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事情并不简单(1/1)

朱允炆与朱允熥,都与那个位置无缘了。

此消息亦迅速传遍天下。

东宫的属官近乎绝望,黄子澄甚至泪流满面,仿佛即将失业。

朱允炆一走,黄子澄确将失业。

他身为侍读,专为太子之子授课,且仅教朱允炆。

朱允炆离去,等于断了他的生计与前途。

但无论朝臣如何反应,朱允炆与朱允熥就藩之事已成定局,无人能改。

路上,朱元璋与朱标边走边谈。

两人均未再提及朱允炆母子,话题全围绕着老九与汉中府的祭祖节展开。

“今朝乃四月初四,老九于汉中府所办祭祖节,每年此时皆热闹非凡!”

朱元璋忆起今日之期,不由提及汉中祭祖节。

“已有数载矣?闻九弟对此节极为看重,甚至令工匠休假!”

朱标亦知情,点头附和。

“老九竟欲将此节定为传统!”

“他何来诸多奇思妙想?”

朱元璋苦笑摇头。

皇室对先祖礼制极为尊崇,尤其是祭祀祭天等大事,关乎皇室形象与威严,亦是皇帝强化正统性的关键。

然老九之举,实为罕见。

实则,朱元璋对传统节日亦极重视,春节、中秋、端午、元宵、腊八、清明皆祭祖。

春节、清明、腊八之时,他还会令藩王世子归封地。

清明古已有之,亦称祭祖节,后世定于四月五日,采用新历。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多在三月,又称三月节。

它源自古人祖先信仰与春祭,极为隆重。

而汉中四月初四之祭祖节,犹如另立清明,老九之举,着实出人意料!

“此事,恐需至汉中后,当面问九弟了!”

朱标无奈摇头。

“王琛,你去安排,今晚让所有皇子皇孙来此陪膳!”

“也叫上允炆和允熥!”

朱元璋对旁侧王琛吩咐道。

“遵命!”

王琛迅速回应了一声。

“父皇怎会突然想让弟弟和侄儿们共进晚餐?”朱标好奇地问。

“侄儿们腊八前便回了封地,清明后才回京读书。

自过年后,咱们还没聚在一起好好吃个饭,今晚补上。”朱元璋随口说道,“你也来吧,图个热闹!”

朱标察觉到,朱元璋似有心事,事情并不简单。

或许与朱允炆和朱允熥即将就藩有关。

老十七刚走不久,他们也要离开,皇宫中的皇子皇孙愈发稀少。

老爷子年岁已高,谁不希望在晚年有更多子孙陪伴?

只可惜,他是皇帝,诸多事情不能随心。

当晚,奉天殿内热闹非凡。

即将就藩的朱允熥显得格外开朗,与除朱允炆外的其他皇子皇孙谈笑风生。

而朱允炆却如同被孤立,独自坐着,不知所思,无人问津,他也沉默不言。

坐在主位的朱元璋和朱标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家宴结束后,众人散去。

朱元璋今晚没有加班,待朱标等人离开后,径直回了寝宫。

国运值已存够,他原想多存些,但国运系统偶然提及大明唯一女帝朱慧英之事,让他心痒难耐,决定先推演朱匣烨的人生。

系统称朱慧英在朱匣烨扶持下才登上皇位。

他要看看,当时究竟有何内情。

“系统,今晚推演朱匣烨的一生。”

朱元璋躺于龙榻,向国运系统下令。

“推演对象朱匣烨,需耗国运值2890点!”

“已扣除2890点国运值,加载朱匣烨人生数据中……”

旋即,国运系统扣除近三千国运值,朱元璋亦迅速陷入沉睡。

“此次模拟时长:八小时!”

果然,时长惊人!

幸而我早有准备,今日提早休憩!

朱元璋闻此时长,并未诧异。

毕竟,此次耗费近三千国运值,乃历次模拟之最!

不久,梦境画面渐明,推演启动。

“你生于洪武三十年四月,父为汉王朱松,母乃徐氏,外祖为开国元勋徐达,祖乃当今圣上朱元璋,自幼为尊贵皇孙!”

“幼时记忆模糊,只记得皇祖崩逝后,父起兵夺位,击败诸敌,登基为帝,你也随之成为大明尊贵三皇子!”

“你自幼体弱,常被父带至道观。

父立祖训,皇室子嗣有灵根者,皆由皇卫道观长老抚养,至成年方归京!”

怎会如此?

这老三朱匣烨,竟与老大朱匣秋相仿,甚至更劣!

为何朱匣焌体魄强健,至朱匣烨却变此番模样?

皆为一母同胞兄弟!

差距何以如此之大?

且皇室子嗣有灵根者,竟皆需修道观!

这老九真要将老朱家与道教紧密相连吗?

“你自视有慧根,故父常伴左右。

另有一能,可视他人不可见之物,父言此为阴阳之眼!”

