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格罗德诺城(下)(1/1)
113师工兵营二连士兵推着撞车撞了城门三次,只在铁皮上留下浅浅的凹痕。“爆破吧!” 连长卢以谦(卢象升之子)一声令下,五个背着炸药包的士兵匍匐在地上,在城门之下快速的挖了起来。引线点燃时冒出的蓝火,在冰面上烧出细小的窟窿。点燃引线之后,工兵们迅速退出门洞。
随着数声爆炸在门洞里炸响,让波兰人自豪的城门不翼而飞,随之消失的还有百余名躲在城门之后顶着城门的波兰士兵。
没等波兰人反应过来,南段城墙上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这段城墙终于还是没有抗住75毫米野炮的多次轰击,被炸开一个足有丈宽的豁口,碎砖里混着波兰守军的残肢和火绳枪零件。
先锋团士兵比波兰人的反应更快,他们像潮水般涌入豁口,手中的长刀劈砍时带起的白霜,燧发枪上的刺刀刺入肉体发出的“噗”声,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有个满脸煤灰的波兰少年兵刚举起斧头,就被明军的燧发枪近距离打穿了护心镜,鲜血在结冰的台阶上漫开,很快冻成暗紫色的冰花。
卡齐米日在城楼上看见西南角的防御正在崩溃。那些穿着条纹裤的立陶宛士兵已经开始溃散,他们的马刀扔得满地都是,有的甚至踩着同伴的尸体往城下跳。“长官,我们撤退吧!”亲卫拉着他跟着溃兵一路往城楼下跑去。而他则拔出佩剑,挣扎着要向前冲去,突然在他们身边一颗手雷炸响,顿时几人便消失在了爆炸扬起的灰尘中。
攀上了城头的云梯上,一群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快速的攀爬起来。这种顶端装着铁爪的长梯,能牢牢扣住城墙砖缝。这也让抬云梯的士兵不需要傻愣愣的站在城下死死的扶着云梯,被动的承受着城墙上随时可能落下的巨石、巨木。
城门被炸开,卢以谦带着几十名工兵连士兵举着手枪高喊着万岁,冲入城中。他们的身后不远处,骑兵团的战马马蹄踏过结冰的血渍,溅起细碎的红冰碴。
当卢以谦带人冲入城中,城楼上已经有明军士兵已经下了城,两方合力冲向城中心。
只见街道两旁的木屋还在燃烧,火焰舔着挂在窗外的腌肉,发出滋滋的声响。这是75毫米野战炮的杰作,一个抱着孩子的波兰妇人从浓烟里冲出来,被巡逻的明军士兵拦住 —— 士兵掀起头盔,露出脸上的刀疤,他先是警惕的扫了几眼这名妇女,看见对方的眼神中只有恐惧,随后就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袋递了过去,并露出了和蔼的微笑。
俗话说得好,真诚的微笑是最好的良药,随着越来越多入城的官兵连带微笑,对城中百姓秋毫未犯,骚动的格罗德诺城百姓逐渐平静下来。中世纪以来的欧罗巴,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情况随处可见,作为贫穷的老百姓,早已经司空见惯,只要入城的军队不要抢夺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他们可不管你是不是山大王。
卡齐米日退守到总督府市政厅时,身边只剩下二十个卫兵。之前那枚手雷的爆炸,只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几处划痕,他看着墙上家族的纹章,突然将佩剑扔在地上。当明军士兵冲进来时,发现这位波兰贵族正点燃桌上的文件,火苗舔舐着那些文件,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跳动。
暮色降临时,格罗德诺城的钟楼重新敲响了钟声。吴三桂站在市政厅的废墟上,接过士兵递来的热酒。酒壶是从波兰总督府的库房里缴获的,银质壶身上刻着的鹰徽闪闪发亮。远处传来明军士兵的歌声,混着哥萨克骑兵的呼哨,在结满冰棱的拱廊间回荡。
护城河的薄冰已经被血水泡化,浮桥在暮色里泛着暗红的光。有个明军新兵正用刺刀在城砖上刻字,他歪歪扭扭地刻下 “大明天启四十年诸葛考宇留”几个大字。
随着格罗德诺城的轰然倒塌,那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仿佛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光彩,化为一片废墟。而这也意味着狭长的立陶宛公国被硬生生地从中间撕裂开来,就像是一条被拦腰斩断的长蛇,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完整。
与此同时,驻扎在波罗的海沿海城市里加的明军第3军军长,瓜尔佳·鳌拜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他手下的第33师,这支精锐部队迅速越过边境,踏入了立陶宛的领土。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首先攻占河对岸的米塔瓦,然后继续挺进,直捣库尔兰地区的沿海城市利耶帕亚,将立陶宛伸向波罗的海的那只“手”彻底斩断。
随着明军的全面入境,波兰-立陶宛王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原本寄希望于左右两翼能够抵挡住明军的猛烈攻势,然后再与中路的明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种战略构想显然已经彻底破产。
不久之后,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了华沙:平斯克、卢茨克、波多利亚等地区竟然也相继沦陷!这些地方原本是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重要防线,但如今却如同纸糊一般,被明军轻易突破。这一连串的失利,让整个王国都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
整整一个二月份,来自各个战场的战报如雪片般源源不断地飞入华沙,每一份战报都带来了新的噩耗,让人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约翰二世再也坐不住了,格罗德诺失守之后,立陶宛公国的首府维尔诺将很有可能成为明军下一个目标,而此时亚列马?维什涅维茨基的四万波兰-立陶宛援军还没赶到维尔诺。
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约翰二世给正在行军途中的亚列马下达了退守比亚维斯托克的命令。这道命令预示着他将坐视整个立陶宛彻底被明军攻占,这份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此后,他更是给中路的神圣罗马帝国援军出了一封言辞犀利的批评信,他要求帝国军队能够尽快的抵达布列斯特,并在当地组织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