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甄嬛传-昆曲魅音余莺儿61(1/1)
寅时三刻,养心殿的烛火还亮着。
弘历捧着奏折站在殿外,听着里头传来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他今日特意熏了安神的沉水香,连袖口都熏得暖融融的——皇阿玛最近最受不得寒气。
“宝郡王到了?”高毋庸掀开帘子,眼底带着疲惫的血丝,“皇上刚服了药,您……”
“本王带了个方士来。”弘历侧身露出身后着道袍的老者,“龙虎山张天师的嫡传弟子,最擅调理虚症。”
殿内忽然传来茶盏碎裂的声响,紧接着是胤禛沙哑的嗓音:“老四进来。”
丹炉摆在养心殿西暖阁,青铜兽首吐着袅袅青烟。
“此丹以朱砂为君,佐以南海珍珠粉……”老道捧着锦盒滔滔不绝。
胤禛靠在榻上,蜡黄的脸上泛起病态的潮红。他望着丹丸上那层金箔,忽然问道:“弘历试过了?”
“儿臣自是连服七日。”弘历挽起袖口露出手腕,“太医院昨日请脉,说儿臣气血比先前还旺。”他腕间确实透着血色,但那是他用药逼出来的。
当夜,第一颗金丹入了龙腹。
自之后胤禛感觉丹药确实神奇,总能提起他的心神,所以很多外地来的印匣,本该是皇帝亲启的火漆,逐渐程到了弘历的案头。
养心殿的鎏金香炉里,朱砂混着麝香的味道终日不散。
胤禛斜倚在明黄软枕上,指尖捻着新炼的"九转还魂丹"。丹丸表面的金箔映着他凹陷的眼窝,竟显出几分诡异的血色。
“皇上,该进丹了。”高毋庸捧着温热的黄酒跪在榻前。
胤禛仰头吞下丹丸,喉结滚动间,忽见弘历捧着奏折站在珠帘外。晨光透过帘子,将青年颀长的身影投在丹炉上,竟与炉身雕刻的蟠龙纹重叠在一起。
“甘肃的折子……”胤禛揉了揉太阳穴,“你看着办吧。”
宝郡王府的书房彻夜通明。
弘历执起朱笔,在甘肃布政使的调任奏请上画了个圈,又蘸着朱砂在旁边批了“准”字。
“王爷,张天师求见。”王钦在门外低声道。
老道士进来时带着一身丹砂味:“皇上今日又服了三颗金丹。”他从袖中取出个锦囊,“这是新炼的‘五石散’,服后精神焕发,只是……”
“只是什么?”
“久服伤元。”老道低头,“最多三个月……”
弘历将锦囊收入袖中,忽然想起今早太医令闪烁的眼神。看来太医院那群老狐狸,也看出龙体衰败之象了。
良久,弘历道:“无碍,相信皇阿玛也是喜欢这种感觉的。”
腊月初八,京城落了今冬第一场雪。
弘历踩着积雪往养心殿去,身后小太监捧着厚厚一摞批好的奏折。途径瑶光殿时,他看见余莺儿正倚在窗边煮茶,雪光映着她嫣红的唇色,美得像幅画。
“王爷不进去请安?”王钦小声问。
弘历摇摇头。自从皇阿玛开始服丹,露出颓势开始她就似乎安排好了自己期待的后续,然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她不再过问他的事情,连最爱的昆曲都不唱了,整日只是对着本黄历写写画画。
养心殿里,胤禛正对着铜镜拔白发。见弘历进来,竟恍惚唤了声:“瑶姬你来看我了吗?”
“是儿臣,”弘历不动声色地扶住他,“河南巡抚上了治水的折子……”
“你定吧。”胤禛摆摆手,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沾着点点猩红,“朕近日总梦见先帝……你说,是不是该修修陵寝了?”
弘历跪着替他抚背,指尖触到嶙峋的脊骨。不过月余,龙袍下的身躯竟消瘦如斯。
“皇阿玛万寿无疆……”他声音哽咽,眼底却一片清明,“何必想这些。”
胤禛枯瘦的手指突然抓住他的手腕:“老四,你说……你皇额娘为什么不愿见朕了?”龙袍袖口沾着药渍,那双曾经执掌天下的手如今颤抖得厉害,“她是嫌弃朕现在这副模样了吗?”
弘历低头看着胤禛手背上的这两天因为干瘦出现的斑纹,温声劝慰:“皇额娘前阵子染了风寒,太医说要静养。她不见您,是怕过了病气给您。”
胤禛絮叨道你皇额娘怕苦又怕痛的,你好好哄她吃药呀,早点好了我也能放心……
弘历敷衍着说道他和余莺儿如何般配,胤禛满意地听着,没注意到弘历嘴角僵硬的弧度。
“……她总嫌朕批折子不理她,这回好了,有你为朕分忧”胤禛还在念叨,“你告诉她,等朕好了,带她去江南看桃花……”
弘历温顺地应着,“儿臣一定把话带到。”他替胤禛掖好被角,离开养心殿。
弘历站在丹陛上远眺瑶光殿的方向,忽然轻笑出声。多可笑啊,皇阿玛她现在就是不想见您的,您多久没照镜子了呢?您的风采全然不如去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