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是最佳时机(1/1)

"好!妙极!丞相实乃寡人左右臂膀。

此策甚是精妙。” 赵偃兴奋称赞道,"若能攻占韩国,拓我赵国疆域,丞相便是我赵国第一功臣。”

他完全认可郭开的计策——通过针对核心人物的斩首行动,确实是一良策。

"多谢大王嘉许," 郭开谦逊回应,"全凭大王英明领导,臣定全力以赴达成使命。”

"很好!" 赵偃满意颔首,对郭开愈加倚重。

"咳咳……"

赵偃因喜悦过度引发不适,突感脸色苍白,剧烈咳嗽,状似病痛。

"大王!"

"切勿太过激动。”

"臣即刻召御医。”

郭开大惊失色,急忙离殿,前往召请御医。

……

新郑,军营内。

十五万秦军集结完毕,军纪严整。

这支军队不仅包含雍城的精锐部队,还吸纳了投降的韩军,且韩军人数竟超秦军一半。

经整合后,这些降卒获得秦军一半薪酬,深信赵迟承诺,愈发效忠秦军,对其极为敬重。

"吾等秦之勇士何在?"

赵迟立于点将台,一声令下。

"风!风!风!"

"大风!"

十五万秦军齐声呐喊。

此刻,重组后的军队不分秦卒韩卒,皆效忠秦帝国,听从赵迟指挥。

降卒亦完全融入军伍,誓为秦帝国奋战,为炎黄子孙而战。

攻心与恩赦之策成效远超赵迟预料。

望着眼前朝气蓬勃、士气高昂的十五万秦军,赵迟心中满是欣慰。

此乃他亲手组建的军队。

秦始皇曾赋予他十万大军指挥权,并任其处置十余万降兵,如今,他凭己之力,成为统领二十多万兵马的统帅。

“每个时代,凡人百姓与普通士卒所盼唯有生存、安定与尊严。”

“我能赐予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他们又怎会不尽全力回报?”

赵迟环顾整座军营,嘴角含笑。

随即,他举剑向天。

“我秦军精锐,可愿为大秦而战,为我效力?”

剑锋直指苍穹,赵迟豪情满怀地再问。

“愿为大秦效命,愿随将军征战。”

“风!风!风!”

“大风!”

十五万秦军勇士齐声高呼,气势如虹。

这震天动地的呐喊令新郑为之震颤,百姓无不胆寒。

对韩地的民众来说,在大秦长久统治下寻得安宁并非易事。

乱世之下,平民如蝼蚁,难敌强权。

冯去疾府邸外,城外喧嚣隐约传来,他轻笑一声:“赵迟年纪虽轻,却深得将士拥戴,有他在,韩地太平,大王果然识人有方。”

“确实如此。”

韩非附和道,“秦军军纪严明,而赵将军麾下更为出色。”

“韩兄。”

冯去疾感慨,“若非赵将军,我也难遇良材,如今治理韩地轻松许多。”

与韩非共事后,冯去疾才真正领略韩非的卓绝才干,即便李思亦无法比拟。

“冯兄谬赞了,韩某过去的确狭隘,赵将军言之有理,天下归一,以族为本才是正道。”

韩非坦然回应。

“正是如此,唯有民族统一,方能复兴华夏。”

冯去疾点头赞同。

短暂静默片刻,他又道:“韩兄才华留在韩地实属可惜,待政务平稳,我必向大王举荐,调你至咸阳,那才是你的天地。”

“多谢冯兄成全。”

韩非内心欢喜。

他本就志在咸阳角逐权势。

“李思,你想我死,我偏不死。”

“你背叛主君,构陷于我,且看日后,我定赴咸阳与你一较高下,让你尝尝挫败的滋味,那些权力,我会替主君夺回。”

韩非冷笑着暗忖。

韩非起初忠心耿耿,却被赵迟点醒。

李思屡次意图置他于死地,甚至谋划对付韩非主公的家人,此仇深重,韩非绝不会轻易罢休。

咸阳城内,韩非决意让李思陷入恐惧,夺取他垂涎已久的权力。

视线转向赵迟,他挥剑示意,十五万将士瞬间寂静无声,所有目光皆集中在他身上,满是敬意。

降卒皆为韩军旧部,迅速融入秦军体系。

重组后,千人将以下由心腹屠睢与章邯任命,千人将以上则由赵迟亲自选定,全军尽在掌控之中。

赵迟踏入军营时,正逢操练大军,意在锻造精锐之师。

系统赋予的战阵成为他统帅军队的关键。

习战阵可大幅提升战力,因其源自更高维度世界,而非此界所有。

战阵借助无形的杀意、戾气与士气相连,从而增强整体实力。

唯有赵迟能练成战阵,即便他人知晓方法亦无用,因其成功关键在于融合了战争秘宝《将心》。

“屠睢,章邯。”

剑归鞘,赵迟发令:“诸将归位,统领所属部众。

今日我将传授全军战阵修行之法,若战阵成形,战力可倍增。

此为战阵变阵之法,每阵各异,全军均可融入。”

屠睢、章邯以及点将台上的多位万人将齐声领命,恭敬接过战阵图谱后各自归营。

不久,他们回复称各部已就绪,可开始演练战阵。

赵迟沉声说:“很好。

我所创战阵分为攻、防、撤三类,属初级战阵。

今日先习进攻战阵。”

虽系统奖励多类战阵,但适合未入武道者的仅有最基础的战阵。

待秦末群雄并起,赵迟掌控国家、组建专属修炼军团时,局势必将变化。

如今,大秦锐士因战阵之力愈发强横,即便初级战阵也源于更高维度。

“遵令!”

