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考验(1/1)

在看署名,——宋青玉。

好家伙,张时安是真的直呼好家伙,那一堆文章里面,还真是让他一下子就掏到了金子。

这位宋青玉,那可是他们致远书院,当初获得最高成就的那一位。

并且听说,人家现在已经升到了四品大官,算是他们致远书院,最杰出的一位人物了。

张时安忍不住又拜读了一遍,能够写出,像张载那样人物,仿照的文章。

就连张时安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能够在科举考试当中,得到第二的名次。

的确是实至名归,简直就是太牛了,张时安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思路。

不是让他一味的去模仿,而是在熟悉像那种大作之间的框架,寻找自己的理念。

就着窗外还算明亮的光,再一次看了几眼。

心中也算是牢牢记下了。

随后又去箩筐当中翻找了好一会儿,也是找到了一些不错的。

能全靠记忆,到时候出去之后在抄写在稿纸上,细细揣摩。

果然都是前辈啊。

有些的名字虽然没听过,但对方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就不是等闲之辈。

等到天边的光芒,愈发的暗淡,张时安哪怕再不舍得,也是不得已从楼上走下去。

手中拿着三本书,来到门口的登记处开始登记。

“三天之内,须得还回,一旦有任何损伤,以后将永不得踏入二楼。”

张时安表示明白,别看他手中的书比较陈旧,但是保存的都十分完好。

可想而知,历年来的学子都十分爱惜。

登记好了一切,就看到两个师弟不知道从什么角落冒出来。

看着张时安手中新鲜热乎的书籍,那简直就是双眼放光。

也不用张时安同意,伸手就是拿。

只不过动作小心翼翼,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刚才的话他们可是听见了。

这些都是宝贝,他们坏了,对方也不能坏。

这会藏书阁马上就要关闭了。

几个人马不停蹄的往学舍那边赶去,刚一进宿舍,就见赵小磊,坐在桌案前,还在抄写书籍。

几个人也不打扰,轻手轻脚来到各自的座位前,三本书,让两人看的时候忍不住心中一暖。

师兄也真是的。

这样的好机会,全部拿自己需要的书,竟然也把他们两个也需要的书,都带了出来。

“师兄,你真好。”

看着两个师弟心心眼的模样,张时安给了他们一个,那还用说的眼神。

两人都选择了自己需要的书籍,来不及细看,毕竟只有三日的时间。

先把书籍抄写出来,到时候再慢慢的琢磨和领悟。

三个人的速度那当然是不用说的,毕竟时间有限,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

而且接下来,有一个重头戏。

那就是他们致远书院的山长,在这月初,就会授课。

获得名额的学子,基本上都是整个致远书院的佼佼者。

徐子睿和陈明哲别提多羡慕,第一的位置,他们虽然肖想不到,但是前5名,他们是真的想要霸占一个位置。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那一天。

那天的张时安,随身就带了两个笔记本,怕一个笔记本根本就不够他抄的。

头发都特意捆了又捆,衣服更是把崭新又亮眼的衣袍都穿了上身。

就怕到时候自己不起眼,山长注意不到他。

要知道能够得到山长的提问或者是解惑,那简直就是太值了。

当然张时安还是十分够义气的,在笔记本上面写了两个,自家师弟,最想要知道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的话,那当然可以一并问了。

没有机会,他也想要创造机会,毕竟他们山长,可是个牛人。

就连赵小磊,也是拿着他们同款的笔记本。

脸上的表情别提多忐忑。

整个宿舍也就只有两人,有这个机会,这一次的前五,才有此次的殊荣。

去饭堂,吃过饭之后。

跟夫子说了一声,几人就屁颠屁颠的往后山赶去。

山长讲课的地方,靠近山长居住的地方,离书院,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他们从书院平台之上能够眺望, 山腰处,那不小的院落。

除了他们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学兄们,也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往山上走去。

本来以为只要直接上山就行,谁知道,在上山的过程当中。竟然还有难关,等着他们去闯。

蜿蜒曲折的山径上,一群身着青衫的学子,满怀憧憬地向着山顶的学府攀登。

道路两旁,葱郁的古木参天而立,枝繁叶茂间,一幅幅精美的对联红底黑字。

醒目地张贴于树干之上,宛如隐匿在山林的文化密码,静静等待学子们去解锁。

打头阵的是身形挺拔的学兄,目光炯炯,凝视着眼前第一幅上联:

“晨钟惊飞鸟,声声唤醒青云志”。

刹那间,他仿若置身于古寺清幽之所,清晨的钟声悠悠回荡,惊起一群飞鸟振翅高飞。

那声声钟鸣,恰似来自苍穹的谆谆告诫,直击灵魂深处,唤起每一个学子潜藏于心的凌云壮志。

众学子微微皱眉,陷入沉思,同行的伙伴们也都屏气敛息,大脑飞速运转。

片刻之后,一位面容清秀的同窗率先开口:

“要不,古寺隐幽林,步步探寻智慧源?”

话语刚落,众人便小声议论起来。

有人轻轻点头,认可其用词的典雅与意境的契合;

也有人微微摇头,似觉尚有不足。那位欧阳学兄则眼睛一亮,补充道:

“虽意境尚可,但对仗稍有欠缺,若改为‘古寺隐苍林,步步追寻智慧源’,

‘苍’字对‘幽’字,不仅对仗工整,且更添古朴厚重之感。”众人听后,纷纷赞许。

这么多对联,没有要求是一个人解答,也没有要求大家一起。

大家待在一块当然共同想办法答出来,这样也能快点上山。

继续前行,又见一联:“风过梅林,点点落英铺素锦”。

光是这上联,就已经足够让人遐想连篇。

良久,一位性格爽朗的学子朗声道:

“雨润苔阶,层层新绿映青衫!”

此句一出,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春雨如酥,滋润着山间苔阶,青苔层层叠叠生出新绿,映衬着学子们的青衫,人与自然相映成趣。

众人不禁拍手称快,为这恰到好处的应景之对喝彩。

行至山腰,山势愈发险峻,而对联的难度也随之攀升。

“峰回路转,隐隐书声传古韵”

映入眼帘,山路曲折,峰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就在这景致转换间,仿若有穿越时空的诵读之声隐隐传来,带着历史的厚重与古韵。

众人苦思冥想之际,张时安环顾四周,灵感突发,高声吟道:

“林深雾起,悠悠琴韵觅知音!”

山林深处,雾气弥漫,悠扬的琴韵仿若在寻觅知音,与上联的书声古韵遥相呼应,既营造出清幽高雅的意境,又暗示学子们在求学路上渴望志同道合之人的心境。

一时间,赞叹声此起彼伏,众人带着破解难题的喜悦,步伐愈发坚定地向着山顶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