阴阳之眼?

朱元璋忆起国运系统之言,朱匣烨乃阴月阴日阴时降生,体质殊异,名曰阴阳体。

父亲常述定军山寂军墓之事,教诲以忠孝立身。

提及此,父亲总显落寞。

父亲乃显赫藩王,却常被文人斥为万古贼名。

身为皇族,你自知与众不同。

上位之路,纵有万般功绩,亦难逃非议。

此次,誓要改写宿命,助老九正统继位。

幼时,你体渐弱,阳气流失,皆因父亲言。

自幼靠父亲丹药维系生命,父亲亦因此闭关苦修。

修道初成,你悟因果之理。

父亲逆天改命,招致因果转嫁于你。

阴时出生,本应夭折,幸得父亲丹药续命。

忆起父亲所提寂军墓,或许藏有续命之法。

天道七年,你已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双目无神。

求父亲允你前往寂军墓,以佑大明。

朱元璋见朱匣烨此景,骇然。

此子自诞生便历劫无数,老九执着续命,道教因果何以降于稚子?

朱匣烨尚未诞生于世,却是朱元璋的亲孙子无疑。

目睹幼孙小小年纪便遭此不幸,朱元璋心痛难当,望着画面中的朱匣烨,眼眶泛红。

多么可怜的孩子!

自己已至此境,他仍心系大明,欲往寂军墓以求庇佑。

这孩子可知寂军墓意味着什么?

老九又怎忍心?

朱匣烨的意识未散,于虚无中奔跑,直至寻得光亮,冲出后却再入黑暗。

伸手一推,棺盖顿开,他再次醒来,周遭已变,身处墓中。

推开墓门,万千棺材排列有序。

他所立之处,墓室众多,凭感觉寻至父墓前,却未入内,因身后出现两位道士,乃寂军墓守陵人。

果然,朱匣烨终现寂军墓。

朱元璋虽未见朱匣烨死后老九如何运作,却见他恢复意识后所见景象。

这便是汉中寂军墓吗?

朱元璋双眼圆睁,心中震撼无以言表。

推演持续……

从老道士口中得知,当下已是昭武二十八年,自己竟沉睡了两百多年!更令人惊讶的是,身体在沉睡中持续生长,如今已是成人模样。

朱元璋目睹此景,内心震撼难以言表。

朱匣烨离世时,年仅七八岁。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过百余年,且身形已长为成人。

这便是尸王之力吗?

倘若……标儿也能有此奇遇,那该多好?

然而,朱标既非阴时出生,也无朱匣烨那般奇体。

念及此,朱元璋满心无奈。

你从寂军墓中走出,恍若隔世,游历民间,于皇卫道观中结识一小道士,其称你为老祖宗。

后经道观长老告知,方知这小道士竟是昭武大帝之女朱慧英!

朱元璋惊愕不已!

朱匣烨竟能离墓,如常人般行走于世?

这与他仍活在世上又有何异?

更令人惊讶的是,那画面中的小道士,竟是朱慧英!

此后,你携朱慧英游历四方,横跨全球。

得知她八岁便被定下婚约,因拒婚,十二岁便被道观长老带入道观,因其身具灵根。

朱家祖训,凡皇嗣有灵根者,皆可入道观修行。

朱元璋沉默不语。

望着画面中朱匣烨带着朱慧英四处游历的情景,他心中涌起一股荒诞之感。

很难想象,那个跟在朱匣烨身后,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的小道士,竟是日后大明朝唯一的女帝,凤武大帝朱慧英!

但这一切发生在老九一脉身上,似乎又理所当然。

若无这些离经叛道之事,反倒显得奇怪。

这种感觉,让朱元璋既恍惚又哭笑不得。

接下来,朱匣烨与朱慧英游历全球的诸多细节即将展现,宿主有权选择观赏,或直接跳过。

国运系统适时提醒。

“看,当然要看!”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他渴望亲眼见证这些细节,特别是朱匣烨他们周游世界的经历。

对于大明疆域之外的世界,朱元璋所知甚少。

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若有意开拓疆土,了解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自是势在必行。

“全部细节观赏,推演时长将增至两倍。”国运系统再次提醒。

“那……就挑些关键的展示给朕看吧!”

朱元璋略显无奈。

八个小时已过,若时长翻倍,便是十六个小时。

万一自己沉睡不醒,定会引发大乱。

故而,他只能退求其次,只观赏那些至关重要的细节,其余则可略过。

“好,推演继续。”

“自大明出发,你们抵达了耶路撒冷。

历经多次更迭,如今的耶路撒冷仍属大明疆土。”

不知不觉中,朱元璋已沉浸于这场游历之中。

耶路撒冷,他早已知晓其名,亦曾在大明鼎盛时期的版图上见过。

然而,对于这个地方,他既不了解,又充满好奇。

耶路撒冷,被誉为三教之城,上帝在人间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