众将齐声回应。

每位将领皆神情严肃地研读战阵图谱。

赵迟下令:“全军分作十五部,每部万人,由万人将统领,五日后合阵演练。”

赵迟立于点将台监场,凭借法宝《将心》的加持,全军人气激增,迅速遵令行动。

他始终关注训练,不知不觉间,十五万大军的精气神凝聚一体,训练整齐划一,宛如一人。

……

新郑城内一户民居里聚集了十几人,气氛阴森,绝非普通百姓。

顿弱问:“查探得如何?”

有人答:“大人,已完全查明。”

赵迟在军中操练兵马,秦军戒备森严,难以接近,更别提潜入其中。

一名下属汇报。

“这就是你的查探结果?”

首座名为顿弱的男子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杀机。

“大人息怒。”

“除了这个,这几日观察赵迟,发现他每隔五日会回城中府邸,期间仅带数十亲卫守护。

这是最佳时机。”

刚才的下属急切禀告,目光中满是对顿弱的畏惧,显然此人手段狠辣。

“如此甚好。”

顿弱冷眼扫视众人,最终压制住怒火:“魏国那边情况如何?”

“回大人,他们在谋划对付冯去疾,似乎已有进展。

不过相比击杀赵迟,此事对他们来说更为棘手。

冯去疾居住的府邸有赵迟派来的数百秦军护院,要对付他不容易。”

有下属答道。

“我们的目标是赵迟,冯去疾的事与我们无关。”

顿弱冷冷说道。

“大人,我在城中侦查时,发现另一支队伍也对冯去疾的府邸颇感兴趣,却不知其意图为何。

此队既非赵国之人,也非魏国之人。”

下属再次前来汇报。

“竟还有如此来历不明的势力?”

顿弱眉头紧锁,陷入沉思,诸多疑团萦绕心头。

此次赵魏联盟实为密谋之举,这第三方力量的存在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必须严密监控这支队伍的举动。

或许他们来自其他国家,但目的与我们相同。

如无恶意,不妨加以利用,敌人的敌人便是盟友。”

顿弱低声嘱咐。

“遵命。”

众人齐声回应,随后各自离去。

“在我掌控之中,无人能够逃脱。”

“赵迟,秦朝年轻有才的将领,深得秦王信任,可惜。”

“拿了钱,就该办事。”

“来世莫再与我的雇主为敌了。”

顿弱轻笑一声。

时光飞逝,五日转瞬即过。

军营内,十五万大军正在分别演练攻伐战法,初步掌握阵法精髓。

在赵迟的严格督导下,各部顺利完成布阵,成功模拟协同作战。

然而,要彻底精通此阵还需时间,赵迟清楚自己仍需继续指导。

“果然是系统奖励的阵法,即便只是基础攻伐之阵,也能让全军人心合一,战力倍增。

若能习得更高级的阵法,这支军队定能无坚不摧。”

望着训练中的大军,赵迟内心喜悦。

这一切离不开他的亲自指挥,以及法宝的帮助。

“将军。”

李青来到点将台前,低声禀告,“我们已探明敌方动向。

不仅在外围军营,城内及冯、韩两家府邸附近也有探子潜伏,似在等待时机动手。”

“他们终究现身了。”

赵迟唇角扬起一抹冷笑。

这几个月,他在韩地驻防,冯去疾主持执法事务,虽有几次小规模叛乱,但并未动摇大局。

这些叛乱不过是敌人的试探之举,赵迟早有预料,一旦敌国觊觎韩地,必然会针对他和冯去疾下手,以扰乱局势。

“将军,我们现在如何应对?”

李青恭敬询问。

“准备好了吗?”

赵迟追问道。

“将军尽管放心,自从发现敌情,我就已布置完毕,只等他们行动,立即关闭城门,断其退路,一举歼灭。”

李青眼中闪过锐利光芒。

“很好。”

“既然他们来了,就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

赵迟冷哼一声,随即下令:“传令全军自行操练,本将回府。”

“是。”

李青高声答应。

片刻之后,赵迟在数十名亲兵保护下,往城内走去。

见到赵迟离开的身影,一直守在军营外的人立刻派人通知:“速报大人,赵迟已离营,正朝城中的将军府而去,这是个机会……”

目光锁定目标。

赵迟的府邸位于新郑最繁华之地,战事余波消退后,城市逐渐恢复生机,街边小摊林立,热闹非凡。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这段时间在新郑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