。

“到底怎么回事?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陈国忠忍不住追问。

按道理讲,凭廖志宗的能力,就算犯了些小错,也不该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

顶多就是被降职或下调警衔罢了,怎么就直接从总督察降成了督察呢?

而且,他还被调离了黄大仙,派往偏僻的大屿山,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

“唉!”

郭子琛叹了口气,“听说当年有人刻意针对廖志宗,只因他曾追随过那位着名的‘前探长’。”

说到这儿,郭子琛苦笑了下,“大家知道的,那些了解案情的人都明白廖志宗是冤枉的,但又能如何?”

“那后来呢?”

陈国忠继续追问。

“据说这次是廖志宗的一位朋友把他救出来的。”

郭子琛低声说道,“不过具体是谁,我也无从得知。”

若非如此,廖志宗大概率会在大屿山待一辈子了。

“我觉得廖志宗并不是那种高傲自大的人,估计是出了什么特殊情况,导致他没能及时赶来。”

郭子琛环视众人后说道。

“阿琛,你消息这么灵通,是不是和你职务有关?”

陈国忠盯着郭子琛,半开玩笑地问。

郭子琛如今只是警长,在警队中属于较低级别,而警署警长已经是员佐级中的顶尖位置了。

廖志宗是新晋的湾仔反黑组组长,然而他的到来却让在场的人感到意外。

“忠哥,我在警队的时间也不短了。”

郭子琛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些许自信。

尽管郭子琛已在警队多年,但职位却始终停留在警长级别。

并非是他资历不够深,而是能力有所欠缺。

相比之下,陈国忠虽为督察,但实际上从警时日尚浅,加之长期驻守香江岛,对黄大仙区的情况知之甚少,因此从未听闻廖志宗的名字。

正当众人交谈之际,身后传来一阵陌生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廖志宗,从今天起负责这个小组。”

听到这番话,陈国忠、陆冠华、郭子琛以及李伟乐迅速转身,看到一位略显苍老的高级督察站在那里。

“请允许我做个自我介绍,”

廖志宗神情严肃地说道,“今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请多多关照。”

“欢迎加入,廖 sir。”

众人齐声回应,并整齐划一地行礼。

“既然都在这里,那我就简单说明下情况。”

廖志宗继续说道,“大家请坐。”

待所有人落座后,廖志宗开始了他的讲话。

对四人而言,特别是郭子琛,他对廖志宗并不陌生,但廖志宗或许从未留意过他。

当年郭子琛曾短暂居住于黄大仙区,虽非追随廖志宗,但也听过他的名声。

廖志宗接到调令,得知自己将担任反黑组组长后,立即着手了解整个小组的情况。

他对于前任组长李贤和督察黄俊德的离世存有疑虑。

尽管反黑组常遭怨恨,但这些都涉及重罪,普通人绝不会、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两桩案件缺乏证据和线索,因此一直悬而未决。

他期待某天能找到突破口,解开谜团。

或许正因他是局外人,廖志宗察觉到,无论是李贤还是黄俊德遇害前,都与一位重要人物有关。

此人正是铜锣湾洪兴的负责人李纹。

查看档案时,他注意到黄俊德的案件。

案件起因是黄俊德查封李纹的场所,不久即遇害,且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袭击。

凶手可能是远程狙击,因此无人目睹。

李纹无疑是最主要的嫌疑人。

然而,警方调查显示,黄俊德遇害时,李纹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不仅李纹如此,其所有手下同样如此。

仿佛这一切真的与李纹毫无关联。

随后,警方持续追踪李纹及其手下一段时间,但始终未获进展,最终只能终止行动。

案宗记载,警方怀疑此事件与李纹存在恩怨的社团成员有关,意图借黄俊德之死栽赃于他。

然而,江湖中人哪个没有仇家?地位越高,仇家便越多。

李纹仇家众多,警方虽展开调查,却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黄俊德的案件在历经数月侦查后只能暂时搁置。

不久,李贤遇害的消息传来。

李贤之死极为突然,无人知晓他生前去了哪里、见了何人。

至于是否有人目击他的死亡过程,更是无从谈起。

唯一可确认的是,李贤临终前曾组织人员试图抓捕李纹。

经过一番追查,依旧毫无头绪。

廖志宗查阅卷宗后,尽管缺乏确凿证据,但他坚信此事与李纹脱不了干系。

李纹或许是无辜者,但他至少知情,甚至可能牵涉其中。

因此,在赴任前,廖志宗并未直接前往反黑组,而是先行抵达总部。

廖志宗得以从大屿山调出,全因一人相助,此人便是许大卫。

提起许大卫,他与廖志宗同为一届。

如今,许大卫已晋升为高级警司,担任警队总部刑事部门下属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的副科长。

