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思想之城要来了,天下只有一个声音!(1/1)
李睿没有等陆远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声音中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
“是他们。”
“是那些所谓的乡贤,是那些盘根错节的宗族,是那些读了几本破书,就自以为是人上人的士族!”
“朕收的税,经过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百姓手里的,还有多少?朕颁布的善政,到了他们那里,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们,才是那些地方真正的皇帝!他们把持着土地,把持着舆论,把持着宗法!他们决定着一个村,一个镇所有人的生死!”
“朕杀的,不过是他们浮在水面上的代表人物。可他们的根,就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这片土壤还在,他们就永远杀不绝!”
陆远听得心神剧震,他从未想过,陛下会从国子监士子闹事,联想到如此深远的问题。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策!
李睿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愤怒,只剩下一种如渊似海的深邃。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昭阳新城,是为了圈禁藩王,解决物理上的割据。
那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建造一座新的“思想之城”,来彻底铲除士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
“传朕旨意。”
李睿的声音,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寒冰铸就。
“明日,朕要在文华殿,开大朝会。”
“朕要……改一改这科举的规矩,变一变这教育的章程!”
“朕不仅要他们的命,更要断了他们的根!朕要让这天下,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朕的声音!”
“朕要让这天下,只有一个皇权,那就是朕的皇权!从县,到乡,到村,一直到每一个人的心里!”
“朕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读书,不是为了让他们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而是要让他们,走到田间地头去,走到乡野村落去!去为朕,为这大夏的万千子民,办实事!”
陆远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撼与狂热。
他知道,一场远比平定宁王之乱,远比东征倭国,还要更加猛烈,更加深刻的巨大风暴。
即将在大夏,掀起了!
而那些还沉浸在“为民请命”、“匡扶正道”的自我感动中的国子监士子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明日要面对的,将会是什么。
他们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却不知,他们已经成了新时代开启前,最先被碾碎的祭品!
……
次日。
天刚蒙蒙亮,初夏的太阳便已经迫不及待地,将灼热的气息洒向京城。
东华门外。
数百名身穿白色儒衫的国子监士子,黑压压地跪成一片,如同一片准备接受审判的白色坟场。
他们昂着头,挺着胸,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自以为是的“正义感”,仿佛自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圣人。他们坚信,自己的热血与傲骨,终将撼动天听。
炙热的阳光烘烤着青石板,热气蒸腾而上,将他们的脸庞熏得通红,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浸湿了衣领,嘴唇已经开始干裂,但没有一个人动弹。
一顶顶轿子从他们身旁经过,轿帘被悄悄掀开一角,露出一张张神色复杂的脸。
那些平日里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大臣们,此刻却像是见了瘟神一般,纷纷催促着轿夫快走,生怕沾上一点关系。
“他娘的!这群小兔崽子,是真不要命了!”一顶轿子内,兵部侍郎压低了声音,对着同僚骂道。
“读了几本破书,就真以为自己能指点江山了?陛下那是什么人?你忘了去年,那个质疑东征耗费国帑的户部主事吗?陛下只是笑了笑,第二天,他全家就整整齐齐地去了诏狱喝茶,到现在还没出来呢!”
“嘘!小声点!你想被那些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听见吗?”
“可……可这事要是闹大了,士林清议汹涌,天下悠悠众口,史书上,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怕是也要落个‘谄媚君上,缄默不言’的骂名啊!遗臭万年!”
官员们心中叫苦不迭,如坐针毡。
他们怕李睿,怕得要死。那是一种深入骨髓,见过血的恐惧。
可他们也怕那支看不见摸不着的笔杆子。那能杀人于无形,能让一个家族数百年都抬不起头的骂名。
这两头,哪一头都得罪不起!
一时间,整个京城官场,都弥漫着一股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气息。
文华殿。
李睿依旧是一身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平静得如同一口古井,仿佛对宫门外那数百个“定时炸弹”一无所知。
他越是平静,底下站着的文武百官,心里就越是发毛。
所有人都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连呼吸都刻意放缓,生怕成为第一个被陛下抓出来开刀的倒霉蛋。
朝会开始,气氛压抑得可怕。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身影,颤巍巍地从文臣队列中走了出来。
是礼部尚书,孔明礼。
一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队列前方的首辅于谦,都几不可查地皱了下眉头。
这老头子,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乃是士林领袖,他该不会是要为那帮学生求情吧?
那可就是火上浇油了!
孔明礼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子老臣的倔强。
“陛下,东华门外,国子监数百士子聚集跪谏,阻碍宫门,妄议朝政,已然触犯国法!”
他一开口,就先给那帮学生定了性。
不少官员暗暗松了口气,就连几个武将都露出了“算你识相”的表情。
看来这老头还没糊涂。
然而,龙椅上的李睿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似乎在等着他的下文。
孔明礼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倭寇之行,人神共愤!陛下天威,荡平贼寇,乃是为我大夏万千枉死之百姓复仇,功在千秋!老臣虽迂腐,却也知晓何为大义!”
“那帮学生,不过是读了几本圣贤书,便不分黑白纲常,不知人间疾苦,不明家国大恨!其言可鄙!其行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