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深林疑影(九)(1/1)
转交申请文书提交后的第三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检察院正式立案批复终于下达,这消息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落进了县刑侦大队。
梁某,因涉嫌故意杀人、非法限制人身自由、隐匿尸体等多项罪名,被明确定义为“系统性连续加重暴力犯罪”,随即被推进特案审查程序。他就像一只隐藏在黑暗角落的毒蜘蛛,用罪恶的丝线编织着恐怖的罗网,如今终于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李招娣,鉴于其供述稳定、积极协助排查被害人身份以及主动补充证据材料等表现,暂以从犯论处,并被纳入审前量刑建议讨论范围。她的行为虽有可憎之处,但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的配合,或许能成为她从轻量刑的依据。
这份批复通报到刑侦大队的那天正赶上暴雨初歇,城郊道路上的积水尚未完全退去,浑浊的积水倒映着阴沉的天空。办公楼下的院子里满是泥泞,深浅不一的脚印杂乱地分布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案件的复杂与艰辛。
程望从档案室出来时,手里稳稳地拿着一叠封存完毕的初查卷宗。队里几个年轻人正围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某个微信公众号转发的文章,那标题十分耸动:“三年三坑,桃源山林女尸案背后的黑暗链条”。
“又让媒体带节奏了?”程望站在门口,声音虽不重,但却带着一种威严,让所有人瞬间安静下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深知舆情一旦失控,将会给案件后续处理带来诸多麻烦。
“队长。”小周尴尬地起身,脸上带着一丝不安,“说是匿名消息源透露的……平台已经加急审核,但扩散挺快。现在网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讨论这个案子了。”小周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焦急,他知道事情有些棘手。
“有人擅自传话?”程望微微皱眉,目光扫视着众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他担心内部出现问题,导致消息泄露。
“不是我们。”姚明哲从楼梯口匆匆走来,身上还带着未散尽的雨气,“应该是镇上有群众看到后林沟的临时封锁线,又听说找到了‘死人’,猜来猜去猜出了大概。毕竟这么大的动静,很难不引起人们的猜测。”姚明哲的语气中带着无奈,这种情况确实难以避免。
程望缓缓点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马上对重点信息点位进行复核,尤其是李红与赵冬梅的家属沟通内容——一个字都不能泄露不该说的。一定要确保家属信息的保密性,不能让他们再受到二次伤害。”他的语气严肃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明白。”小周立刻点头,神情变得格外专注,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
“同时整理社会面舆情应对建议,配合宣传口径,禁止渲染与恐吓式解读。我们要让公众了解真相,但绝不能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程望继续吩咐道,眼神中透露出对舆情把控的决心。
“是。”姚明哲应道,眼神中同样充满了坚定。
“我们办案不是为了吓人,是为了止恶。”程望的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们的使命。
……
次日上午,县委宣传口主持召开案件舆情联合协调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包括市公安局、检察机关、政法委、网信办、公信部门代表全部到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的神情,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
会议核心有三:
一是如何稳定民众情绪,避免将个案渲染为“普遍危险”从而引发地区性恐慌。市公安局代表首先发言,他表情严肃地说道:“我们必须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让民众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避免谣言滋生。”
“没错,”网信办代表接过话茬,“但发布信息时要注意措辞,不能过于惊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二是如何把握对嫌疑人的媒体叙事界限,既不抹黑涉案人员亲属,也不制造“魔鬼化”的舆论过度。检察机关代表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媒体报道应该客观公正,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夸大其词。我们要引导媒体从法律角度进行报道,让公众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
“对,同时也要保护好涉案人员亲属的隐私,他们也是受害者。”政法委代表补充道。
三是如何利用本案的侦破成果,推进对封闭式劳务市场与非法务工中介的清查整顿。公信部门代表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管,杜绝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确实,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能让这些非法中介有可乘之机。”众人纷纷响应。
程望坐在角落里,全程未发一言,只是静静地听着,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认真记录。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每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要点。
直到会议结束时,程望被点名汇报一条核心意见。他缓缓站起身,清了清嗓子,说道:“此次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宗孤立命案,而是三年内逐步形成的封闭暴力链。”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涉案人员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在长时间熟人控制下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他们利用受害者的弱势地位,实施犯罪行为。”程望的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对犯罪行为的愤怒。
