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招安(1/1)

若说晁盖真是被自己所杀,

有人找上门来寻仇,

也无妨。

但眼下分明是宋江惹出的祸端,

黑锅却全推到晁盖头上,

董平怎能甘心?

……

托塔天王晁盖命丧于双枪将董平之手,

此消息在山东绿林间迅速传开。

甚至比清风山派人去梁山报信还早,

赵言就已知晓晁盖去世。

“晁天王死在董平手里,”

赵言对身旁的许贯忠和朱武说,

“真是巧合。”

郓城已被梁山占领,

闻焕章在此处理事务。

梁山上仅剩许贯忠和朱武留守。

“为了救从登州来的孙立等人,”

许贯忠看着纸条,

“晁盖亲自带人救援,”

“却在战场被董平击杀。”

“晁天王死在董平手中,”

朱武眉头紧锁,

“此事发生在战场,”

“应有不少目击者,”

“应该不假。”

“那时战场上还有雷横,”

赵言沉思,

“他是宋江的心腹。”

“宋江真会做出这种事?”

朱武难以置信。

“清风山阻断了宋江招安之路,”

许贯忠提醒,

“这不是早就清楚了吗?”

“但这……”

朱武摇头,

“董平武功确实高强,”

赵言评价道:

“以晁天王的实力,

可能不是对手,

但要逃生并非难事。”

“更何况,一旁还有插翅虎雷横。”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在董平手下,晁盖命丧黄泉。”

“这其中若没有隐情,这可能吗?”

“那么,这事要不要散播出去呢?”

朱武问道,

“但我们并无确凿证据。”

“不需要证据,”

赵言笑着回应,

“只需让这种可能性流传开来即可。”

“到时候,信的人自会相信,”

“不信的人,哪怕证据摆在眼前,”

“也依然不会信服。”

“嗯,”

朱武点头同意,随后离去安排事务……

“看样子,宋押司正在加快招安的步伐。”

许贯忠对身旁的赵言说道,

“我还以为至少还得一两年,”

“至少要等清风山壮大起来,”

“他才会对晁天王下手,”

“从而夺取清风山的大权!”

“没想到宋江动作如此迅速!”

“有些事情,并非他能独自决定的。”

赵言微微一笑,

“你的意思是?”

许贯忠心中一震,

“难道宋江已经找到了能够助力招安的后台?”

“比如那青州知州慕容彦达?”

“嗯,”

赵言点头肯定,

“先前,宋江胆大妄为,”

“竟敢将慕容彦达从外室掳走,”

“结果他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清风山,”

“而慕容彦达也没有再次发兵攻打清风山。”

“这里面必定有问题!”

“你的意思是?”

许贯忠沉思片刻,点头道,

“或许是宋江掳走慕容彦达的时候,”

“两人达成了某种协议。”

“嗯,”

赵言注视着探子带回的消息,

“我认为,慕容彦达很可能是”

“想借助宋江的力量,”

“对付梁山!”

“那一夜,虽然宋江将他劫走,”

“那家伙一心只想着招安,”

“像慕容彦达这种皇亲国戚,”

“自然不会轻易得罪!”

“反倒是我,在言谈间,”

“或许让慕容彦达心中多有怨恨,”

“这人日后定会越想越怒。”

“区区一个慕容彦达,算不得什么,”

许贯忠冷哼一声,

“他若真有本事,”

“凭着他贵妃妹妹的支持,”

“也不至于还要在外任职积累资历。”

“对了,寨主,”

许贯忠问道,

“不出两天,清风山派来的报丧使者就会到,”

“那时,晁天王的葬礼,”

“寨主是否要去?”

“为何不去?”

赵言微微一笑,

“梁山与清风山的晁天王交情匪浅,”

“这是整个山东绿林皆知的事,”

“晁天王的葬礼,”

“我们梁山若不去,外界不知会怎么议论。”

“可是……”

许贯忠有些忧虑,

“如果宋江真的找来了慕容彦达支持他,”

“如今清风山又没了晁天王,”

“寨主若上山,万一宋江起了歹意,”

“岂不是……”

“军师不必担心,”

赵言冷笑一声,

“如今清风山由宋江掌控,”

“我上山自不会如从前般随意。”

“寨主是打算带兵前往?”

许贯忠试探性地问。

“正是如此,”

赵言坦然承认,

“晁天王死在青州府董平手里,”

“我和晁盖交情深厚,”

“他遭此祸,我又怎会袖手旁观!”

“此次前去吊唁,我会带上一千骑兵,三千步卒同行。”

“大军压境之下,即便宋江想加害于我,”

“慕容彦达也必会阻止。”

“四千士卒……”

许贯忠眉头微皱,

“寨主莫非真要攻打青州府城?”

