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番外)庭院秋声(1/1)

初秋的风,卷着桂花的甜香,懒洋洋地拂过镇国公府的庭院。

老槐树的叶子已经染上几分浅黄,筛下的光斑在青石板上轻轻晃动。

“安儿,慢点跑!”

穆清婉的声音透着些许急切,她放下手中的医书,快步从廊下走出。

不远处,一个两岁多的小小身影,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锦袍,正迈着小短腿,跌跌撞撞地追一个滚落的绣球。

那绣球骨碌碌,不偏不倚,正滚向高高的秋千架。

秋千上,刚满周岁的萧悦宁被丫鬟护着,随着轻缓的摇荡,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妹妹……球……给妹妹……”

萧启安总算抱住了绣球,献宝似的举到秋千前,奶声奶气地喊。

穆清婉赶忙上前,从丫鬟手中接过温热的帕子,细细替他擦拭额角的薄汗。

“启安,跟娘说,下次不可以跑这么快了,万一摔倒了怎么办?”她蹲下身,语气温和却认真。

萧启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黑葡萄般的眼睛瞅瞅娘亲,又瞅瞅秋千上的妹妹,咧开嘴笑了。

穆清婉看着儿子被汗浸湿的软发,心头一片柔软。

恰在此时,萧衍的脚步声自前院传来,比往日里沉了些。

他绕过月洞门,一身玄色常服也未能完全掩盖那份从骨子里透出的疲惫。

可当他看到庭院里这一大两小三个身影时,那紧锁的眉心才缓缓舒展开。

穆清婉迎上去,指尖自然而然地抚上他的眉间,轻轻揉了揉。

“又在宫里议事到深夜?”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心疼。

“无妨。”萧衍捉住她的手,顺势将她揽入怀中,下巴蹭了蹭她的发顶,“只是些军务上的琐事。”

他的视线落在两个孩子身上,唇角勉强勾起一个弧度。

“爹爹!抱!安儿要抱!”

萧启安眼尖,挣开穆清婉的手,张开双臂就扑了过来。

萧衍弯腰,毫不费力地将儿子单手抱起,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夫人,我记得宫里前几日新贡了些西域的葡萄,冰镇着,拿来给他们尝尝鲜吧。”

“早就备下了。”

穆清婉莞尔一笑,牵着他往院中的石桌走去。

丫鬟很快端上一盘紫莹莹的葡萄,旁边还配着几碟精致的芙蓉糕和杏仁酥。

萧启安得了令,小胖手立刻抓起一颗最大的葡萄就往嘴里塞,汁水溅得到处都是,很快就成了个小花猫。

穆清婉无奈地摇摇头,拿着帕子一点点给他擦干净。

萧衍则小心翼翼地剥好一颗,剔去籽,将晶莹的果肉送到怀中悦宁的嘴边。

小丫头咂吧着小嘴,甜得眯起了眼睛,小脑袋直往他怀里蹭。

一家四口,岁月静好,仿佛能一直这样下去。

“前几日收到耶律大哥的信了。”穆清婉也剥着葡萄,纤长的手指在饱满的果肉上轻轻一捻,紫色的外皮便完整脱落。

“他说草原今年的青稞收成极好,许多小部落都派了人去金狼部新建的学堂,学习耕种和织造的手艺。”

她顿了一下,声音压低了些,只让萧衍能听见。

“只是信的末尾,他提了一句,说草原边缘有几支向来不安分的小部落,近来似乎与南边的人有些接触。”

萧衍接过她剥好的那颗葡萄,喂进自己嘴里,眸色却沉了下去。

“南疆的巫王,这两年确实收敛了许多。但北境的安稳,怕是也断了他们某些念想,让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

他握住穆清婉的手,掌心干燥而温热。

“你那药庐,近来可还顺遂?”

“一切都好。”穆清婉蹙了蹙眉,似乎在斟酌用词,“只是前几日,城南那边,忽然多了一些流民。”

“我让玲珑去施了些汤药,发现那些人……不像是常年遭灾的灾民,倒像是……”

“像什么?”

“逃兵。”穆清婉吐出两个字。

“他们身上虽衣衫褴褛,但手上虎口的老茧,还有站立时下意识挺直的脊背,都不是普通农人该有的。而且,我看过他们的伤,多是陈年的刀伤箭伤。”

这话音刚落,管家福伯便脚步匆匆地从月洞门外奔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和慌乱。

“国公爷!夫人!”

福伯跑到跟前,喘着粗气,连礼都顾不上了。

“宫里来人了!陛下急召!请您即刻入宫!”

萧衍眉峰猛地一凛,将怀中的悦宁小心交到穆清婉手中。

“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啊!”福伯的声音都变了调,“传旨的那个内侍,脸色煞白煞白的,话都说不利索,只重复说……十万火急!”

穆清婉心头猛地一紧,下意识抓住了萧衍的衣袖。

萧衍深吸一口气,脸上最后一丝闲适也褪得干干净净,那双深邃的眸子,重归冰冷与凌厉。

“备马!”他沉声喝道。

亲卫立刻从暗处现身,牵来逐影,并将一件玄色外袍递上。

萧衍大步流星地走过去,利落地披上外袍,整个人气势骤变。

“阿婉,府中诸事,你多费心。”

他翻身上马,身姿稳如山岳,最后望了穆清婉一眼,那一眼里已没了方才的温存。

“京郊大营那边,传我的令,让萧祁密切关注南城那些流民的动向,若有任何异动……”

他声音一顿,像是淬了冰,带着斩钉截铁的决断。

“格杀勿论!”

“驾!”

马蹄声骤然响起,踏碎了这一院的宁静与桂香,朝着皇宫的方向,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