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风雨之将至,大难临(1/1)

龚大伟确实感受到了龚雪的关怀,抱着碗,呼噜呼噜,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几口就把一碗菜吃了个干干净净。

一桌人看到他这个吃法,瞬间就明白了。

这孩子是真的饿坏了。

于是他们都刻意少吃了几口,只为让龚大伟多吃几口。

龚大伟也确实把一桌子菜都风卷残云吃了个干干净净。

没办法,他是真的饿了。

吃饱了,他摸着肚子坐在炕上,那种满足的舒服的感觉,真有种就算这么死了也无所谓的感觉。

陈河把桌子收了,又端上来三个苹果。

用刀切成片,一个人吃个两片补充一下维生素。

龚大伟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没吃过水果了,这一口苹果吃进嘴里,那香甜微酸的滋味,真如同上了天堂。

这顿饭吃的龚大伟可以说是心满意足,最近吃的苦,这两天挨得饿,全都烟消云散。

离开陈河家的时候,眼睛都比来的时候亮了几分。

等他走了,杨桂英才道:“龚珍咋养孩子的,把个孩子饿成这样。”

以前他家里就是最穷的时候,也一定是全家挨饿,都得把饭先给孩子吃的。

真没见过要苦要累,先苦孩子的。

龚雪只能叹气。

张丽华和龚珍一脉相承的自私,别说孩子了,就算是祖宗在,她们也照样能把所有的好东西先划拉到自己身上。

至于别人?

爱咋咋地,跟她们有什么关系。

只能盼望着这孩子快点长大,快点说门好亲事,分家以后,摆脱那个可怕的家庭了。

转眼又一个星期过去,陈河做出来的辣椒酱腌制得差不多了,他就又带着龚雪和两个儿子来荣教授家里串门了。

到楼下停车的时候,他们还又偶遇了马庆鹏。

马庆鹏的面摊就在附近,他需要买鸡蛋的时候,就总是来这儿找一个老太太收,所以常来常往的,就容易遇上陈河。

“上回说好了去我家面摊看看,怎么也没去?”

陈河一拍脑袋:“赖我!你不知道,荣教授上回认了我两个儿子做干儿子,我一高兴,把别的事儿都给忘了,瞧我这记性吧,待会,待会我一定过去。”

“成,那我今天可是等定你了,你要是不来,我就等到明天早晨也会一直等着。”

“没问题!”

陈河笑了笑,见他要走,又递给他一罐辣椒酱:“哎,这我自己做的辣椒酱,你拿回去尝尝。”

“辣椒酱?你还有这本事呢?”

这年头辣椒和调料什么的都不便宜,这一罐肯定值不老少钱,马庆鹏接过来就觉得有点烫手。

毕竟他欠陈河的六十块钱还没还。

但陈河完全不在意的样子,给了他又拍拍他的肩,就带着龚雪上楼去了。

为了做这五罐辣椒酱,差点把眼睛给辣瞎了。

他自己吃了一罐,送了马庆鹏一罐,能给荣教授的就只有三罐了。

罐子就是平时装罐头的罐子二次利用,还是挺大一罐的,约摸着得有个两斤的容量。

三罐也有六斤了,够两口子吃上一段时间。

荣教授夫妻接到辣椒酱,都是满脸惊讶。

“这是你亲自做的?”

陈河笑了笑:“是,我独家配方,亲手炒制外面买都买不到。”

龚雪紧跟着补充:“他呀,为了做这几罐辣椒酱,把眼睛辣得疼了一晚上,第二天下午才稍微好点。”

这话自然是不能让陈河来说的,龚雪做个补充刚刚好。

荣教授夫妻顿时窝心不已。

他们的亲生儿女也没见对她们这么好过。

“多谢你了,快坐吧。”

当然了,辣椒酱他们是喜欢的,但干儿子他们更喜欢。

那几乎是一整个下午都一人抱一个玩不够,甚至自己玩还不过瘾,还打着要下楼买东西的幌子,非把陈云扬和陈云海抱了出去。

这一栋楼住得都是地位不低的有钱人。

很多人平时闲得很,即便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楼里楼外聚堆聊天的人很多。

一看到荣教授夫妇抱着俩孩子出来,都好奇围上前去。

等发现他们抱着的是这么漂亮的两个双胞胎的时候,当场就炸锅了!

也就是这么一个下午的时间,整栋楼的人都知道了荣教授夫妇有了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儿子。

陈河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自己儿子被扎堆围观的场面,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其实不愿意太过于公开自己和荣教授夫妇关系的,不然以后他们出了事,他十有八九也会被有心人给牵连进去。

他有点慌。

龚雪不明就里,看着自己的儿子受欢迎,心里却只觉得高兴。

要知道这里的人可都不是简单的人,儿子能得到他们的喜欢,对将来是有利无害。

不过她心思敏感,很快就注意到男人不高兴,立即就敛起笑容关心起来。

“老公,你怎么了?”

“没事。”

陈河根本无法解释,就没有解释。

只是等到荣教授夫妇把孩子带回来后,他就打定主意,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内都别过来了,先让这些围观的人忘一忘今天的事情再说。

离开荣教授家的时候,荣教授塞了很多吃的给他。

其中竟然还有两罐奶粉。

“这是我让人从京市带过来的,这东西能拿到手很不容易,你可要低调点,尽量别被人发现。”

陈河心里就咯噔一声。

他让秦仲弄,放心的很。

因为秦仲用的是自己的车,找的是自己的人,走的都是暗路。

荣教授肯定没有这个门路的,他过了那么多明路,这种事以后肯定会成为压死他的稻草的其中之一。

“荣教授,你千万别冒这个险了,近来中央一直在开会,一直在强调作风问题,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风向,趁早做准备,别到时候突然降下来什么政策,把咱打个手忙脚乱。”

他不好明说,只能提醒。

他从京城而来,在京城自然是有人脉的。

所以他只要点到即止,剩下的让他自己打听就行。

能打听到,能听别人说,及时止损,那他未来遭受的苦难就会少些。

要是不听,也不去做,未来就危险了。

风雨之将至!

大难临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