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2/1)
杨家军如洪水猛兽一般涌入临安城,杨建国也骑着老黄牛冲进城内。
然而此时的临安城,和想象中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杨建国本以为临安的老百姓看到他们冲进城会全都吓得躲起来,毕竟杨家军现在是朝廷口中的贼军,老百姓害怕也是正常的。
然而实际的情况和杨建国想的完全相反。
临安的老百姓非但不害怕杨家军,反而对杨家军热烈欢迎。
百姓们非但没有躲起来,反而全都欢呼雀跃的跑到大街上,欢迎杨家军的到来。
这一切都归咎于杨家军的所作所为,早知道大宋朝被别人欺负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北宋就开始被辽国、金国欺负,现在又被蒙古人欺负。
反正别管敌人是谁,敌人有多弱小,大宋朝永远是被欺负的货,根本打不过别人。
大宋朝的百姓这么多年来一直憋着一口气,每个人都觉得特别窝囊。
几十年前好不容易出了个岳武穆,率领岳家军打的金国抱头鼠窜。
大宋的百姓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人人都爱岳家军。
然而最后岳武穆却被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当时的昏君奸臣害死。
大宋百姓哪有不心痛的,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们摊上这么个软弱无能的朝廷呢。
敌人打不过,整自己人倒是比谁都狠,岳飞这么个民族英雄,愣是被朝廷给杀了。
大宋百姓全都对朝廷一万个不满意,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老天爷终于开眼了,给大宋送来一个杨建国,送来一支杨家军。
打的蒙古人抱头鼠窜,甚至以两千人的数量歼灭了蒙古五万大军!
杨家军的故事在大宋的土地上已经传疯了,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几乎所有大宋的百姓都知道襄阳出了个杨建国,率领杨家军保家卫国。
大宋的百姓们都把杨建国当成了大英雄,连三岁小孩都吵着长大后要加入杨家军,以后打鞑子,当大英雄。
临安作为大宋的都城,消息更是灵通,杨家军的故事他们早就耳熟能详。
如今临安的老百姓听说杨家军打过来了,他们非但不害怕,反而特别兴奋。
因为这些年大宋朝廷的贪污腐败,软弱无能,百姓们都看在眼里,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大宋朝廷早已失了民心。
如今得知杨建国率领杨家军打过来了,临安的百姓们一个个欢欣雀跃,恨不得马上打开城门把杨家军放进来。
恨不得让杨建国当皇帝才好呢,这样国家就有希望了。
有杨家军在,肯定能打跑一切来犯的敌人,谁也别想欺负他们。
所以百姓们见到杨家军冲进城中,全都高兴极了,全城的百姓都跑到大街上欢迎杨家军。
只见街道两侧响起震天的欢呼声,街道两边都站满了欢欣雀跃的老百姓,甚至街道两边都没地方站了。
很多百姓都跑到街边的二楼,二楼的窗户被推开,百姓们都探出头来,冲着街上的杨家军欢呼。
还有很多百姓直接冲到大街上,拿着各种吃的喝的犒劳杨家军。
有的百姓举着刚蒸好的馒头往杨家军士兵怀里塞,有的百姓捧着陶罐倒出一碗碗米酒给杨家军喝。
杨建国骑着老黄牛,率领一众杨家军走在街道上,看着眼前这热闹景象,杨建国鼻子忽然一酸。
说实话,百姓这样爱戴自己的军队,杨建国是没想到的。
他只想着驱除鞑虏,保家卫国,没想到杨家军的所作所为已经深得民心,大宋百姓对杨家军的爱已经深入骨髓了。
这时,一个老婆婆踉踉跄跄走到杨建国旁边,将手中的馒头举起来递给杨建国道:“你就是杨将军吧!”
杨建国急忙翻身从牛背上下来,接过老婆婆递来的热馒头,“大娘,我就是杨建国,您这是……”
“杨将军快吃!俺家老头子去年在河南被蒙古人杀了,是您的兵把那些畜生赶跑的,为俺家老头子报了仇。这点心意,您可一定要收下!”
老妇人颤巍巍将手中的馒头递给杨建国。
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
“将军尝尝我的桂花糕!”
“这是我家酿的米酒,将军尝尝吧。”
无数只手伸过来,把吃的喝的往杨建国怀里塞,杨建国都拿不住了。
就连一个五岁的小孩都举着块糕点,他个子太矮,够不到杨建国,于是将糕点递到老黄牛嘴边,奶声奶气地说:
“大黄牛也吃,俺娘说,跟着杨将军的都是好汉。”
后面的百姓更是蜂拥而至,将各种吃的喝的往杨家军怀里送。
杨建国低头看着怀里的吃食,眼眶忽然湿了。
他自从穿越以来,训练士兵,打鞑子,保家卫国,拯救灾民,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一刻吗。
“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不能要,我们杨家军有规矩,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杨建国声音有些哽咽,但是杨家军的规矩就是这样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
人群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响的欢呼。
有人红着眼眶喊道:“将军快收下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要是不收,就是嫌俺们穷!”
立刻有人跟着应和,无数只手又把食物往前递,差点把杨建国淹没在人潮里。
杨建国执意不收,但百姓们哪里肯,都将杨家军团团围住,杨家军要是不收他们就不走。甚至有人都跪在地上请求杨建国收下他们的礼物。
沈二狗挤过来护在杨建国身边,对杨建国劝道:“主人,你就收了吧,咱们还得去皇宫呢,不收的话百姓们肯定不能答应啊。”
杨建国转念一想也对,百姓们这么热情,如果自己执意不收,却不是辜负了百姓们的一番心意。
等自己拿下皇宫,搞到银子,再分一些给百姓,这些东西就算是自己买的,也不算破坏杨家军的规矩。
杨建国深吸一口气,对着周围的百姓拱了拱手道:“既然乡亲们如此厚爱,那我杨建国就却之不恭了。只是这吃食不能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