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夜袭惊变·谁为棋手(1/1)

夜漏十刻的更声刚落,苏婉儿便听见房梁传来细若蚊蝇的木楔松动声。

她垂眸盯着茶盏里晃动的倒影,指尖在桌案下轻轻叩了三下——这是与小桃约好的暗号。

东厢传来炭盆拖行的声响,窗纸外的黑影果然顿了顿。

苏婉儿起身时带翻了茶盏,青瓷碎片落在地上的脆响混着她刻意放重的脚步声,直往床榻方向去。

待确定那道影子顺着房梁滑向檐角,她迅速闪进妆阁,反手扣上暗锁。

"吱呀——"

门闩断裂的声响比预想中更狠,苏婉儿隔着妆阁的镂空雕花,看见一道玄色身影破窗而入。

那人蒙着面巾,腰间悬着带鞘短刀,目光扫过空无一人的床榻时,喉间发出低哑的闷哼。

月光从破窗漏进来,照见他靴底沾着的细沙——正是苏婉儿白日里撒在房梁下的。

"拿下!"

院外突然炸开一声断喝,王敬之的声音混着火把噼啪声撞进窗来。

玄衣人转身欲逃,却见庭院四角同时窜起火把,二十余护卫持长戟围作半圆,甲胄在火光里泛着冷铁的光。

他咬着牙抽出短刀,刀尖刚挑开半幅床帐,院门口又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杜鸿渐从影壁后转出,手里的绊马索还在滴血。

"将军早说过,苏娘子的院子是铁桶。"杜鸿渐拍了拍腰间的铜铃,声音里浸着冰碴,"您这刺客当得,倒比我家护院还熟路。"

玄衣人瞳孔骤缩,突然挥刀割断自己左手小指。

鲜血溅在地上的瞬间,他仰头灌下什么,喉结剧烈滚动两下,嘴角便溢出黑血。

苏婉儿从妆阁出来时,正见他踉跄着撞向廊柱,最后一句话混着血沫喷在青砖上:"夫人好手段......但棋局终归要有人落子。"

"追毒!"苏婉儿蹲下身,指尖沾了点黑血凑到鼻端。

药味里混着极淡的马钱子苦,她皱起眉,"不是江湖散药,是军中特制的见血封喉。"

王敬之的火把凑近刺客面容,月光下那张脸青灰如纸,眉骨处有道旧疤从左额贯到下颌。"这道伤......"他突然顿住,"像极了范阳军里的箭疮。

当年安禄山平奚族叛乱时,亲兵队每人都要在箭术考核里过三关,中箭留疤的不在少数。"

苏婉儿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早让杜鸿渐查过弩机暗格,那本登记册上"范阳"二字还烫着她的指尖,此刻看着刺客眉骨的旧疤,所有线索突然串成一条线。"去取盆温水。"她对小桃道,"把他的靴子脱了。"

温水浇在刺客靴底,混着泥沙的水迹里渐渐显出模糊的印记——是半枚狼头图腾。

苏婉儿盯着那图腾,想起系统前日兑换的《边军舆图》里,范阳节度使牙兵的靴底正是刻着狼头纹。"军中死士。"她站起身,裙角扫过刺客染血的衣襟,"田承嗣的人。"

王敬之握紧了腰间的鱼符。

他本是监察御史,暂代兵部左司郎中不过月余,却早看出苏婉儿布局的狠辣——前日让他送的"郭"字密信,该是递到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手里;那封"亨"字暗纹的,怕已在太子李亨案头焐了半日。"娘子打算如何?"

"明日去兵部。"苏婉儿的声音像浸了霜的刀,"把刺客画像和供词副本交给杜郎。"她转向杜鸿渐,"你亲自跑一趟,务必在巳时前送到郭令公府。

田承嗣若真要动,郭子仪比谁都坐不住——范阳是他的旧部,狼头纹的死士出现在长安,他能忍?"

杜鸿渐抱拳应下,袖中露出半截未拆的密报。

苏婉儿扫了一眼,见他耳尖发红,便知是前夜自己让他查的田承嗣粮草动向。"别急。"她温声补了句,"等郭令公的回信到了,再动粮草的事。"

第二日卯时三刻,苏婉儿的马车停在兵部衙门前。

她递了名帖,门房见是苏氏的朱漆木牌,忙不迭引着往偏厅去。

杜鸿渐早已候在厅里,案上摆着封未拆的信,火漆印着"汾阳王"的麒麟纹——郭子仪的回信到了。

"太子昨夜召郭令公进宫。"杜鸿渐压低声音,"听值房的老张说,殿里烛火亮到三更,今早左藏库拨了三千石军粮往北疆。"

苏婉儿展开信笺,郭子仪的字迹如老松盘根:"狼头纹死士,确属范阳旧部。

承嗣此举,或为试探中枢底线。"她将信笺投入炭盆,火苗舔过"范阳"二字时,突然想起田承嗣今早送来的帖子——檀香木匣里躺着道歉书,还有三千石粮草的地契。

"他这是怕了。"她捏着地契笑出声,"怕郭令公借题发挥,怕太子起了疑心,更怕我苏氏把水搅得更浑。"可笑意未达眼底,她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雪,突然想起刺客临终前那句"棋局终归要有人落子"。

真正的棋局,从来不在长安的瓦舍朱门里。

当夜,苏婉儿在书房铺开《河北道舆图》。

烛火映着她笔下的朱笔,在幽州、范阳、平卢三地画了三个圈,又在檀州的位置点了枚朱砂——那是安禄山起兵时囤积粮草的老巢。"真正的棋盘,在幽州。"她对着地图低语,"田承嗣不过是枚过河卒,后面的执棋人......"

"夫人!"

急促的脚步声撞开院门,小桃的声音带着哭腔:"边军急报!"

苏婉儿转身时碰翻了烛台,火星溅在舆图边缘,将"幽州"二字烧出个焦黑的洞。

小厮跪在前厅,怀里的羊皮卷还沾着马汗:"幽州军报,昨夜戌时,渔阳郡突现不明旗号的骑兵,烧了三处粮栈......"

她接过军报的手在抖,烛火在纸页上投下摇晃的影,映得"叛军踪迹"四个字像要跳出纸面。

窗外的雪越下越急,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恍惚间竟像极了千军万马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