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暂代州事(1/1)
占领漯阴城的当晚,赵剑留屈鹰带两千步兵守卫,蛰伏待命。他与张辽带三千轻骑,往青州治所临淄而去。
马蹄裹着麻布,踏在青州官道的尘土里,只留浅浅蹄痕。
公孙瓒进入青州前,原青州刺史焦和病死,朝廷任命孔融为青州刺史,孔融被刘备逼走后,一直想着重回北海。
他信心满满的走到兖州时,听闻临淄被公孙瓒的部将田楷占据,公孙瓒还任命了田楷为青州刺史。
就在孔融犹豫时,接着传来了袁绍也进军了青州的消息。
孔融明白,公孙瓒和袁绍都要抢青州。青州虽然是大汉的治下,却已不受朝廷控制了。
还有赵剑。赵剑已经占据了东莱,又袭击了公孙瓒兵马,其对青州的窥视,已昭然天下。
三路兵马都在争夺青州,他还能去吗?
孔融只好返回了长安。
赵剑已经探明,田楷随公孙瓒出征龙凑,临淄城就一个副将带一千人驻守。
三天后的傍晚,赵剑抵达临淄城外。
月光在赵剑霸王戟上滑过,他大手向后一挥:“出发。”
身后已整装待命的三百死士,立即扑向城墙。
夜并不寒冷,但毕竟是冬季。临淄西门的守军裹着蓑衣,靠在火把附近正在取暖。
两军主力正在龙凑对峙,齐郡已无黄巾和其他叛军,临淄是安全的!
雁门军三百死士伏在墙根阴影里,几声几不可闻的闷响,带倒钩的绳索已搭上城头,死士们如灵猿般攀援而上,靴底的软布擦过砖石,连呼吸都压到最低。
最前的两人翻上城头,反手捂住离得最近的守军口鼻,短刀抹过,连哼声都没漏出。
后续死士鱼贯而入,刀光在暗处闪烁,守城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已倒在血泊里。
沉重的城门“吱呀”转动,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临淄西门,已在雁门军掌控之中。
赵剑、张辽一马当先,骑兵如潮水般涌入,马蹄声在寂静的街巷里传向远方。
齐郡县衙里响着喝酒的喧哗声,几个留守的将领正光着膀子吆喝。
门被踹开时,一个醉眼惺忪的将领骂道:“哪个狗……”
话没说完,就被张辽一脚踩在案上,酒碗碎了满地……
辰时的日头爬过屋檐,刺史府门口守卫的军兵换成了雁门军,那份威武霸气,是路过的人第一次见到。
怎么,雁门军?青州又换主了?
幽州公孙瓒的旗帜插在临淄城头时,临淄的官员和百姓第一次知道变天了,第一次知道这青州的刺史可以不用大汉朝廷任命。
尽管,齐郡历经了几年来的黄巾之乱,听闻了几年来各地的叛乱,有许多自封的帝王,有许多自命的官职。
更听说如今的朝廷,是董卓在发号施令。
那些叛乱者都不受大汉朝廷的节制。而董卓和公孙瓒是大汉的官员,董卓能够把持朝政,公孙瓒敢自作主张任命刺史。
这,让齐郡的官员和百姓,真正体会到了实力的就是话语权。
看来,大汉的天,要变了!
如今,雁门军控制了临淄,那就得听赵剑了。
大堂里,在任的官员正襟危坐。
赵剑坐在刺史大人的案前,看着一众官员,缓缓开口:“诸位,在下雁门赵剑。自黄巾之乱起,青州就无安宁。
我雁门军虽在云州,却心系天下。
东莱已在我军治理之下,东莱如何?诸位想必也已听说。
原刺史焦和昏庸无能,青州兵马虽多,兵器锋利,但士气一直低落。
焦和只知天天祈祷群神,求用兵必利,不作战斗部署,黄巾一到,便望风而逃,不知去向。
青州也因此变得萧条,悉为丘墟。
这些,诸位想必比我更清楚。
幽州公孙瓒进军青州,自命刺史,此乃忤逆朝纲。
朝廷任命的刺史大人孔融,据说已经返回,我已派人进京去请了。
眼下,幽、冀两州兵马在青州大战,雁门军此来青州,就是保境安民。
鉴于孔刺史未到,我赵剑暂代州事,稳定后,交由孔大人。
战乱之事,我赵剑解决,稳定各县,就拜托诸位了。
望诸位精诚团结!”
众人立即起身抱拳:“我等必以将军马首是瞻,保境安民!”
赵剑起身,对青州主簿周元说道:“周主簿,传檄诸县,雁门军暂代州事,保境安民。各县官吏照旧任职,粮草自足;有私兵者,编入军册,仍由其统领。但敢抗命,便是与青州百姓为敌。”
张辽心里暗赞:“这‘安稳’二字,倒比‘讨逆’听起来舒服。青州被折腾得很苦,青州要的应该不是口号,是能睡个安稳觉。
还是主公体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