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道业并举(1/1)
御书房内,那张绘着宏伟教学蓝图的巨大白纸,依旧静静地铺在地上,其上每一个字都仿佛散发着颠覆时代的光芒,烙印在李光旭与墨林的心上。
这份光芒,却让刚刚从巨大震撼中稍稍平复下来的左丞相李光旭,感到了更深的、源自一个文人风骨的忧虑。
他再次躬身,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挥之不去的凝重,这并非质疑,而是一种对未知未来的本能警惕。
“陛下,皇后娘娘。”
“娘娘这份教学宏图,老臣闻所未闻,叹为观止,其经天纬地之才,足以光耀千古。”
“但,这宏图越是精妙,老臣心中便越是不安。”
“请恕老臣直言,我朝数百年,皆以圣贤之道为立国之本,教化万民。士人习经义,明礼法,方能治国安邦。”
“如今娘娘所创之新学,重‘术’而轻‘道’,若长此以往,天下学子皆追逐奇技淫巧,弃圣贤书于不顾,恐将动摇我朝文教之根基啊!”
“况且,”他看向一脸局促的墨林,长叹一声,“这《基础算学》、《格物之学》,乃至那《炼金化学》……其所涉之理,早已超出了我朝现有学识的范畴。”
“放眼整个天下,又有何人,能担任此等学问的‘教习’之职呢?”
李光旭这番话,问到了最根本、也最现实的问题。
墨林“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那张黝黑的脸上,写满了羞愧与深深的无力。
“陛下,娘娘!臣……臣有罪!”
“臣虽与炉火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也自诩手艺还算过得去。但我们匠人的学问,都在这双手里,在眼睛的估量里,在耳朵听那炉火声音的细微变化里。”
“铁是有脾气的,火是有性格的,这些东西,玄之又玄,全凭感觉。臣……臣说不出来,也写不下来。若强要为师,必将误人子弟,罪该万死!”
他的话,道尽了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的困境——经验丰富,却难以系统地传承。
苏晓晓看着两位愁眉不展的重臣,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未减,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李相所虑,是为国本;墨大人所忧,是为传承。二位之心,本宫皆明白。”
她缓缓起身,走到两人面前,声音平静而自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不假。”
“但,何为‘道’?何为‘业’?本宫以为,可以分开来看。”
她看向墨林,温言道:“墨大人,以及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们,你们所掌握的,是世代相传的实践之‘业’。你们知道如何炼出好钢,知道如何造出精妙的器械。你们,便是我理工学堂最好的‘授业教谕’!”
“至于,传‘道’之人……”
她的目光,又转向了李光旭。
“李相,我朝翰林院与国子监之内,是否多的是才思敏捷、精通算学、又对这天地万物充满了好奇心的年轻才俊?”
李光旭一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确有不少饱学之士。”
苏晓晓的眼中,闪烁着如同星辰般明亮的智慧光芒。
“那,我们便可以这样做!”
“本宫,奏请陛下,于理工学堂之内,再设一职,名曰‘研习官’!”
“此职,专门从翰林院、国子监,以及天下所有科举优异的学子中,选拔思想开明、乐于探究新知之人担任!”
“他们的任务,便是在‘授业教谕’们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到工坊的实践之中!用他们那善于归纳总结的头脑,去记录、去分析、去理解墨大人他们口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
“再由本宫,亲自为他们提供核心的理论框架,最终,由他们与教谕们一同,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编撰成一本本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标准化教材!”
“如此一来,教谕传‘业’,负责动手;研习官传‘道’,负责动脑!文工合流,道业并举!何愁我理工学堂,无良师?无教材?”
一番话,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李光旭与墨林心中所有的迷茫!
这……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
让读书人放下身段,去向工匠学习实践!
又让工匠,在读书人的帮助下,将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师资的难题,这分明是,要彻底打破我朝数千年来,“士”与“工”之间那道坚不可摧的壁垒啊!
龙椅之上,南渊钰看着下方那两位已经彻底被自己妻子折服的重臣,眼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豪与爱意。
他适时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一锤定音!
“皇后之策,深得朕心!此乃经天纬地之良策!”
“传朕旨意!”
“即日起,于皇家理工学堂,增设‘授业教谕’与‘研习官’二职!凡,被聘为‘首席教谕’之工匠大师,皆授正五品‘皇家大匠’之衔,享朝廷俸禄!凡,入选‘研习官’之翰林学士,其品阶待遇,比同级官员,高上半级!”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
“在我永安一朝,无论是治国安邦之‘文’,还是开物成务之‘工’,只要能为这个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便都值得朕,也值得这天下万民的尊重!”
这道旨意,如同平地惊雷,为即将到来的变革,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日后。
皇家理工学堂,第一间专门用作教材编撰的“格物致知堂”内。
左丞相李光旭,与工务总司使墨林,这两位分别代表着“文”与“工”的领袖人物,在皇后娘娘的亲自“撮合”之下,第一次,有些别扭地,坐到了一张宽大的八仙桌旁。
李相面前,摆着的是笔墨纸砚,而墨林面前,则放着几块铁矿石和一个小巧的算盘。
他们的中间,铺着的是苏晓晓亲手绘制的,第一份《基础算学》的教学大纲。
看着大纲上那个奇怪的“+”号,李相沉吟了许久,才用一种试探的语气,开口问道:“墨大人……依你之见,这‘一加一’,该如何向那些孩子,解释最为妥当?”
一个全新的、文工合流、注定要改变整个南渊王朝,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伟大时代……
在这一刻,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