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严寒抢工程(三)(1/1)

工人们依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白天还好说,特别是到了晚上,没有地方暖和。

太阳刚挨到西边的树梢,桥涵下就暗得像泼了墨。

照明灯的光柱里浮动着无数细小的雪粒 —— 不对,仔细看是被风卷起的冰尘,打在脸上像针扎。

我摸出钥匙插进面包车锁孔,金属钥匙冻得粘手,拧了三下才听见锁芯 "咔哒" 弹开的轻响。

发动引擎的瞬间,整个车身都在颤抖,排气管喷出的白雾转眼被狂风撕成碎片。

暖风出口先是吹出几缕寒气,过了足足五分钟才终于有微弱的热流渗出。我把冻得发紫的手凑过去,能感觉到掌心的皮肤在慢慢舒展,冻疮处传来又痒又疼的麻感。

后视镜里能看见桥涵下的景象:老陈正举着焊枪,刺眼的弧光在黑暗里炸开,把他的影子钉在冰冷的混凝土墙上,忽大忽小像个跳舞的巨人。

喷枪的火焰是橙红色的,在风里歪歪扭扭,照亮了工人们眉毛上的白霜,像给每个人镶了道银边。

"这寒夜里的光,比家里的灯还亮堂。" 我望着那片跳动的光亮,心里突然冒出这句话。

凌晨五点的野外,寒星还钉在墨蓝色的天幕上,火车桥涵下已经亮起了几盏昏黄的照明灯。

那灯光在零下十二度的严寒里仿佛被冻得瑟瑟发抖,勉强在地面上圈出几片朦胧的光晕。

我裹紧了军大衣,领口的绒毛上早已结了层白霜,呵出的白气刚到嘴边就凝成了细小的冰晶,落在满是褶皱的袖口上。

最惬意的时刻,莫过于早饭时往三公里外的羊肉汤馆。那家铺子的铁皮门被北风刮得歪歪斜斜,推开门就听见 "吱呀" 一声惨叫,混着炉膛里木炭炸裂的 "噼啪" 声扑面而来。

铺子里弥漫着猪油煎千层饼的焦香,混着劣质煤燃烧的呛人气味,却让冻僵的鼻腔瞬间活了过来。

老卞总爱抢烤炉边的位置,他那双裂了口子的手捧着粗瓷大碗,碗沿结着圈白花花的冰碴。

热汤刚倒进碗里就发出 "滋啦" 的轻响,白雾腾起裹住他黧黑的脸庞,能看见他睫毛上融化的水珠顺着皱纹往下淌。

"这汤得趁热喝," 他喉结滚动着吞下一大口,舌尖烫得直伸缩,"就像咱干活,得一股子热乎劲顶到底。"

“今天有的喝三碗”小马调侃道。不光老卞,其他的人都少喝不了。

因为这里的羊肉汤,十五元一碗,外带着两个小饼,汤是随便喝,只要你能喝就行,这是老卞他们经常在外干活码好的饭馆。

桥涵底部的小河结着薄冰,冰层下的水却依旧潺潺流动,泛着墨绿色的光。

雨鞋踩进水里的瞬间,冷气顺着鞋底往上钻,像无数根冰针往骨头缝里扎。

棉袜子很快就吸饱了水,贴在皮肤上又冷又硬,走几步就能听见袜子摩擦鞋帮的 "沙沙" 声。

老王是个农村人娃,每次下到水里都咬着牙直跺脚。他的雨鞋有点大,每走一步都要晃悠,裤腿被水浸得发黑,冻成硬邦邦的筒状。

"老卞,这水比冰箱冷冻室还狠。" 他哈着白气往手上搓雪,雪粒在掌心化成水,又很快结成薄冰。

我们在涵洞里堆了个简易柴堆,是从附近林地捡的枯枝和废木板。

划着火柴的瞬间,硫磺味混着潮湿的草木气息漫开来,火苗舔着枯枝发出 "滋滋" 的声响,黑烟裹着火星往桥洞顶上飘。

大家轮流把脚架在石块上烤,湿袜子冒着白气,散发出淡淡的霉味。

脚趾从麻木中苏醒过来,疼得人直抽气,却没人愿意先把脚挪开 —— 这钻心的疼,竟是难得的暖意。

工棚的灯泡忽明忽暗,我掏出工资单和奖金表,纸页在风里哗啦啦响。"这是我上公司额外申请的奖金,这个工程五天每人一千。" 话音刚落,原本嗡嗡作响的工棚突然静了下来,只能听见窗外狂风的呼啸。

