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讲个故事(1/1)

这种大功率卤素灯泡,而且还是放映设备专用的,乡里够呛能有。

唐冰这个不乐意,所以一边开车就一边在念叨宁川。

“你怎么到哪儿都能翻到玩具,那放映机比你岁数都大。”

宁川自知理亏,也不还嘴,只是乖乖抓着安全带,等唐冰下高速,带他去旁边市里买灯泡。

倒也不至于回江城,旁边地级市开车二十来分钟能到。

但连着跑了三个五金店都没有,幸亏市里还有个灯具城,要不是老板好心,他们真找不到。

他现在真的急需一个大众点评,回去就让周娜研究一下。

“加油,快,给咱李总的车98加满。”

正好回去时路过加油站,那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唐冰指着不太满的油表对宁川说道。

就不指望宁川能为一般辛苦的他做什么了,但给最辛苦的G55喂点草总行吧。

为了买个80块的灯泡,又加了300块的油。

不过宁川觉得也值了,他一路跑回村里,给新买的灯泡做了一个新接口,正正好塞进放映机里。

“有胶片吗?”

“有。”

仓库旁边架子上好高一摞胶片盒,宁川搬下来的时候,最上面的一个还没放好,正正落下来砸他脑袋上。

“哈哈,亡命天涯。”

那很亡命天涯了。

宁川接过唐冰手里的胶片,94年影院版。

这东西当年也要2000块左右,但等城里电影院放完,再买二手大概三百块,很多村里买的就是这种。

即便这么贵了,那跑晚了的村子还都买不到嘞。

还有放映队专门到各个村里放电影,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收费也就三五十块,比买胶片划得来。

看来往前十年,旺子村发展也不错,就是让快速发展的时代甩在了后面。

“村长,我们晚上放电影吧。”宁川一下抓住了路过的林村长。

“行,能用就行,我一会儿跟他们说,晚上想看的搬着椅子出来广场。”

“这机器放了也快十年了,当年闹着要看片子地孩子都出去了,慢慢没人看了就忘在仓库里了。”

那不就是也没多大岁数。

“那肯定是您没接着放,接着放人就回来了。”

“行,接着放。”

晚上天沉下来,宁川能修机器,但他可不会放,还得村长亲自操刀。

闲着没事的宁川切了两个西瓜,首先分给村里几个跟他称兄道弟,凭着他面子过来看看的小小子们。

应该也是有段时间没有这么坐在广场里一起看电影了。

并没像林村长所谓的没人来,一会儿工夫广场就坐满了。

宁川切的这点西瓜都不够分了,到后来只能发黄瓜,整个广场都是咔吱咔吱啃瓜果的动静,脆脆的。

16mm的那种胶片,一盘只能坚持15分钟,他们又不像电影院能有两台机器接替放映,每放完一盘就得等个两三分钟换盘。

宁川简直要笑死了,这跟看CCTV6有什么区别,还带着中插广告呢。

不过终究还是不一样。

三天时间玩玩闹闹一晃而过,原本在乡里做实验的那三台样机,他们留一台带回去就可以了。

剩下的一台就地给乡里了,另一台拆开拉到旺子村里,希望村里老人能跟它和谐共处吧。

剩下的那些脱完壳的米,他们拿一部分到农业大学做检验,看看营养成分和水分之类的跟自然出品的有没有差异。

反正宁川他们手里的小型水分仪是能达标的,但要出份报告才行。

剩下的,还有七吨……

让宁川自己吃的话,够他吃到墓里了。

“找个粮商收了?”

一般粮商都是跟成规模的农场和农村合作社来固定收粮,只有小的粮商才各村各户收粮,毕竟后续加工也有成本,压价压的狠。

尤其这么一点粮,怕不是运输成本都要算进去。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的,本身就是弄来做实验的,赚点赔点都行,反正他们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但宁川总觉得应该有更利益化的办法来处理这些东西。

如果是李云皓,他会怎么做?

“不如直接讲个故事吧。”

“讲故事?”

“嗯。”

没过几天,国内最火的小说连载网络平台,多了一个新作品。

故事主角李大山出生在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穷山恶水,一家五口就只有几亩薄田,每逢雨天,那破旧的土坯房还会漏水。

大山的父母早就被沉重的生活压弯了脊梁,每天天没亮就要扶着腰去田里干活。

农忙时期,老两口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为了赶在暴雨前收割完麦子,他们只能从早到晚在地里干活,哪怕腰酸背痛也不敢停。

但大山从不理解父母,他烦透了这种每天一睁眼就要给弟妹做饭的日子。

为什么别的同学可以在放了学之后一起玩,而他却要一个人到山上割猪草、砍柴火。

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吃食堂的热饭,但他只能在班里没人的时候掏出馒头咸菜来果腹。

终于他成年了,刚刚18岁却早就不上学了的大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攒了很久的积蓄买了一张能走最远的车票。

他去到了大城市,所有人都很光鲜亮丽的大城市。

可城市的生活并没有大山想象的令人满意,他四处碰壁,做保安时在业主和领导间受夹板气。

在工地打工时,碰到黑心包工头,卷着工作了大半年的工程款跑了。

李大山一路在城市中磕磕碰碰,辗转多年,后来年岁大了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有了个小家。

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然后像自己父母一样,被生活压弯了腰。

……

故事不长,不到五万字,当天发布的,当天就完结了。

很多读者懵懵的进来,懵懵的走。

也有些读者憋屈了近一个小时,最实在是忍不住留下点什么。

「不是,哥们,让你写小说,你上这儿写忏悔录来了?」

「这东西都谁在看啊。」

「前头还行,后面的遭遇太俗套了。」

「还有后续吗?求番外。」

还真是不管什么都在求番外。

作者也不管评论说了什么,一味地要地址送大米。

不是……那这骗术也太低端了,谁会信啊。

可是他送大米唉。

能看进去这种小说的多是有过阅历的,懂生活疾苦,知柴米价高的也同样是这批人。

试试呗,一个地址一个手机号能怎样,不写详细地址不就行了。

那么随地址过去的快递箱子里面,一打开,先是一大张A4纸幅的彩卡。

上面几个大字明确提示:您已进入诈骗套路。

仔细看才有小小的燕京市网安部门标识。

啊……这。

钓鱼执法是吧。

收到快递的众人哭笑不得。

彩卡背面是一些关于网络诈骗套路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

其中一行行一列列数字都是各家各户在类似电信诈骗中未追回的损失金额。

行吧,虽然办法是损了点,但好歹也宣传到了目标人群。

他们要不贪图这点小利,也不会收到这张卡片。

有一种做坏事被老师抓包,指着鼻子骂的心虚感。

欸,不对啊,一张纸哪能用这么大的一个箱子。

仔细一看,大箱子套小箱子,里面不会是什么反诈宣传的书吧。

习题册?

追着杀?

不能吧。

虽然忐忑,但人类的好奇心还是驱使他们把箱子打开。

哎嘿,真是大米。

宁川是向来会卖乖的,这次也如此,他们凌云做营销的同时,也没忘了帮着当地领导做宣传工作。

但别管骗不骗吧,米是真的。

量很小,五斤一包,但宁川欠欠的,他在包装上打了个建议零售价39块9的标签。

他建议谁去啊,就那一点点,又不卖。

但收到米的不这么认为,这可是国家给的,8块钱一斤呢,谁吃过?

虽然是打一棒子给一甜枣,但枣还怪甜的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