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真是一位大儒(1/1)
周宸立刻挺了挺胸膛:
“你是这么觉得的?”
江思月点头。
周宸想了想,便道:
“成吧。
那我就好好读书,争取考一个功名出来!”
这个时候,闵岚英已经收拾好了羊肉。
让何伯端着一个汤锅子过来。
听见两人在谈论读书科考的事,立马插嘴道:
“我这次来正巧也是跟你说这事儿的。”
她看着周宸。
“还记不记得国子监的宴老?
昨日我跟邓知府去看过他了。”
江思月看何伯端着汤锅有点吃力,赶紧起身帮忙接过。
何伯道了声谢。
又转回去拿小炭炉,并碗筷酱料等物。
就听闵岚英接着说:
“他老人家虽然退下来了,但是闲不住。
想收几个学生。
我想着正好你不是要读书科考?
就跟宴老说了一下,让你去试试。”
江思月看着何伯忙来忙去的布锅。
心想天下哪有这么正好的事?
怕不是闵岚英为了自己的儿子特意请人家来的吧!
这么想着呢。
闵岚英突然转过头来问江思月:
“江娘子家有没有正在读书的后生?
要是合适的话,也可以一并去试试。”
江思月想了想,道:
“我家侄儿倒是正在草堂书斋读书。
但他才开蒙不久。
年前刚升入进学班学习经史,恐怕入不了老先生的眼。”
哪知闵岚英继续劝说:
“去试试吧。
宴老这次不是心血来潮随便教两个学生。
是真准备开个学堂。
寻找跟他有眼缘的学生,准备好好教几个得意学子来呢。”
看吧看吧。
为了给自己儿子铺路,还不让他轻易察觉。
这位娘亲也是拼了。
“行,那我回头跟我大哥大嫂商量一下。
再问问侄儿是什么意思。”
闵岚英要是想给自家儿子找陪读。
肯定也不会找勇儿这样的。
至少年龄应该差的不这么多。
但人家郡主盛情邀请。
也不好直接回绝。
左不过是去凑个数,就让勇儿去试一试。
全当锻炼胆量了!
要知道宴老可是享誉大夏的大儒。
就算入不了选,去见一见也够学子们吹一辈子了!
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江思月承了闵岚英的情,觉得还有必要帮她督促一下不够上进的儿子。
“周公子可得要好好准备着。
闵夫人跟宴老是旧识。
你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可不要让闵夫人失望!”
周宸已经塞了满嘴的烫羊肉。
心不在焉的答应着:
“放心放心。
只要我周宸愿意做的事。
还没有做不成的呢!”
江思月差点就没忍住翻白眼。
切!
这也太说大话了吧。
要是真有他说的这么厉害。
怎么还斗不过他那继母岳彩蝶?
只是这些江思月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
榕树镇的茶馆里。
宋颖儿也得到了宴老要开始收徒的消息。
她早就散了大把的银子关注此事。
这会儿是断不会放过这种消息的。
她打听了宴承宣收徒的时间和地点。
赶紧付了银子匆匆回家。
本是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杨子玉。
好博得他的信任。
没想到一进门,竟然迎面撞上一脸黑气的杨婆子!
最近天气回暖,冰雪消融。
各家各户都开始整理家里的田地。
杨婆子的苦日子又来了!
她在地里忙活了半天。
回来却看到的是冷锅冷灶。
正读书的儿子抱怨不止:
“娘,现在都什么时辰了?
你怎么还不做饭!
我读了一上午书,腹中饥饿。
如今已经有点头晕眼花。
您快些做点吃的来吧。”
杨婆子累的浑身酸痛。
本来就一肚子委屈,这会儿全爆发了。
“要吃饭怎么不自己做!
还有你那个媳妇儿!
娶回来当摆设的吗?
见天介不见人。
更别说干活了!
你到底是娶的媳妇还是娶的祖宗啊?”
杨子玉知道宋颖儿是给他张罗拜师的事了。
也没顺着杨婆子的意思:
“娘。
颖儿自有颖儿的事情要忙。
你赶紧帮儿子做点吃的。
素面还是炒菜都不拘,我已经饿的快晕了。”
他现在已经没得挑了。
以前在县学的时候。
他还能准点去吃个食堂。
可现在家里拮据,交不起束修。
而且他休妻另娶这件事已经在学校传开了。
他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找了夫子办了休学。
快下场的时候去书院报名就成。
杨婆子也是一时累的狠了。
可也不想真饿着自家儿子。
毕竟她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杨子玉了。
“你先等一会儿。
我去给你煮碗素面来。”
杨婆子放下农具,手都懒得洗,直接去了厨房。
杨子玉又转身回了他的书房。
宋颖儿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
“夫君!”
她隔着大门就喊了一声。
然而刚回到书房的杨子玉没搭理她。
倒是在厨房的杨婆子拎着锅勺就出来了。
“你这是又上哪儿了这是?
家里活多的一大堆。
你还整天着不着家!
出去又去哪儿鬼混去了这是!”
杨婆子满心的委屈。
别人家娶媳妇那是娶了个干活的机器。
她家这个就只知道吃饭睡觉。
酱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而且还整天介往外跑。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耐不住寂寞出去偷汉子呢。
杨婆子下地干活的时候已经听见有人在议论杨家的新媳妇不正干了。
劈头就挨了一顿骂。
宋颖儿倒是淡定:
“娘。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我给玉郎找夫子去了!”
杨婆子一点儿都不相信。
“找夫子找夫子。
你年前就说要找夫子!
结果这天天往外跑也不见动静。
我看你就是不想干活跑出去躲清闲了!”
宋颖儿翻了个白眼。
无知村妇!
整天就只有眼前这点家务小事。
“你以为国子监的大儒那么好见呐?
我不得到处打点查问消息啊!”
杨婆子叉着腰骂骂咧咧。
她如今已经不怕宋颖儿拿曹氏的死说事了。
别的她不管。
反正儿媳妇娶回来就是给家里做活生孩子的。
没有像宋氏这种整天往外跑的!
“你今天说破天去也没有用。
时辰不早了。
子玉需要吃饭。
你去赶紧去给煮碗素面,顺便再炒两个菜!”
她有多久。
没享受过别人给做饭的待遇了。
她可是家里的长辈!
怎么还整天伺候小辈穿衣吃饭!
宋颖儿不以为意。
对着杨子玉的书房门喊了一声:
“夫君。
我已经打听到那位大儒的住处了。
而且听说他最近在收学生。”
书房的门“唰”一声开了。
杨子玉整个人红光满面的冲了出来。
“你说的可是真的?
知不知道是哪位大儒!”
国子监,可是大夏最高的学府。
天下学子无不向往之。
能在里头任教的大儒肯定也是名满天下。
只要是读书的必定无人不知。
他也是想试探一下宋颖儿是不是在骗他。
宋颖儿呵呵一笑。
这事儿她还真打听到了,于是朱唇轻启,道:
“听说是姓宴。
以前曾任国子监的祭酒。
如今年近大了,致仕还乡。
就在咱们安阳县。”
杨子玉瞪圆了眼。
这位宴承宣宴老,可是安阳县所有读书人的榜样。
据说他年少成名。
不到三十就考中进士,位列三甲。
后在国子监任教数十载,教授学生无数。
“真是一位大儒啊!”
他惊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