“我们不能将它归类为‘变态’‘魔鬼’,也不能用‘情杀’‘仇恨’等动机解释它。这不是简单的个体疯狂,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程望继续说道,语气坚定。
“它本质上,是底层空间中,某些人通过剥夺弱者生存选择来获取掌控感的结果。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程望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
“案件侦破只是开始,真正的治理,是如何让下一个‘梁某’无法再形成。我们要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加强监管,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程望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望。
……
刑侦队内部的总结会在案卷移交当天晚上举行。会议室里灯光有些昏暗,一张地图被重新投影到会议室墙上,那一圈圈红笔画下的封控点,如今已逐步被绿笔覆盖,仿佛在宣告着案件的逐渐明朗。
“案件整体闭环逻辑如下——”姚明哲站在前方,手中拿着激光笔,指向白板,神情专注,“梁某以劳务招募为名,诱骗多名女性至后林沟施工地,通过威胁、殴打、控制行动路径的方式限制人身自由。他就像一个恶魔,将这些无辜的女性困在自己的黑暗王国里。”
“控制时间从一周至一个月不等,根据其主观判断是否‘服从’,决定保留或杀害。他的行为毫无怜悯之心,完全将这些女性的生命当作儿戏。”姚明哲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从尸体现场看,均为窒息致死,部分附带钝器击打痕迹,说明实施者在杀人前后存在情绪失控倾向。这些痕迹是受害者挣扎的证明,也是梁某残暴行为的铁证。”姚明哲继续分析道。
“李招娣虽未参与致命行为,但明确参与了人员筛选与安置、消息封锁与物资补给,属共犯。她虽没有直接动手杀人,但她的行为同样不可原谅,是梁某罪恶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姚明哲严肃地说道。
“最早被确认受害人为李红,案发时间最晚为2020年4月,初步推定梁某的‘模式化犯罪’始于2019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线的梳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梁某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姚明哲说道。
“目前已确认被害人数四人,可能遗留未发现人员两人,继续清查历史失踪档案。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受害者,一定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姚明哲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本案闭环成立的关键点有三:尸体指认、技术勘验和供述交叉印证。这三个关键点相互支撑,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让罪犯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姚明哲强调道。
“其中供述部分的稳定性为最终定罪提供最直接佐证。正是因为李招娣等人的供述,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案件的真相。”姚明哲说道。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姚明哲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灯光将那几具法医尸检图照得格外明亮,纸上的红色标注像血丝一样弥散,仿佛在诉说着受害者们的悲惨遭遇。
程望站在最后排,安静听完,缓缓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案件调查工作的认可,同时也带着一丝沉重。
“本案所有参与干警、技术员、协勤人员将由政法委统一评议功绩,部分材料拟提交为全省典型案例。”程望语气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但我希望大家都记住,事情不是到这就结束了。我们的使命还未完成。”
“这些人是我们从泥里一铲一铲翻出来的。那泥,是我们身后的社会。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侦破案件,更是要守护社会的安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地生活。”程望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山林间。程望独自前往后林沟。山林早已被清理干净,所有掩埋点位被盖上防水布。边上竖了一块木牌,写着:“封土勘验区,请勿靠近。”
他静静地站在原地,缓缓蹲下身,把手掌贴在潮湿的泥土上。那是李红的坑位,也是最早一具被他从密封水泥下挖出的尸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悲伤,仿佛能感受到李红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绝望。
“我们不是法官,也不是执行者。”他在心里缓缓想着,“我们只是揭开真相的人。我们的职责是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给受害者一个交代。”
“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受害者的愧疚和对正义的执着。
“只是想让埋在地下的声音,再被听见一次。让那些逝去的生命能够得到安息,让他们的冤屈能够得到伸张。”他轻轻地说着,仿佛在和地下的灵魂对话。
他站起身,望向那片逐渐被阳光晒干的山坡。三年来,无人知晓的罪恶终于被揭开,受害者的名字写入卷宗,也将写进法院的判决书。而他知道,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山林、更多的水泥、更多的死寂,需要被一层层翻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无论前方还有多少困难,他都不会退缩。
……
案卷编号:cx - 551
定性:系统性连续加重犯罪
状态:结案,移交起诉
审理时间:待定
嫌疑人:梁某、李招娣
受害人:李红、赵冬梅、张小雨、沈丽(确名待补)
地点:桃源县后林沟
——
当晚,程望回到办公室,一言未发。他默默地走到白板前,把那张白板擦干净,只留下一个词——“失声者”。
他凝视着这个词,在心底轻声说:“我们不为正义——我们为‘未被说出’的那一部分,活着。我们要让那些被黑暗吞噬的声音重新被听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和保护。”
本案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