老栾推了推老花镜,手指在数字上反复摩挲,粗糙的指腹把纸面蹭得起了毛。"咱这临时工,也能跟正式工一样拿奖金?" 他的声音有点发颤,喉结在黝黑的皮肤下滚动。

我从包里掏出劳保福利单:"季度劳保、过节物资、年终奖,一样都不会少。公司说了,只要干了活,就都是家里人。"

小马突然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抹了把眼睛嘿嘿笑:"俺爹总担心我在外头受欺负,这下能给她老人家买件新棉袄了。"

他的笑声里带着哭腔,惊飞了棚梁上栖息的麻雀,扑棱棱的翅膀声撞在铁皮顶上,又被寒风卷了出去。

凌晨三点的北风裹着冰碴子往桥涵里钻,我裹紧羽绒服仍觉骨头缝里渗着凉气。

但三十米外的作业面,电焊弧光正把黑暗凿出一个个金黄的窟窿,滋滋的熔接声混着风啸,倒比任何闹钟都更提神。

老卞正蹲在操作坑的焊接口处,棉帽子上结着层白霜。他每动一下,棉裤膝盖处的补丁就跟着绷紧,露出里面磨得发亮的绒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卞师傅,歇会儿喝口热的?” 我把保温杯递过去,金属杯身刚碰到他手套,就结了层薄冰。

他摘下面罩的瞬间,睫毛上的霜花簌簌往下掉,眼底却泛着红热的光:“趁着焊工刚焊完,管子有温度,有利于发泡的效果,要赶紧。”

老卞麻利的将热缩带捆绑起来,老陈把热缩带缠上,立刻点燃喷火枪烘了起来。老陈呼出的白气刚飘到眼前就冻成细雾。

他袖口磨破了个洞,露出的手腕冻得通红,却仍用冻僵的手指反拍打着热缩带,使其粘合在一起。

忽然听见涵洞口传来动静,施工员小尚扛着蛇皮袋跺着脚进来,冰霜从他安全帽檐簌簌往下掉。“公司刚送的暖宝宝,还有炉包铺的热粥。”

他话音未落,就有人掏出手机给家里发视频。镜头里,保温管底下的冰珠正往下淌,映着远处城市的灯火,倒像缀了串碎星星。

混凝土罐车轰隆驶来,卸料时腾起的白汽裹着水泥味,在寒夜里凝成雾团。

振捣棒插入灰浆的瞬间,溅起的水泥点落在工人们的棉鞋上,立刻冻成了冰疙瘩。

但没人顾得上拍掉 —— 他们正用脚把角落的气泡踩出来,鞋跟敲在铁板上的脆响,像在给这无声的工程打节拍。

离天亮还有两小时,涵洞里的温度计指着零下十八度。但我摸了摸刚灌入的保温管表面,竟有微微的暖意 —— 那是发泡剂反应的温度,也是这群人用体温捂热的希望。

有人掏出揣在怀里的馒头,就着热粥啃得香甜,蒸汽模糊了眼镜片,也模糊了眼角的细纹。

远处传来第一班公交车的报站声,涵洞里的弧光渐渐暗下去。

工人们蜷缩在帆布篷里打盹,棉帽上的霜花沾着水泥点,倒像戴了顶星斗帽。

我数着他们露出的脚趾头 —— 有人的胶鞋磨破了洞,正用塑料袋裹着脚取暖,却在梦里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离过年还有三十天,发泡剂在保温层里慢慢凝固。

我知道,当开春的第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时,这些此刻凝固的灰浆里,藏着的不仅是水泥和砂石,还有焊花灼过的温度、冻裂的胶鞋、带着体温的馒头,以及无数个被弧光照亮的深夜。

而那些在寒冬里战斗过的人们,终将围坐在火炉旁。

他们会给孩子看磨破的手套,说这是抓过星星的手;会端起茶杯,说这热度赶不上涵洞里的热粥;会指着窗外的火车,说那铁轨下的每粒石子,都记得有群人曾用骨头撞碎过严寒。

因为真正的坚守从不是不怕冷,而是知道自己焐热的,是千万人的回家路。

就像这桥涵终将托举起奔驰的列车,那些藏在弧光里的温柔,终将在岁月里长成最坚实的支撑 ——让每段旅程都记得,是谁用寒夜的星光,铺就了人间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