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轮盘旋转时的CAD坐标(1/1)

赵环的鼠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时,楼下突然传来陶轮启动的嗡鸣。他低头看了眼状态栏显示的"旋转角度37.5°",忽然觉得这串数字像某种暗号——郭静总说她拉坯时最顺手的转速,恰好能让陶土在离心力里露出七分倔强三分驯服。

一、坐标原点的争执

"卫生间墙面的陶片拼贴必须严格对齐轴线。"赵环把打印好的CAD图纸摊在餐桌上,红笔标出的网格线像张精密的网。郭静正用指尖搓揉一团陶泥,闻言突然将泥团往图纸上一按,印出个模糊的掌印:"你看,泥土从不按坐标生长。"

掌印边缘的裂纹恰好穿过他标注的承重墙位置。赵环盯着那道不规则的纹路,想起上周测量老城区胡同的经历——那些歪歪斜斜的砖墙,反而比任何设计图都更懂得如何与风雨周旋。郭静已经拿起刻刀,在泥团上划出北斗七星的轮廓:"就按这个布局拼贴,深夜起夜时,墙会替我们记着星星的位置。"

他最终在CAD里新增了一个图层,命名为"星轨误差值"。当郭静的碎陶片被水泥固定在墙面时,每片釉彩的反光角度,都与他偷偷调整过的射灯坐标形成奇妙的呼应——像两个固执的人,终于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找到了握手的支点。

二、旋转中的参数偏离

陶轮的转速稳定在每分钟80转时,郭静发现赵环站在工作室门口,手里捏着个秒表。"你在做什么?"她的指尖正引导陶泥向上延伸,形成流畅的弧度。"记录你拇指施力时的轮盘转速变化。"他报出一串数字,"每次向右倾斜3°,转速就会降低2转。"

她突然加快手上的动作,陶坯在离心力作用下微微晃动。"那这个呢?"轮盘的嗡鸣陡然升高,赵环的秒表停在112转,而他速写本上的曲线,早已偏离了预设的函数轨迹。"这是情绪参数。"郭静笑着用沾着陶土的手指,在他图纸上画了个跳跃的波浪线,"建筑要考虑风荷载,陶土也要考虑心跳的力度。"

当晚赵环在模型软件里加入了"动态应力反馈"模块。当虚拟的陶片在模拟地震中震颤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些看似无序的裂纹蔓延方向,竟与郭静捏陶时指节的发力轨迹完全吻合。

三、坐标系里的呼吸感

天窗安装到第七天,两人为角度问题争执不下。赵环的日照分析图显示,冬至日的阳光会在清晨7:14准时落在床头,而郭静坚持要让夏夜的银河能斜斜切进卧室——"就像陶窑里的火焰,总要留些缝隙让星光进来。"

暴雨突至的深夜,他们披着毯子爬上脚手架。郭静指着云层裂开的缝隙:"看,那颗星的位置。"赵环打开激光测距仪,屏幕上的数字跳动着稳定下来:"北偏东23.7°,仰角51°。"雨珠打在仪器上,晕开的水痕让那个坐标变得模糊,像他第一次在画廊遇见她时,她指尖拂过油画的轨迹。

最终的天窗角度,是春分那天调试成功的。晨光与星光在某个瞬间同时涌入卧室,在地板上投下交叉的光斑。赵环用卷尺量出交点坐标,郭静则蹲在那里,用陶土在光斑重叠处捏了个小小的太阳——当暮色漫进来时,那团陶土会慢慢吸收星光,像在替他们记住这个被数学与诗意同时认证的时刻。

陶轮的嗡鸣渐渐平息时,赵环的CAD图纸上多了个奇怪的图层。那些由无数细碎点构成的轨迹,既不是建筑线条,也不是数学公式,而是郭静捏陶时手腕转动的路径。他放大其中一段,发现某个坐标点的标注写着:"此处釉色会变成银河的蓝。"

窗外的月光恰好落在屏幕上,将那串数字浸成柔软的银。赵环忽然明白,所谓灵肉共振,不过是两个独立的坐标系,愿意为彼此校准原点,让所有的理性参数里,都能长出带着呼吸感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