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刚才是贫僧着相了(1/1)

唐三藏这话刚说完,现场突然一片寂静。

百花羞抱着女儿的双臂,不自觉的加大了力气。

孙悟空没再玩儿他的金箍棒,小白龙也顾不得再思索,为什么彻底不在意之后,二师兄才能恢复本相。

猪八戒也不憨笑了,所有人的表情,都有那么一丝僵硬。

沉默了好几个呼吸之后,孙悟空才打破宁静。

“能救一个是一个,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师父不是常说渡己渡人。大概那些神仙、佛陀,还都没能成功自渡,所以也没那份儿闲工夫去普渡众生。”

猪八戒道,“老猪在天庭当天蓬元帅的时候,统领天河十万水军。”

“要说我有什么悲天悯人,为众生谋福祉的高尚情操,那还真是高看我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我是天河水军元帅,主要职责除了掌管天河八万水军,负责天河防务,杜绝弱水下界,涂炭生灵之外。”

“还要统理北斗及酆都神将,主管阴间司法,举仙官、赦鬼魂、度厄灾。”

“偶尔还要抽出空来,与天猷副元帅、翊圣真君、灵应真君三个,一起驱邪镇魔,护生灵平安。”

“凝露仙子也是如此,除了是彤华殿殿主,天庭的财政大管家之外。”

“还有梳理人间财气,财施好善忠良士,神佑有缘功德人。”

“辅助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维护交易公正,引导凡人通过正当方式,进行财富积累的职责。”

“别的神仙,也是一样。大家都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所以即便没有为众生奉献的心肠,但众生贡献的那份儿香火,我老猪拿得是心安理得。”

“这就叫做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圣人。”

“灵山那边真论起来,只不过是八百旁门旁门。道家天庭的三千大道,才是三界正统。”

“承担维护三界运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职责!”

“西方的那些佛陀菩萨,可没有这份儿职责!要不然为什么佛法东渡都这么多年了,还是信道的比信佛的要多。”

“普通人也不是傻子,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有用,大家心里都清楚明白着呢!”

白悠悠点头道,“天蓬说得不错,天道至公,拿到手多少功德,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我并不是说天庭的神仙,都有多么的尽职尽责。像奎木狼这样欺男霸女,任意妄为的神仙并不在少数。”

“但轮到他掌管人间风雨雷电、沟渎池庭等自然现象,调节气候,保证人间粮食供应的,他也不敢懈怠。”

“三界之中,能有幸走上修行一道的生灵,说是亿万分之一也不为过。”

“与修行之人比起来,没有神通法术的芸芸众生,才是绝大多数。”

“凡人之间的是非再多,也不过那样。算是灭国之战,血流成河,会因此而丧命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

“风调雨顺才是根本,若是天灾不断,瘟疫横行,因此而亡的,只会更多。”

“所以有些神仙,看起来似乎无用,甚至不仅无用,还对其他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但他所处的位置,就决定了他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都对三界运转起了正面作用。”

“至于灵山那边的规则,我一个天庭的神仙,知道得有限。”

“等你到了西天灵山大雷音寺,见到如来佛祖,或许就能明白了。”

“要是觉得每日安坐莲台,讲经说法不如从人群中来,到人群中去,聆听世间疾苦。”

“不如就在那些菩萨、佛陀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起普渡众生。”

最好在灵山错综复杂的派系里面,又拉起来一只新的。

借着如来佛祖亲传二弟子,完成取经大业,携万千荣耀归来的大势,在整个佛门搅动风云。

到时候她们天庭,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在西方大兴的压力下,把那条释放压力的口子,撕得再大一些。

想要长长久久的做神仙,就一定要无时无刻,为自己铺路。

身为下属,必须要适当的发挥作为牛马的主观能动性。

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将一切铺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然,这些准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适当的让领导知道。

不然就是媚眼抛给瞎子看,白费心机!

孙悟空笑着说道,“这么说也不错,师父平时不是最喜欢教导别人,好为人师?”

“到了灵山之后,大可主动上门踢馆......”

“诶......”

“不是,是上门向那些菩萨、佛陀请教。”

“佛教经典无数,每个人对经文的了解,或多或少都有不同。”

“如果是灵山的满天神佛,辩赢了你。俺老孙相信,师父心里的诸多疑问,也都能得到答案。”

沙悟净问道,“要是师父把灵山的那些神佛,都给辩赢了呢?”

虽然这个概率很小,小到微乎其微,基本上不可能。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真让唐三藏大发神威,独占鳌头了呢?

白悠悠笑道,“要是都辩赢了,那不是更好?”

“证明玄奘的理解,才是正确的。而其他神佛对圣人传下来的经文,理解得还不到家。”

“学无止境,达者为先。玄奘更应该坚持自己心中所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毕竟你才是对的!”

“阿弥陀佛......”

唐三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面上的阴郁消散一空,转而变成前所未有的的坚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刚才是贫僧着相了......”

唐三藏有些感慨,果然是经不辩不明,理不辩不清。

他知道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光是问一句佛祖,有什么用处?

佛祖即便掌管佛门,在修行一道上,已经走了很远,到底不是圣人。

他对佛祖的要求,是不是有些太高了?毕竟他成佛之后,便安坐大雷音寺。

能走到他面前的,不是神佛,也是生在灵山的妖精。也不知有多少年,没有再接触过普通生灵。

对圣人传下来的佛门经典,有不清楚的,理解不到位的,也是人之常情。

想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上梁不正下梁歪,连带着那些菩萨、佛陀,也都对那些佛门经典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不过没关系,他唐三藏到了灵山之后,会一一帮他们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