该部门常被简称为o记。

o记机构分为A、b两组,A组专注有组织犯罪调查,b组则针对三合会案件展开工作。

每组均由一位警司统领,指挥整个团队运作。

各组下设两个小组,分别由总督察领导;小组内再细分两个分组,由高级督察负责。

这意味着o记总部共有八个分组,分属两个主要组别。

不过,这只是o记总部的人事架构。

在地方警署层面,则设有反黑组,专门处理本地范围内的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事务。

通常而言,地方警署设有重案组、扫毒组和反黑组等职能部门。

重案组自不必多说,扫毒组进一步向上对接调查科,而反黑组则归口于o记。

地方警署的反黑组与扫毒组仅能处置本区域内的案件,且多为较小规模的事件。

涉及重大案件或三合会相关有组织犯罪时,必须交由o记接手。

扫毒组的工作模式类似: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打击毒品交易和抓捕零散毒贩,大型案件则需调查科直接介入。

此外,商业罪案调查科一般不在地方警署设置,除非特殊情形。

由此可以看出,身为高级警司的许大卫,其职权范围极为广泛。

不然的话,他不会被调离大屿山。

“许久未见,老同学。”

许大卫注视着来访的廖志宗,语气中透着几分感慨。

尤其当他注意到廖志宗鬓间隐约可见的银丝,心中更添几分唏嘘。

昔日警校,廖志宗无论哪方面都胜过他一筹。

可惜如今境遇大不如前,他那头白发或许正是这段过往的写照。

“大卫。”

廖志宗注视着许大卫,心中五味杂陈。

曾经他是自己的追随者,而今已成高级警司。

若非对方相助,自己或许还在大屿山蹉跎岁月。

“许sir,我此次前来是为一事,特来向您申请。”

廖志宗恭敬行礼,严肃说道。

之前叙旧时可称名字,但公私分明,不可混淆。

“何事?”

许大卫疑惑地看着他。

“我想逮捕李纹。”

廖志宗直视许大卫,语气坚定。

正如之前所言,反黑组权限有限。

涉及如李纹这般身份的人物——洪兴核心成员之一,需向上级提交报告请示。

此类重案须经o记批准,廖志宗方可采取行动。

否则,一旦出事,他将独自承担后果。

除非平安无事,他才有望立功;若出现问题,则全是他过失,这也是他当初遭贬的原因。

然而,若事先向o记报备并获准,即便出问题,也与他关系不大,牵连有限。

“抓李纹?”

廖志宗的话音刚落,许大卫便神情凝重地开口制止。

作为o记的副主管,他对香江的社团情况自是了如指掌,当然也清楚洪兴铜锣湾话事人李纹的身份。

“李纹!”

许大卫严肃地看着廖志宗说道:“志宗,你应该明白李纹的分量,这种社团人物,一般不宜轻举妄动。”

确实,警方若真要动手,清除一个社团并非不可能,但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特别是针对李纹这样的人物,更需谨慎行事。

这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涉及多方利益,处理不慎,廖志宗的高级督察职位都可能保不住。

“我懂。”

廖志宗点头回应,语气坚定。

“你凭什么理由抓他?”

许大卫直视着廖志宗追问。

既然廖志宗来找他申请,出了事他难辞其咎。

因此,他必须了解廖志宗的所有考量。

从基层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实属不易,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尤其在警司级别,每个职位都弥足珍贵。

许大卫深知今日成就来之不易,虽然廖志宗是他提拔的,但他绝不愿因廖志宗而陷入困境。

我怀疑黄俊德督察和高级督察李贤的死,与李纹脱不了干系。”

廖志宗语气严肃地说。

“你有确凿证据吗?”

许大卫听后,脸色变得凝重。

涉及警员之死,这绝非小事。

“虽然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我觉得方向是对的。

如果上级同意,我抓李纹进来,不信他不承认。”

廖志宗心中虽无直接证据,但他相信,只要控制住李纹,就一定能让他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