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打算(1/1)

张时安还不知道他爹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本来以为,以他们家这个模式,估计也要再过段时间。

这一个月的时间,张三木又跑了一趟镇上,把这段时间找来的药材,又卖了五两多的银子。

毕竟药材的种类增加了,价格也提高了上去。

王掌柜,知道眼前这个小伙子是想把他的儿子送去念书。

对于那个,小娃娃他也是印象深刻,毕竟,做买卖总是有一双好眼睛。

那娃娃一看就不一般,起码是个早慧聪明的。

去念书,要是念得好,还真的不失为一条出路,更是有可能改变他们整个家境进行跨越。

“张小哥,你这也算是问对人了,我家孙子,就在那陈夫子的学堂当中识字。

这陈夫子那可是咱们这个镇,唯一的一位秀才老爷。

对方收学子,也是有几分挑剔的。你要是想让孩子识几个字,以后能找一份好活计的话。

陈夫子那里有一个普通的识字班,束修要不了多少。

但你要是,觉得自家的娃,是个念书的苗子,想走那一条青云路。那花费可不小。

第1次上门,咱也是普通家底,带上肉干、红枣、芹菜外,还有桂圆、莲子、红豆等物为六礼。

还是那句话,识字堂好进,至于,那个文渊堂,可就不好说了。”

张三木听了这话之后,也是连连感谢掌柜的。

毕竟他就一个穷老百姓,哪里知道这其中读书人,有这么多讲究。

至于他家儿子,是想去读几年书,认几个字,还是说想走那条他想都不敢想的那条路。

虽然有些不敢想,但他还是忍不住奢望。他家六蛋,不是那普通孩子。

虽然普通的识字班,一年也就一两银子,还不用买各种各样的书,只用买支笔和一些纸而已。

至于另外一个听名字就高大上得不得了的文渊堂,一年可是要二两银子。再加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笔墨纸砚。

可以说保底起见,都需要八两银子。

这还只是一年。

听说越往后读花费的银两越多,但张三木想想他那乖儿子,咬了咬牙,还是决定把儿子送去。

问准了,那陈夫子,什么时候招收学生?

张三木跟掌柜的告谢之后就离开了药材铺。

前往杂货铺买了些红豆莲子,还有桂圆等物件。

至于肉干,他还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

想了想,还是决定问一问。

好在果然长嘴了,一问就问到了,眼看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除了那芹菜,还不能买,怕到时候放坏了。

其他的,就可以先买上。

又把村里人,要带的一些货,买回去,也就赚个半文钱而已。

蚊子再小也是肉,反正张三木是不嫌弃,总比来回空走一趟好。

回到家中的张三木,家里人看着他买的这些东西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听到张三木打算这个月就把六蛋那孩子送去念书,家里人都惊呆了。

等张三木把今天卖掉的银子拿给他爹,分配好。

张三木这才跟他爹娘开口想要借银子的事情。

要是以往,就张三木这个人品,要是能够借得出钱来才怪。

可毕竟是他家小孙子的前途。

再说这家伙,这段时间也没有以前那好吃懒做的模样了。

“你还差多少?”

张三木挠了挠头,默默的伸出三个手指头。

张友根也没多说什么,让老婆子去把钱拿来。

王翠花,有些肉疼的去把他那个装银子的木匣子拿过来。

从里面掏出三两银子。

“老三呀!你可真想好了,要知道咱村子可就没有一户人家敢送娃去念书。这一家子共一个读书娃,那可不容易呀。”

张三木听到他娘这么说,其实这些问题他都已经纠结过了。

但他本来这辈子就没什么本事。

可是他儿子不一样 ,以前他们家,吃饱都是问题,更别提说能够赚银子。

可现在呢?

家里不但买了牛,每个月都有几两银子进账。

儿子更是,在家里一堆孩子当中,明明年纪就很小,可那几个哥哥姐姐谁都愿意听他的话。

就连家里的大人也不例外。

更何况儿子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他要是真不舍得送儿子去读书,那还真是害了他这唯一的儿子。

所以哪怕再苦再累,他都要把他儿子给供出来。

“爹娘,六蛋,那孩子你们也看到了。不送他去读书,那才是让人后悔。”

两老口也不再多说什么。

而此刻大房的房里面,张大壮夫妇俩也在商量着。

现在儿子已经是这个年纪了。

儿子又是这么个性格,要是他们儿子也能像六蛋那娃一样聪明的不像个娃。

那么他们咬咬牙,肯定也是愿意送自家的娃去念书。

毕竟这辈子做啥能有念书来的好,要是身上再考一个功名。一家人都得跟着沾光。

不过他家大蛋就是那老实的性子,之前也问过他的意见。

想去寻一个老师傅,学一学木匠的手艺。

“大壮哥,你跟三弟也跑了那么多次城里,人家六蛋都要去念书了。你也去打听打听。合适,咱就把儿子送过去。”

张大壮点了点头。

不过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暗暗的想法。

大儿子,想去学一手木匠的手艺,那肯定是好的。

可他瞧着自家老三,这段时间跟六蛋他们在一起久了,人也越来越机灵。

比大蛋每天跟在他们身边干活看起来聪明了,不知道多少。

要是他家三蛋子,也有那个天赋,这笔钱,是先紧着他家大蛋,还是他家三蛋子呢?

张大壮久违的有些失眠。

明明干了一天的活,每次一沾到枕头上就睡死了过去。

可今天晚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睡不着的还有二伯一家,毕竟家里大家,都待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都知道。

张三木想送自家儿子去念书,二伯和二伯娘当然也有自家的心思。

而他们自己这几个孩子,也就二蛋最得他们的心。

不但嘴皮子麻溜,就连做事,也是带头的那一个。

他们现在手中也有了一些钱。

大哥家,和老三家都在为自家的儿子考虑。

那他这辈子就已经这样了,总得要为自家儿子考虑考虑。

张二牛决定,等到明儿个就问一下自家二蛋想不想去念书或者是想去学手艺。

无论儿子想去干什么,趁着现在手头上好上一些了。

不过张二牛也是跟他大哥一样纠结,他的孩子是整个老张家生的最多的。

光儿子就有三个,一个闺女。

他家二蛋子是最聪明的那个,但是老四,也不差。

老五还小,倒还看不出来。

而他们家现在的情况最多也就只能供一个。

想要每个娃都去有点本领肯定是不够的。

就连张有根两口子也没睡着,毕竟这可是大事。

家里的人,纷纷在为自己的孩子打算当然是好的。

老三家就那一个儿子倒是不用纠结,该把银子花在谁身上。

可其他两个儿子可能就没那么轻松了,果然,以前的烦恼再次出现。

以前家里的儿媳妇生那么多娃那是又高兴又忧愁。

那时候忧愁的是这么多娃口粮都是个事情,养不养得起。

而现在忧愁的是这么多娃,供又供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