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求恩典(1/1)

高县令立刻摸了摸肚子。

“江娘子盛情相邀,却之不恭。

那就……一起吧。”

他连日赶路,很久都没好好吃上一顿了。

而且邓知府还特意提点他,要跟江娘子这种义商多多交流。

如今刚好是个机会。

闵岚英也道:

”上次在江娘子家吃的中秋家宴,很有乡土风味。

宸儿还念念不忘。

可惜我到了安阳就直接跟着邓知府他们过来了。

不曾叫着宸儿一起。”

江思月:……

本来就只是客气一下的。

没想到两人竟然都这么不客气。

江母一看这两个大人物都要留下来吃饭。

赶忙跟王氏又单独支了一桌。

让枝儿单独炒了几个菜。

高思远和闵岚英都是赶了好几天的路。

才到安阳县就被知府大人带到下河村来了。

肚子早已饿的前胸贴着后背。

看见热菜热饭端上来,也不跟主人家客气。

拿起筷子来就吃。

江思月和田村长作陪。

本来还担心找不着话题气氛尴尬。

可看两人干饭干的热火朝天,也没有心思说话。

瞬间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口气没松多久。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两人就吃饱了。

闵岚英放下筷子,很欣赏的看着高思远:

“没想到高大人一个文人,吃饭也这么利索。

你们不都是附庸风雅,讲究细嚼慢咽吗?”

她是个武将。

在西北戍边时经常风餐露宿,食不定时。

有时饭吃到一半就有敌军来袭。

不赶紧吃饱可能到死都得饿着肚子。

因此养成了吃饭快速的习惯。

可没想到高思远一个科举出身的官员,竟然也这般迅速。

高思远很斯文的拿出手帕来擦嘴。

回道:

“在下寒门出身,苦读十数载才考中进士。

平日读书辛苦。

哪有时间细嚼慢咽。”

田村长赶紧插话:

“高大人高风亮节,定能体会百姓疾苦。

咱们安阳县由您来做这个知县,定是百姓之幸啊!”

以后他就是安阳县的父母官。

可得好好奉承着。

高思远呵呵笑了:

“老村长不用给我戴高帽。

在下才刚来,官牒都还没来得及兑换呢。

算不得官。”

说着就对田村长和江思月拱了拱手:

“老村长,江娘子。

高某初来乍到,不了解安阳县情况。

对庶务也是一知半解。

以后若是遇到棘手之事,还请两位不要保留,鼎力支持。”

田村长赶紧点头。

“那是必须的。

当村长的有这个责任。”

江思月也跟着点头:

“高大人不必跟我们客气。

若是真有我们能帮上忙的,是我们的荣幸。”

说着端起了面前的茶杯。

“高大人知道我是经商的,平日银钱往来,货物运送啥的。

少不得要跟官府打交道。

也请高大人多多支持。”

经过康县令这件事,她更认识到跟官府打交道的重要性。

这位高大人虽然年轻。

但看脾气秉性应当是个可交之人。

江思月也愿意跟他交好。

高思远闻言也端起了茶杯:

“江娘子可是知府大人亲自认证的义商。

只要是利于本县的发展,高某自然会与行方便。”

两人说着各自喝掉了杯中之水。

也不介意是茶还是酒了。

高思远放下茶杯,又说:

“我在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就听说朝廷普及了压水机。

可减轻人力自动上水。

没想到竟是江娘子造出来的!”

他说着叹了口气。

“高某也是农户出身,深知百姓疾苦。

这几年大旱蔓延,大夏许多地方灾情严重。

有了这节省人力的压水机,的确灌溉方便。

但现在旱情愈演愈烈。

许多地方的井都干了。

就算是安了压水机,也于事无补啊!”

他在翰林院的庶务馆,学的就是处理政务之道。

各地呈送的政报也看过了。

很是为农人们忧心。

江思月想了想,于是问田村长。

“田大伯。

咱们村浇地那口深井,水位怎么样?”

田村长摇头:

“去年秋冬两季又没怎么下雨,虽然还有些水。

但已经下降了很多了。

也不知还能不能坚持到春种。”

说起这个。

老村长就愁的拧紧了眉头。

虽说现在有江家的作坊,村民们好歹有个进项。

但他们毕竟是农民。

要种地要吃饭。

现在井里的水位一直在下降,也不知道今年光景会怎么样。

江思月又问:

“那清水河的水位怎么样?”

田村长又回:

“河里水位也下降的厉害。

但好歹还有一些。

上河村已经打算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

但是河水水位太低了。

要真引水浇田的话,工程量太大!”

他摇着头。

觉得实现起来太困难。

江思月心里有了些计较。

于是跟高思远说:

“大人,其实压水机不是我一个人造出来的。

我只大体画了个原理图。

实际安装调试都是木匠李青山操作的。”

说着就叫旁边桌上的杰子把李木匠叫了过来。

高思远看了他一眼,然后道:

“还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有这么好的手艺,你怎么没参加朝廷的百工考试。”

那取消匠人籍制度,广泛吸纳百工人才的政令。

还是他们这帮新入仕的进士提出来的呢。

李青山道:

‘已经报了名了,马上就要参加县考。”

高思远点了点头。

以为江思月就是想让他混个脸熟。

没想到她却继续说:

“我倒还知道有另一项取水利器,但是体量比压水机大很多。

做起来也十分复杂。

高大人如果支持,我可以跟李大哥再试一试。

若是成了,可解决清水河水位太低的难题。”

田村长和高思远都是眼前一亮。

“果真有这样的东西?”

江思月道:

“我只知道理论,可以把草图画出来。

但是能不能做得出,还是看李大哥的能耐。”

两人于是又将目光转向李木匠,期待的看着他。

李青山表情冷静:

“那就试试看吧。”

反正他给江思月做东西也不是一次了。

到目前为止还都是成功的。

高思远很高兴。

没想到他还没正式上任,就差不多有功绩在身了。

“你们只管放手去做。

需要什么就叫田村长去县衙报备,我会尽力为你们争取。”

江思月笑道:

“其实也用不了什么东西。

一堆木料足矣。

就是看李大哥能不能巧夺天工,把它们组装成我想要的样子。”

高思远想了想,又道:

“如果真能帮着解决旱情,我必向朝廷给二位请功。

绝不会出现康县令那种情况。

你们要是还有别的要求,也可以一并跟我提出。

我看看能不能给二位申请。”

李木匠刚要摇头。

就听江思月说:

“都是为百姓福祉,其实也没什么好要求的。

但是李大哥马上要参加百工考试。

要是能将水车做出来,大人可不可以许他一个恩典?”

李木匠一听。

很是感动。

她这是担心封家的父子俩对他不利。

高思远有些为难。

“我虽是一县父母官,但于百工之道却不了解,怕是……”

他以为江思月是叫他给李青山直接通过。

江思月赶紧解释:

“也不是什么特别恩典,就是希望考试的时候高大人能够多关注一下。

而且最好将考试作品和成绩公开透明。”

高思远有点不太理解。

江思月于是小声解释:

“李大哥因为一些事曾跟本县的工匠主考官产生些矛盾。

我是怕他公报私仇。”

高思远这就恍然了:

“这个好说,只要有本官在,保证本次考试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