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惊天消息,炸翻朝堂!(1/1)
与此同时,经过数日的奔波,乌雅也终于抵达大楚的京城。
同行的,当然还有乔装易容的齐彻。
齐彻离京已有数月,如今再回来,竟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穿过熟悉热闹的街道,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初中榜后,骑马游街的那一幕,街道两侧红绸高挂,前方官差开道,风光无比。
如今,再次回来,却只能顶着一张假面,甚至不敢与熟人接触。
何其讽刺!
“前面这家酒楼瞧着不错,今晚就住这儿吧。”
乌雅的声音突然从轿子里传出来,打断了齐彻的回忆。
齐彻抬头一看,竟然是醉仙楼,京城最豪华的一家酒楼。
可他不想刚入京就如此高调,这里来往的也都是一些达官显贵,说不定很容易就碰上熟人。
“公主,咱们刚来,不宜太过张扬,不如就先找家普通的酒楼先将就一下吧。”
乌雅眉头一皱,正欲反驳,却又听齐彻道。
“况且,这越是热闹的酒楼,也越容易探听消息,那些达官显贵说话谨慎,反倒是市井百姓,酒后吐真言。”
乌雅思索片刻,同意了齐彻的提议。
很快,一行人在附近找了一家热闹的酒楼用膳。
这家客栈虽不如醉仙楼装点的豪华,但却胜在热闹,大堂里人声鼎沸,三六九教汇聚,正是探听消息的好地方。
乌雅和齐彻很快选了一张桌子坐下,点了两样小菜,刚倒了杯茶,隔壁桌议论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你们听说了吗?大秦的皇长孙向咱们的昭阳公主求亲了。”一个客商说道。
“这事谁不知道啊?不过听说昭阳公主一开始还没答应呢。”另一个客商接话道。
“嗨,这可不好说。前几天四方馆不是出事了吗?大秦的人和咱们大楚的人打起来了,好像就是因为议论这桩婚事。依我看啊,经过这么一闹,这桩联姻怕是悬了。”
乌雅微微一滞。
昭阳公主?那不就是谢云祁的心上人吗?
来的路上她早就打听过了,大楚皇室如今就只有一位公主,叫做楚青鸾。
可她不是喜欢谢云祁吗,为何又要和大秦的人定亲?
同样疑惑的,还有齐彻。
在听到楚青鸾要联姻后,一张脸也是‘唰’的白了下来。
这时,那几个客商还在继续讨论。
“也不一定,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事,反而促成了这桩婚事呢?毕竟公主和秦长孙的关系,之前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可不好说,毕竟是两国联姻,牵扯太大了。”
“啧啧,要我说,这昭阳公主还真是厉害,先前听说谢相也对她痴心一片,如今连大秦的皇长孙也都拜倒在公主的石榴裙下,这手段,当真了得!”
齐彻的脸色瞬间阴沉无比。袖子底下的手都掐出了血痕。
乌雅却已经按捺不住,她突然起身走到那桌去打听。
“几位大哥,方才听你们提起昭阳公主,可是最近有什么新鲜事?”
那几个商人见是个美貌的西域姑娘,顿时来了兴致,“姑娘是外邦人吧?这事说来话长了……如今这满京城的人都在猜啊,昭阳公主究竟会不会答应和大秦的联姻……”
紧接着,那几个客商便将最近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乌雅,末了还叹道。
“也就咱们的昭阳公主,魅力无边,才能引得这世间的好儿郎折腰。”
乌雅听完,嘴角勾起嘲讽的笑意。
不都说中原人保守?
可她看这什么昭阳公主,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
乌雅一双漂亮的眸子在不断的闪烁着,暗想着接下来的计划。
同样在心里盘算的,还有齐彻。
——
再说朝堂这边,一大早,众臣禀报完关于粮饷、河道修缮等琐事后,殿内暂时地安静了一瞬。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拱手道:“陛下,关于和大秦联姻之事,不知您和公主殿下可有决断?此事关乎两国邦交,拖延不得啊……”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齐刷刷投向龙椅,连呼吸声都仿佛轻了几分。
楚皇慢悠悠地捋着胡须,目光扫过殿中众臣,特意在楚泓脸上特意停顿了片刻。
最后才含笑道:“此事嘛,朕确实有了决断。”
楚泓心头猛地一跳,一股不妙的预感骤然升起。
紧接着,便听见楚皇对着尧尽忠道:“宣旨吧。”
尧尽忠躬身领命,展开明黄的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秦皇长孙秦渊,品性端方,才略出众,与朕之爱女昭阳公主楚青鸾情投意合。为固两国邦交,永结秦晋之好,朕决意允准二人婚事。待吉日选定,便为二人完婚。另,特册立昭阳公主楚青鸾为皇太女,承继大统,钦此!”
……
随着最后几个字落下,偌大的金銮殿里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所有人都僵在原地,连眼珠子都忘了转动。
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这圣旨的意思是,答应和大秦联姻,然后立公主为皇太女,大楚的储君,未来的女帝,是这个意思吧?
百官们纷纷面面相觑,互相震惊的交换眼神。
最后,不知是谁率先开口,倒抽了一口冷气。
紧接着,整座金銮殿像是一滴冷水溅进了油锅,瞬间炸开。
“册立皇太女?还要和大秦联姻?这……”一位老臣太过震惊,手里的笏板都掉到了地上。
“这、这怎么能行!公主既为皇太女,又怎能嫁与他国皇子?”
“可圣旨上说了,是先允婚,再立储……”
“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
大秦国力强大,若先谈立储,再谈联姻,难免会让大秦觉得大楚有恃无恐,意图掌控,反而可能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而先允婚,既能展现大楚的诚意,又能借秦渊的身份牵制大秦,减少公主继位的外部阻力。
其次,还能借联姻来堵住内部的反对声音。若朝臣反对立储,便是在破坏两国的邦交;
若反对联姻,便是在质疑皇太女的选择。如此一来,即便有老臣坚守祖制,也难以在‘国之大局’的名义下公开反对,只能暂时隐忍。
再者,陛下这也是在试探各方的反应,敲打一些潜在的威胁,比如楚泓。
将公主推上皇太女的位置,等于直接斩断了楚泓继位的可能,且有了大秦的牵制,让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这也是对秦渊的考验。
若他愿意接受公主皇太女的身份,则意味着要接受未来与大楚女帝共治的格局。
若他退缩,那大楚也能及时止损。
所以,这道圣旨看似是两件事情的叠加,实则是楚皇用最小的代价,平衡内外矛盾,还为公主继位扫清障碍的高明手段。
每一步,都透着帝王的权衡与算计。
楚泓站在人群中,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浑身血液悉数倒流。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父皇竟然将联姻与立储捆绑在一起,彻底堵死了所有反对的路。
他猛地抬头,看向龙椅。
楚皇正悠闲地端着茶,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那眼神好像在说:你看,这便是朕下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