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人才小回流(1/1)

深圳某科技公司的年终酒会上,程序员林小川盯着手机屏幕发呆——新村公众号刚推送了"非遗数字改造计划"招募令,末尾还附了张王老爷子的表情包:"代码写不动了?滚回来捏泥巴!"

他灌了口啤酒,突然把工牌拍在桌上:"辞职!回家学陶艺!"

同事哄笑:"疯了?年薪百万不要,去村里吃土?"

三个月后,当林小川开发的"AI骂人陶艺助手"登上Tech头条时,那帮同事正抢着预约他的"挨骂编程课"。

回流人才基地的第一条规矩就吓退不少人——

"必须先被王老爷子骂满三小时,才能提交商业计划书。"

海归设计师杨雪捧着精心准备的PPT进来,五分钟后哭着跑出去:"他说我的设计图'像被驴啃过的花盆'!"

可等她红着眼圈把图纸撕碎重画时,老爷子突然甩来一团泥:"设计是手上的活,不是电脑里的屁!"

那晚,杨雪捏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她带着满手陶土和全新方案回来——"可触摸的盲文陶艺",专为视障者设计。

现在,她的工作室挂满国际奖项,门口牌子却始终没换:"被王爷爷骂哭的第三十二天。"

投行精英赵锐带着五百万风投回来,周婶却给他灌了碗"失败药汤"。

"啥意思?"他捏着鼻子喝完。

老太太翻开账本:"07年我赔光的药钱,08年治好的瘟疫,09年翻的本——看懂没?"

一周后,赵锐的"非遗风投基金"条款震惊业界:

允许创业者三年内零盈利;

每年必须有一次重大失败;

成功案例需保留"缺陷模块"供后人研究。

最绝的是路演现场——他拎着周婶的药罐上台:"这玩意儿曾经毒死过三只鸡,现在是抗癌药的核心原料——各位,失败才是最好的BP。"

基金首轮募资超额780%,连硅谷都来抄作业。

麻省理工博士陈舟坐着电动轮椅冲进村口时,张叔的孙子小张正在拆解一台报废的机甲模型。

"你这传动结构有问题。"陈舟瞥了一眼。

小张头也不抬:"你轮椅的避震才是垃圾。"

俩人吵了四小时,最后联手搞出"无障碍机甲"——轮椅能变形为临时义肢,机械臂可切换成陶艺工具。

产品发布会别开生面:

王老爷子用机甲臂捏了个歪嘴茶壶;

周婶拿机械手熬了锅药膳;

陈舟和小张则坐着机甲轮椅,在田埂上飙出了72度漂移。

科技头条炸了:《当非遗老炮遇上MIT极客:轮椅比超跑更凶残!》

最让人头疼的是"海归刺头团"——

前谷歌工程师非要给陶窑装区块链;

华尔街交易员把药圃改造成"风险对冲花园";

还有个建筑系高材生,坚持用张叔的轮椅零件搭民宿。

夏澜的处理方式很绝——

她把这些项目全塞进"叛逆孵化器",规则只有两条:

每月必须气哭一次老艺人;

每次失败要直播吃周婶的苦药。

结果?

区块链陶窑烧出的NFT作品,拍卖价能买下真窑;

"对冲药园"的亏损率与股市成反比,成了另类理财;

而轮椅民宿的预订,排到了三年后——因为"床会半夜自动给你盖被子,像张叔当年一样唠叨"。

新村人才档案室有个神秘抽屉,里面全是"黑历史":

林小川第一次拉坯的视频,陶泥糊了满脸;

杨雪被骂哭时画的草图,泪渍晕染了设计稿;

甚至陈舟和小张打架的监控,轮椅和机甲零件满天飞。

每个回流者入职前,都得先看自己的"社死瞬间"。

"知道为什么留这些吗?"夏澜拉开抽屉。

玻璃门外,王老爷子正吼着教孩子摔陶,周婶往失败药汤里加新方子,小张的机甲轮椅碾过陈舟刚摔碎的模型——

"因为这里容得下最狼狈的你,"她关上门,"所以才能长出最嚣张的枝。"

尾声:滚烫的归途

除夕夜,夏澜在回流者团圆宴上端出一锅"百味汤"。

汤底是周婶配错的药渣,配料是王老爷子烧裂的陶片磨粉,盛汤的碗则是用张叔轮椅零件改的熔岩釉。

"喝!"她给每人舀了一勺,"尝尝自己当年的糗事。"

林小川呛出眼泪——是七年前他编程崩溃时摔键盘的暴躁;

杨雪尝到铁锈味——那是她第一次被拒稿时咬破的嘴唇;

陈舟却哈哈大笑:"这轮椅轴承的金属味!跟我MIT退学那天一模一样!"

屋外,新年的雪落下来。

陶窑的火没熄,药炉的烟没断,轮椅的辙印在雪地上碾出深深浅浅的痕——

像极了一群叛逆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