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显眼包(1/1)

台下学子们纷纷起身,向夫子深深一揖,眼中闪烁着钦佩的光芒。

起码第一堂课虽然难度不大,但是让众人互相都有了一个,各自大概清楚到底。

夫子大概清楚了,学子的水平,学子呢更加期待接下来的,书院时光。

今日,收获不小,张时安记好笔记,等学堂的学子出去的差不多。

这才施施然的起身,把今日要做的功课通通拿好。

准备带回宿舍那边去做,倒是旁边的赵小磊。

这都要去吃饭的时间还丝毫不带动弹的。

专心的做着今日的功课,张时安喊了一声。

想让对方吃完饭,再来做,不然饿着肚子,人的精力也不集中。

“不了,张兄,我这会还不饿,你先去用吧,我把功课做完,再去。”

张时安看对方一副诚恳的模样,也不好再多言。

拿着东西刚走出去,就见门口只有陈明哲,在外面等着。

“大师兄,你速度可真慢,二师兄已经跑去饭堂那边占位置打饭了。再晚一点,可吃不上啥好的。”

陈明哲一见张时安就开始念叨。

然后又往他身后看了看,发现他们的新舍友竟然不在。

“大师兄,赵兄弟呢?”

张时安简单的说了一下,陈明哲倒没想那么多。

既然如此,那只能他们自己先去填饱肚子了。

用脑过度,总是饿得格外快。

等到他们两人赶到饭堂的时候,就见角落处的徐子睿,拼命的朝他们招手。

看着饭桌上,已经打好的饭菜,两人也是迫不及待坐下就开始开吃。

徐子睿还不忘记问一句,赵小磊为什么没来?

张时安也不好多说。

好在大家也没什么在意,毕竟是刚认识的人,普通的关心过后已经算不错了。

要做到追根究底,什么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没什么意思。

等到几人吃饱喝足之后,回到宿舍把今日份的功课完成。

又开始把他们从藏书阁借的考卷,又细细的看了起来。

重点则是记在笔记本上,想着过几天再去藏书阁一趟,借几本书来看看。

刚入书院的几人,那真是哪哪都觉得新鲜。

只能点着蜡烛,又到了大晚上,这才看见一个下午都没见人影的人终于出现。

张时安下意识的抬头看去。

想要询问对方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只怪他们眼神太好,看到对方嘴边还残留着碎屑。

那残留的东西,如果他们猜的不错,应该是饭堂那边剩下的灰面馒头。

对方这么晚来的原因倒是能够让人猜到。

只是他们一时之间,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再结合着他们几人第1次相识的过程,对方为了省那几文钱,特意避开饭点,等到晚上的时候吃这种半价馒头。

虽然有些心酸,但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人,有拥有这样的毅力,能够吃这样的苦。

以后做什么都会成功。

而且绝对是远超他人的恒星和志气,这样的人,真的很厉害。

几个人也不拆穿,毕竟少年人总有一些自尊心,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弱点。

只是想着以后,能够不着痕迹的,帮一点。

熟了之后,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了。

张时安他们在山上,每天都过得10分充实。

而山下的张三木,这段时间已经找好了新的院子。

又确定下来新的快餐铺子要开在哪里?

总归是比以往有经验,这次选的地方,人流量特别足,又是闹市,再加上已经有过经验。

过程当中,格外的顺利。

出门在外倒是不用选什么好日子,什么都是现成的。

而且,张三木还非常有自信的请了两个帮忙的帮工。

毕竟就他们,夫妻,哪里能够忙活得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

请人帮忙,本来就是,非常有必要。

而第1天开业的生意就非常不错,那叫一个红火。

经过,这一天的忙碌,张三木也更加有了信心。

决定等生意稳定下来,又跑一趟山上,通知自家儿子搬了新家以及开了新店。

就是自家大闺女,拜师的事情还没有着落。

拜访了好几个有名的绣娘,结果都不是很如人意。

估计到时候要找儿子商量商量,他觉得自家姑娘的手艺可是很不错的。

那群人 ,非要说什么,只传自己的亲属直系。外人,根本就不教。

小气巴拉的一点都没有格局。

好在自家姑娘是个争气的,用自己攒的零钱买了好多当地的绣品。

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潜心学习,心气那叫一个高。

果然不愧是她闺女。

张时安他们这日刚从长书阁出来,就见一个门外的管事。

过来寻他说是有人找。

张时安第一反应就是他爹来了,带着几人快速的往山门前走去。

老远就看到了那道身影。

张时安那是格外的激动。

张三木看到自家儿子也是高兴的不行,才这么点时间,儿子看起来又高了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皮肤也没有以前那么黑了。

看起来又像当初的,文弱书生,不过体格,可不像当初那般瘦弱。

张三木,把他从城里面买来的点心,塞给他们几个。

这可是他,来到这里,买给自家小闺女,亲口认证都说好吃的点心。

想着这几个娃在山上,估计也没什么好吃的,这才特意带过来让他们改善改善生活。

徐子睿和陈明哲高高兴兴的接过点心,迫不及待打开油布包,就开始吃了起来。

张时安,则是在跟他爹,询问这段时间的近况。

听到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只有大姐姐那里有些碰壁。

张时安表示自己知道了。

通过,赵小磊,之前的科普,他倒是知道这边的习俗。

可以说,那群绣娘说的没错。

大家都是教自己家里的人,外人一般很少轻易去教导对方。

毕竟古代也好,现代也好,对于手艺都是10分的看重。

没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或者是许与重利,大家又不是傻的,一旦拜师,那可真就是以后要把人家当做自己亲生爹娘一样孝敬。

不过这种事情也急不来。

需要一点时机,等到时候放旬假了,张时安他们下去一次,看看能不能,想想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