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这些人靠不住(1/1)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从太行山山脉的褶皱里漫下来,将雁门关外的驿馆裹得密不透风。
王允掀开车帘,漠北的风带着沙砾打在脸上,他下意识拢了拢貂裘,鬓角的白须在风中微微颤动。
谁能想到,这位三日前还在朝堂上以“归乡祭祖”为由告假的司徒大人,此刻竟已置身离长安千里之遥的雁门地界。
赵剑没有想到王允会突然秘密来访,王允来意他大致能猜到。
“司徒大人回太原‘祭祖’,竟到了雁门,这风尘仆仆的,想来事情很重吧?”
王允端起茶盏,指尖感触着温热,却没喝,只轻轻晃了晃:“将军镇守雁门八载,数次北拒鲜卑,可谓是劳苦功高,这‘征北’一名,是名不虚传啊!
只是不知将军夜里听着关内的风,会不会想起长安的宫墙?”
赵剑眉峰微挑:“司徒说笑了。雁门的风是刀子,刮的是胡人的血;长安的风是脂粉,吹的是朝堂的灰。
雁门穷乡僻壤之地,长安的风还吹不到这。”
“穷乡僻壤?”王允笑了,笑声在空荡房里有些发飘,“雁门在将军手里,已是天下人羡慕之地,怎么是穷乡僻壤?
将军可知,董卓在郿坞筑了万岁坞,藏了三万斛粮,八百美女,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这‘事成’二字,是要把谁的天下据为己有?这‘毕老’之处,又将陛下置于何地?”
赵剑没接话,反而问:“听说大人告假前,在朝堂上为董卓加九锡的事大加赞赏,博得董卓十分满意?”
“赞赏?那是不得不为之。”王允放下茶盏,盏底与木桌相碰,发出一声轻响,“董卓狼子野心,祸乱朝堂,手握重兵,多少大汉忠良被其杀戮!
王允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若王允惹怒了董贼,谁来护佑陛下?谁来匡复汉室江山?”
赵剑目光直射王允:“大人此来是想让我出兵了?”
王允点点头:“将军数年保境安民,乃大汉唯一的擎天之柱!”
说到这里,他猛地一揖到地,声音嘶哑却带着泣血般的力道:“将军可知如今的朝堂已是人间炼狱啊!
那董卓,简直是披着人皮的豺狼!”他猛地抬起头,胸口剧烈起伏,“他废少帝、立献帝,名为辅政,实为专权。
入京不过月余,便纵容部曲在洛阳烧杀抢掠,百姓稍有不从便遭屠戮,宫中文武稍有异议便被灭门。”
说到汉献帝,王允的声音哽咽起来,泪水顺着皱纹滚落:“陛下年幼,本就孤苦无依,偏被这奸贼视作傀儡。
朝堂之上,董卓动辄呵斥怒骂,陛下稍有迟疑便被他按在龙椅上训斥,连饮一杯水都要看他脸色。
陛下连一句怨言都不敢说……
将军手握重兵,素有忠义之名。如今国祚飘摇,天子蒙尘,百姓倒悬,唯有将军能举起讨贼大旗!
若能诛杀董卓,不仅是救陛下于水火,更是救天下苍生于涂炭啊!
王允愿以这把老骨头为将军前驱,只求将军念及汉家天下,出兵除贼!”
赵剑扶起王允,平静的说道:“大汉非我赵剑一臣,袁绍、袁术四世三公,如今都是雄居一方,兵强马壮。
还有荆州刘表,益州刘焉,那都是汉室宗亲,也都手握重兵,也从未有过大战。
赵剑数年征战不停,兵马折损,钱财吃紧,如今元气尚未恢复,司徒大人是找错人了!”
“将军是怕了?”王允悲痛欲绝的说,“王允知道将军历年的艰辛,将军此次若出兵讨贼确实不易。
董卓兵马虽然凶悍,可将军麾下将士,哪个不是身怀忠义的汉子?
将军此次在凉州和常山集结兵马,难道不是为了讨伐董贼吗?”
王允直起身,望着赵剑的眼睛,字字如叩:“陛下虽年幼,却日日在宫中焚香祷告,盼着有忠臣能除奸佞。将军若肯出兵,便是救汉家于倾颓,青史之上,必将留下千古英名啊!”
赵剑轻轻一笑:“司徒大人误会了,如今天下混乱,各地刀兵不断。
我在凉州和常山集结兵马,只是为了护佑这两地安宁!
董卓虽是豺狼虎豹,可前不久与我刚刚联姻,司徒大人让我此时出兵,让我怎么去面对我的白儿夫人?
再说了,司徒大人没有忘记十八路诸侯讨董之事吧?
十八路诸侯十四万兵马都对付不了董卓,我赵剑区区不到十万兵马,大人让我怎么出兵?
汉室不只有我一个臣子!”
王允叹了口气,只好告辞。
赵剑说的没错,袁绍、袁术也都拥兵自重,袁家人还遭董卓杀戮,于公于私,是该出兵的。
还有刘表、刘焉,汉室宗亲。
但他知道,这些人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