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殿试(1/1)

三月十五,天气晴朗无云。

正是殿试的好日子。

今日也是上朝的日子,王信和爷爷一起乘车来到宫门外,他下车,爷爷这才离去。

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见到王信到来,大家都拱手互相问候。

有不认识王信的外地考生就拉着身边的熟人问道:“这是谁啊,还有人送过来,是他们家中有人做官不成?”

身边的人看了他一眼,低声说道:“哎呦,李兄,您这可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连这一位都不认识,他就是国子监王老大人的孙儿,会试第三名,鼎鼎大名的江湖客啊。”

李姓考生一听这话,立马就双眼放光的说道:“原来是他啊。果然是英雄少年,一表人才。真不愧是王老大人的孙儿。他家的石头我还去摸过呢,你可去过了?”

“去过了,好多人呢。”这人也点头说道。

刘文秀一见到王信就走上前来,拉着他说道:“王老大人还亲自把你送过来,可见他老人家对你的期盼。”

王信笑呵呵的附和他的话,问道:“贾叔叔还没有到吗?”

“还未曾,估计也快了。”刘文秀笑道。

他们正说话间,杜尚知和贾珠都到了。

几人聚在一处说话。

王信惋惜道:“任兄和贾理叔叔这次又没能够上榜,真是可惜。”

贾珠说道:“谁说不是,文章火候是够得,只是欠缺了几分运气。”

刘文秀也点头说道:“我师父也是这般说。姐夫自己也决定在试一次,如是还不中,便和钱兄一般回去谋一个营生。”

王信说道:“下次必是能够中的。我等此次还算是幸运。”

杜尚知说道:“我可是要全力以赴,否则真怕会是三甲。”

贾珠也说:“我也是如此,真要是那般也是命。”

王信忙安慰他们说道:“打起精神来,成败在此一举。”

几人都点头,暗暗给自己打气。

此时宫门打开,有大人领着宫人过来,王信等人按照会试成绩站成两排随着人往太和殿而来。

远远看去,就见两队穿着打扮一样的人如同一条长龙,迅速移动。

王信他们今日都是身穿举子服饰,也就是圆领袍,头戴着方巾,衣服颜色都是灰蓝色,除去布料上的差异,其它几乎一模一样。

远远看去,几乎就都差不多,当然了年轻人肯定是看着赏心悦目。

太和殿内及其东西廊庑早就摆好了桌案,桌案上放好了试卷,王信他们都需要席地而坐,进行这次考试。

至于那些说跪坐着考试的,可能也有人觉得那样子舒服,但是并没人教导王信他们要跪拜。

他们见到皇帝,也是行鞠躬礼,并不用跪地磕头。

此次殿试从辰时开始,到未时结束。时间上还是很充足的。他们的试卷字数要求二千字以内。

王信觉得这个字数要论述好很多事情,那就考验他们的遣词用字能力了。还好,他写了这么多文章,早就适应了这些要求,写起来得心应手。

王信会试名次高,座位就在大殿第一排。几乎是上手的皇帝一抬眼就能够看到他。

王信身边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他早就见过了。这次的前十名,都是年约三十多的举子,如同王信这般年岁的就他自己。

这也是林如海和王林觉得这次王信能够争一争探花郎的缘故。

众人鸦雀无声,都安静的坐好等待开考。

辰时整,有人高喊:“皇上驾到。”

王信等人都起立躬身行礼。很快就有人喊道:“落座。”

王信坐下,他也不敢抬头和上首的圣上对视,他没有那么大胆子,这可是皇权制度之下,他不敢挑战。

很快就有人大声喊道:“陛下问政:昔者冉有问 “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对以 “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对以 “教之”。今战后之境,或庶而不富,或富而未教,试援《论语》之旨,结合往史,详述次第:如何使离者归、乱者定、贫者富、愚者明,终至 “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诸生其据经义,陈所见,以裨治道。”

这段话喊了三遍,声音洪亮,咬字清楚,不光是王信等在大殿内的考生听得清楚明白,就是东西廊庑上的考生也都听得明明白白。

王信拿起墨条,开始边思考边磨墨,这次殿试他带的可都是他文具中的精品,此时正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最佳时刻。

此刻不用,正待何时?

想了一会,他开始提笔:应,殿试举人臣王信年十八岁,金陵江宁县人。

按规矩写完他的年岁和籍贯,又写了家中三代祖父名讳,这才开始正文。

正文以臣对臣闻四字打头,臣字必须要写得小一点,表示对于圣上的尊重。

这也算是王信他们官场生涯上的第一份奏折。

王信对于战争后的论述非常详尽,对于人民的安置他按照师父的要求并没有直接写明要把倭国灭掉。

而是委婉的表达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够教化之人可分散,不服教化,妄想复国之人则可以杀鸡儆猴,其余人也不能优待,可以充作苦力,挖矿铺路等。

反正他写得都是经过师父指导之后的东西,他巧妙的把自己的对于小日子的戾气给隐藏了起来。

师父说,不能够让殿试阅卷的大人觉得他戾气过重,对于倭国有杀戮之心,这些人讲求仁义,可不见得会给王信高分。

所以为了之后,王信不得不暂时屈服。

他提笔书写的时候, 圣上已经开始溜达着四处查看。

他对于王信一眼就认出,没办法,前边的人就他最是年轻,非常好认。

他走到王信身边,仔细的看他书写,静悄悄的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王信沉浸在书写中,对于圣上的查看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反应。前世历经大考小考,谁还没有经历过监考老师站在身边的时刻啊。

可是其余的考生就没有这般的淡定了,他们有的手都开始哆嗦,只能暂时放下笔,默默缓解。

只有王信跟没事人似的刷刷落笔。

这一比较,让圣上更加的对他有好感。看吧,果然他看上的臣子就是与众不同,这份淡然,这份镇定,满大殿三百六十名考生,也就这么一个。

就连会元和第二名在他经过的时候都哆嗦了两下,只有他未来的王爱卿是那般的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心只有眼前的试卷。

真不愧是他看中的人。

他真心觉得就凭这份从容淡定给王信一个状元都是可行的。

王信等人殿试样子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