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田丰部署破局(1/1)
审配此番部署,是要通过“先控点、再困城、后合击”的步骤,搭配“声东击西、断粮、内应”等计谋,最大程度降低伤亡、快速剿灭雁门军,同时巩固袁、曹、刘联盟,为后续袁绍争夺北方霸权奠定基础。
初平四年(193年)二月,袁绍一声令下,数支兵马按照审配的部署立即行动起来。
骑都尉蒋奇率一千轻骑兵,沿济水南岸巡逻,防止赵云从寿光突袭安乐后方。
张飞带三千精锐,赶赴巨淀湖西岸的益县筑垒布防。
关羽率两千骑兵、两千步兵,赶赴淄河隘口布防。
袁绍长子袁谭统领一万兵马,从平原南下,进逼济南东北的历城。
淳于琼率领五千兵马,从安乐东进,攻击济南西北的洛口。
袁绍的一万兵马,等待着洛口的消息。为防止曹操出兵迟缓,袁绍提前与曹操约定好了“烽火为号”。
在兖州至济南设三处烽火台,若曹操逾期未到,袁绍则暂缓强攻东平陵,先以平原、安乐兵力围困,待曹操抵达后再行动,避免单独攻城损失过大。
赵剑一直派斥候盯着袁绍,袁绍兵马刚一行动,消息很快传回了临淄。
年底就赶来的田丰,一直在与赵剑推敲着袁绍可能的布局。
得到袁绍兵马行动的消息后,田丰手持地图,指尖在济南、益县、淄河隘口间反复推演。
过了许久,她沉声对赵剑说道:“袁绍此次布局看似严密,实则有两处死穴。
其一,防子龙、阻我军从齐郡出兵分去近半兵力,攻打东平陵的主力形同虚浮。
其二,袁军各部靠烽火传讯,联动迟缓。主公可借四万兵马之实,设诱敌、围歼、奇袭三计,反败为胜!
我军先做示弱之态,迷惑袁军。
令文远在东平陵城内留五千兵力,城头插满空营旗帜,将一万精锐秘密调出,分两队隐藏,五千步兵配两千弓弩手藏于济南东南的鲍山,三千骑兵由文远亲率,藏于济南东北的龙山。
令高顺主动放弃历城、洛口,让袁谭轻易占领历城,淳于琼顺利控制洛口。
之后,令东平陵守军每日只在城头消极防御,夜间故意放出粮草将尽、欲弃城逃往齐郡的流言,让袁绍误以为东平陵之军是在困守孤城,等待援军。
之后,我军先围歼偏师。
先击淳于琼,断袁绍西北臂膀。
可令高顺趁夜绕至洛口后方,假意发起猛攻,制造数万兵力的假象,动静要让淳于琼感到害怕。
淳于琼此人贪生怕死,且又心粗,必会派人向袁谭求援。
袁谭权力欲强、急功近利,洛口被围的消息传至历城,袁谭一定会去,因为失去洛口,不仅能撕开袁绍整体布局的口子,更对历城是一种威胁。
他能解洛口之围,在袁绍那里就是大功一件。
让鲍山隐藏的兵马,在历城外秘密埋伏等待。
待袁谭从历城出兵后,高顺立即撤军,在济水岸边设伏,只要待袁谭行军至济水岸边的狭窄河道时,杀出歼之。
围杀袁谭时,让在历城隐藏的兵马,以袁谭败兵回城诈开城门,夺回历城。
历城一失,淳于琼就不敢孤军守着洛口了,待他撤军之时,高顺再于半路伏击。
此两路兵马一破,袁绍的布局就撕开了一半。
关羽驻守淄河隘口,我军难以突破,可以诈援之计,调开关羽兵力。
先派五百刀斧手在隘口附近埋伏。令文远在益县东北郊佯攻,举子龙旗号往来驰骋,让张飞误以为子龙主力来攻,急发烽火向关羽求援。
同时派数名死士伪装成我军信使,故意被关羽斥候俘获,收出‘假书信’,信中‘命令赵云务必突破益县防线,袭扰平原’。
关羽见‘信’与烽火呼应,会信以为真,留下少量兵马守隘口,驰援益县。
关羽离营,刀斧手翻过山崖,绕至隘口后方,与文远前后夹击,夺下隘口。
之后,让子龙带骑兵进入隘口与文远会合,主公再亲率临淄兵马,从隘口和临淄,两路杀向东平陵,与城内守军内外夹击袁绍和曹操。
此役,济南之围尽解,主公不仅可守住地盘,还能重创袁绍,接下来攻占安乐和平原,就易如反掌了。”
赵剑听后连连点头。
这个时代的牛人就是了得!
赵剑当即唤来亲卫,给寿光的赵云,东平陵的张辽,历城的高顺发出了命令。
一时间,袁、赵两军展开了兵马调动,只是双方秘密调动的兵马,都隐藏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