“把这份厚礼送给晁天王如何?”

“军师请宽心,我岂是这般糊涂之人。”

赵言爽朗一笑,道:“那四千精锐士卒,不过是为我压阵罢了,只为让宋江和慕容彦达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可是梁山的精兵,我又怎会让其冲锋陷阵?”

“或许会有言辞催促之事发生。”

许贯忠低声说道。

“无须担忧,”

赵言从容回应,“眼下已是深秋,再过两日便入寒冬。

若有人催促送礼之事,只需以天气严寒、士卒难以作战为由即可。

等到明年春回大地之时,朝廷定会增派援军,那时我们自可从容应对。”

听闻赵言早有周全之策,许贯忠终于放下心来。

平日里,赵言总给人慷慨仗义之感,但此次晁盖遇害,许贯忠实怕他因一时冲动,调动梁山兵马前去复仇……

其实,许贯忠的担心纯属多余。

江湖上虽流传着东京赵大郎与清风山晁天王交情甚笃的说法,因此才将清风山赐予晁盖等人作为栖身之地,连梁山内部也有不少信此说者。

然而,赵言不过与晁盖数面之缘,又怎会视其为生死之交?

赵言当初将清风山赠予晁盖,一是因为生辰纲本为梁山所劫,却冤枉晁盖等人承担罪责。

此事虽未被晁盖知晓,但赵言心中始终觉得欠疚,故而以清风山相赠聊表歉意;二是赵言想借此观察晁盖等人的行事风格。

宋江是否还能如原计划般完成招安,这是赵言反复思量的问题。

自从听说宋江上了清风山,赵言内心便认定晁盖的结局已定,只是不知具体时机罢了。

当听到晁盖死于董平之手时,赵言虽为这位晁天王的命运叹息,却无半分激动或惋惜。

他心中所想,唯有后续如何应对。

即便有感伤,也需待日后上清风山,在众人面前再做计较。

正如许贯忠所言,两日之后,清风山派来报丧的小喽啰抵达。

事情交代完毕后,赵言安排他们歇息,同时召集山上的头领齐聚聚义厅商议。

众人到齐后,赵言简洁说明了晁盖去世的消息。

尽管梁山方面早已得知此讯,但此刻由清风山的人亲口确认,厅内顿时议论纷纷。

“晁天王也算是一方豪杰。”

某位首领摸了摸额头,感慨道,“谁能想到竟如此匆匆离去?”

“战死沙场虽死犹荣。”

林秀一说道,“若是为了抵御外敌,那确实无憾。”

赵言摇头道:“可晁天王是败在官军手中……此事有些蹊跷。”

“哥哥,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阮小二开口道,“我和晁天王相识多年,他武艺超群,怎会轻易死在董平手里?”

阮家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其中阮小五和阮小七正在登州水寨训练海军,仅阮小二留守梁山。

他们所在的石碣村与晁盖的东溪村距离不远,彼此素有往来。

自然彼此熟识。

“我听说,当时那雷横不是也在雷横身边吗?”

吕方疑惑问道:

“晁天王与雷横联手,居然还斗不过晁盖?”

“这其中确有不少疑问,”

史进神秘兮兮地开口,“这几日下山,倒是听到了一个传言……”

“什么传言?”

阮小二好奇问。

他近来一直留在梁山侍奉母亲,平日只在水寨操练水军,不像九纹龙史进,最近正协助重建梁山西岸的石镇,能常离水泊。

见厅内诸多头领朝这边看来,史进略带得意地说:

“前几日我去了一趟郓城,在一家酒馆里,听到有人讲,晁天王死于董平之手,其实并非武艺不及董平,而是有人蓄意陷害!”

“史大郎,此话怎讲?”

鲁智深皱眉追问,“什么叫蓄意陷害?”

“你的意思是,”

鲁智深接着道,“晁盖是被他人所害?”

“正是如此,”

史进点头承认,“这……应该不至于吧?”

孙安摇头不信:“晁盖可是清风山的大寨主,又是山东绿林中的风云人物,谁会害他?”

“除了谁?”

史进反问,“当时清风山的雷横与晁盖联手对付双枪将董平,以董平的能力,即便两人胜不了,难道还不足以自保吗?”

“可晁天王却真的死了!”

“江湖已有流言,说雷横暗中使坏,致使晁天王毫无防备,最终死在董平手里。”

“可雷横为何要害晁盖呢?”

鲁智深抓了抓脑袋,

“晁盖若真不在了,他真能接任清风山寨主?”

“雷横是没戏了,可他的靠山不是有机会了吗?”

九纹龙笑着回应,

“雷横可是被及时雨宋江亲自带上山的。”

“江湖人都知道,宋江一心想着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