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皇帝施压:褫夺凤印?(1/1)

北疆行宫,夜色沉沉,但皇城传来的风暴,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萧衍御书房内的气氛降至冰点。从京城快马加鞭送来的急报,以及御史台那封字字泣血、措辞严厉的奏折,都如同重磅炸弹,狠狠地砸在了萧衍的心头。奏折上,赫然罗列着沈清欢“巫蛊诅咒皇帝”、“私通北狄”的“罪状”,以及那触目惊心的“巫蛊娃娃”和“通敌密信”的描述。

“荒谬!简直是荒谬!”萧衍猛地一拍桌案,龙颜大怒。他何尝不明白,这都是靖王一党在背后捣鬼。他信任沈清欢,更了解她的品性。巫蛊?私通北狄?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沈清欢为大梁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在“神山”之役中不惜以身犯险,她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然而,理智归理智,现实的压力却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御史台的奏折,代表着朝堂上的风向。巫蛊之祸,自古以来就是皇室大忌,一旦牵扯,足以动摇国本。更何况,这次还被扣上了“通敌卖国”的帽子,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外面,朝臣们分成两派,针锋相对。一派以御史大夫为首,声嘶力竭地要求彻查皇后,给天下一个交代,甚至有人暗示皇后可能是被“异界”力量所惑。另一派则是沈清欢和萧衍的忠实拥趸,他们力陈皇后功绩,指责这是奸人陷害,但声音在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显得微弱。

萧衍深知,若不做出姿态,朝堂内外必然陷入混乱,甚至可能引发民心动摇。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他绝不能让大梁陷入这样的困境。

“陛下,微臣斗胆进言,”一位老臣颤巍巍地出列,语气沉重而又带着一丝担忧,“国不可无后,然,国亦不可有祸。皇后娘娘此番,虽是奸人所害,但流言已起,陛下若不有所决断,恐难服众。微臣以为,或可暂时……暂时让皇后娘娘避居别院,以待真相大白。如此,既可平息朝野之议,亦可保全皇后娘娘之声名。”

这老臣的建议,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玄机。避居别院,等同于变相的软禁。而一旦沈清欢被“自请出宫”,那么她凤印被褫夺,权力被架空,甚至被废黜,都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萧衍的目光转向了沈清欢。

沈清欢站在萧衍身侧,面色平静,但心底却已是波涛汹涌。她当然知道京城发生了什么。在收到那些急报之前,她就通过玉镯感应到了那股不安的气息,以及内侍心声中的狂热和阴谋。

她知道,现在所有矛头都指向她。她也知道,萧衍此刻承受着多大的压力。

她感受到了萧衍内心的挣扎,那是一种撕裂般的痛苦。

“……我不能失去她……她是朕的皇后,是朕的爱人,更是大梁的守护者……她的智慧和能力,无人能及……尤其是在‘异界’威胁迫近的当下,朕更需要她……但如果……如果‘裂缝’的力量……真的能够影响到‘她’……如果‘山河玉魄’的诅咒……真的如靖王所言……朕必须……为她留下一条后路……哪怕是……暂时的放逐……哪怕是……褫夺她的凤印……朕也必须……确保她的安全……和……大梁的稳定……朕不能让她冒一丝一毫的风险……也不能让大梁因为她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萧衍的心声,如同利剑,一寸寸地刺入沈清欢的心脏。她感受到他深沉的爱意,他对她的信任,以及他作为帝王的无奈与担当。他并非不信她,而是他必须为大梁江山考虑。他甚至在怀疑,“异界”的力量是否真的强大到能够影响到她,影响到“山河玉魄”的力量。

他想保护她,哪怕这种保护,在她看来是一种“放逐”。

沈清欢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清明。她知道,此刻她不能激化矛盾,不能让萧衍更加为难。她必须配合他,甚至利用这次的“危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陛下……”沈清欢的声音清冷而坚定,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臣妾相信陛下心中自有定夺。臣妾愿配合陛下,平息朝野非议。然,臣妾亦请陛下,允臣妾亲自查明真相,揪出幕后真凶,还臣妾,还大梁一个清白!”

她的这番话,既表达了配合,又巧妙地为自己争取到了行动的自由。

萧衍看着沈清欢,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她懂他。她的眼神告诉他,她有信心能够应对这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殿内的群臣。

“众卿听旨!”萧衍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皇后沈氏,贤良淑德,功勋卓着,朕心甚慰。然,今有奸人作祟,污蔑皇后,扰乱朝纲。为平息朝野非议,稳定民心,朕今日下旨……”

殿内气氛瞬间凝滞,所有人都屏息以待,等待着那句“褫夺凤印”或者“废后”的旨意。

萧衍的目光落在沈清欢的身上,她的身姿挺拔,犹如风中翠竹,丝毫不见颓然。

“……皇后凤印,暂由朕收回!”萧衍的声音顿了顿,话锋一转,掷地有声,“京城内外一切事务,由太傅辅佐,太子监国。皇后则,暂居京郊行宫,静候调查,以证清白!朕亦会派遣禁军,严密保护皇后安全。待真相大白之日,朕自会还皇后一个公道!”

这道旨意一出,殿内顿时哗然。

褫夺凤印,是惩戒。但“暂居行宫”,“静候调查”,甚至还派禁军“严密保护”,这明显是给足了沈清欢体面,更像是“避风头”而非“囚禁”。这其中,蕴含着皇帝对皇后的深切保护,也透露出他对“巫蛊之祸”背后真相的怀疑。

御史大夫的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他本以为能借此机会彻底扳倒皇后,没想到皇帝却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办法,给了皇后一个缓冲的机会。而那些忠心于沈清欢的大臣们,则纷纷松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沈清欢的心中却是一片了然。萧衍的这个决定,既安抚了朝臣,又保护了她。更重要的是,京郊行宫,远离皇城,反而给了她更大的行动自由。

暂时的“褫夺凤印”,只是表面。真正的交锋,才刚刚开始。而“山河玉魄”碎片,以及它所指引的“深渊”,将是她揭开一切谜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