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世界三:职场与家庭的纠纷49(1/1)

"妈妈,是周叔叔吗?"晓晓一边写作业一边问。

"嗯,周叔叔请妈妈去参加一个会议。"林雅熟练地刮着鱼鳞。

"周叔叔人真好,上次还送我那本《安徒生童话》。"晓晓歪着头,"妈妈,为什么你不和周叔叔结婚呢?小芳说她妈妈要是死了,爸爸就会给她找个新妈妈..."

锅铲"当啷"一声掉在灶台上。林雅深吸一口气,转身蹲到女儿面前:"晓晓,妈妈不会和任何人结婚。妈妈有你就够了,明白吗?"

"可是..."晓晓眨着大眼睛,"小芳说每个孩子都要有爸爸..."

林雅将女儿搂进怀里,心中泛起酸楚。这些年,她尽力给晓晓双倍的爱,却终究无法填补父亲缺席的空白。

"晓晓,"她轻声说,"你有爸爸,只是爸爸住在广州。而妈妈...妈妈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不想再试了。妈妈现在很幸福,真的。"

晓晓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注意力很快被锅里飘出的香味吸引:"妈妈,鱼要糊了!"

晚饭后,林雅给周明回了电话,婉拒了红房子西餐厅的邀约,但同意参加座谈会。挂断电话,她望着窗外的夜色出神。这三年来,不是没有人向她示好——局里的单身男同事、合作企业的经理、甚至晓晓同学的离异父亲...但她始终无法迈出那一步。

志远的背叛像一根刺,深深扎在她心里。更重要的是,她不想让晓晓再次经历家庭变故的伤害。现在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至少安稳可控。

周末,林雅带着晓晓去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买书。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书店里的书籍种类越来越丰富,甚至能看到一些外文原版书。

"妈妈,我要那本《十万个为什么》!"晓晓兴奋地指着书架。

正当林雅伸手去取时,另一只修长的手也同时碰到了书脊。她转头,对上了一双含笑的眼睛——周明。

"周老师?这么巧。"林雅有些惊讶。

"我来买些参考书。"周明笑着松开手,"看来晓晓也喜欢科普读物?"

"周叔叔好!"晓晓乖巧地问好,眼睛却一直盯着那本书。

周明会意地将书取下来递给晓晓:"送给你,当作提前的生日礼物。"

"这怎么好意思..."林雅连忙推辞。

"就当是感谢你答应参加座谈会。"周明眨眨眼,"对了,我女儿从北京寄来一些旧衣服,晓晓应该能穿。要不一会去我家拿?"

看着晓晓期待的眼神,林雅只好答应。周明的家在社科院宿舍区,两室一厅的单元房收拾得干净整洁,书架上摆满了中外书籍。

"随便坐,我去泡茶。"周明招呼道。

晓晓好奇地打量着客厅墙上的照片:"周叔叔,这是你的孩子们吗?"

"是啊,这是哥哥周涛,在北京上大学;这是姐姐周雪,在西安读高中。"周明端着茶盘走过来,"他们都比你大很多。"

林雅注意到,所有照片里都没有周明已故妻子的身影。似乎是察觉到她的目光,周明轻声解释:"孩子们的母亲...走后,我就把她的照片都收起来了。怕孩子们看了难过。"

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三人之间投下斑驳的光影。一时间,屋里只剩下茶杯轻碰的声响。

"妈妈,"晓晓突然打破沉默,"周叔叔家的沙发比我们家的舒服!"

周明大笑:"那晓晓以后常来玩好不好?"

"好!"晓晓不假思索地回答,然后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看向妈妈,"可以吗,妈妈?"

林雅无奈地点头,心中却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这个家里,有书,有茶,有阳光,还有周明温和的笑声...一切都那么舒适自然,仿佛她们本就属于这里。

但她很快掐灭了这个念头。经历过婚姻的失败,她比谁都清楚,表面的和谐下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更何况,她不再是那个为爱情冲动的年轻女孩了,她现在是一个母亲,每一步决定都要以晓晓的福祉为先。

临走时,周明执意送她们到公交站。等车间隙,他突然说:"林雅,其实我一直很佩服你。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能在事业上取得这样的成就..."

"习惯了而已。"林雅淡淡一笑。

"我不是客套。"周明认真地看着她,"下周的座谈会,我希望你能分享真实的经历。现在很多年轻女性面临事业和家庭的抉择,你的故事会激励她们。"

公交车进站的轰鸣打断了谈话。上车前,晓晓突然回头:"周叔叔,下周我生日,你要来吃蛋糕吗?"

周明惊讶地看向林雅,后者略显尴尬地解释:"下周六晓晓七岁生日,就是几个小朋友简单庆祝一下..."

"我一定到。"周明蹲下身,平视着晓晓,"晓晓想要什么礼物?"

"我想要..."晓晓歪着头想了想,"想要周叔叔教我下象棋!照片里哥哥有象棋!"

林雅心头一震。晓晓从未见过那些照片里的象棋,这孩子是在刻意拉近和周明的距离。这个发现让她既欣慰又忧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生日那天,周明如约而至,不仅带来了精美的生日蛋糕,还有一副小巧的木质象棋。晓晓开心得小脸通红,迫不及待地要周叔叔教她下棋。

看着一老一小埋头研究棋局的温馨画面,前来参加派对的小朋友们都羡慕不已:"晓晓,你爸爸真好!"

林雅正在倒果汁的手一抖,橙汁洒在了桌布上。她张口想纠正,却见晓晓只是抿嘴笑了笑,没有否认。这个细微的反应像一根针,轻轻扎在林雅心上。

派对结束后,周明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当晓晓被邻居小朋友叫出去玩耍时,厨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林雅,"周明突然开口,"有件事我想跟你说很久了..."

"周老师,"林雅打断他,声音有些发紧,"我很珍惜我们现在的友谊。但有些界限,我不想跨越。"

周明沉默了片刻:"是因为晓晓的父亲吗?"

"不全是。"林雅将洗净的盘子擦干,"主要是我自己...我不再相信婚姻了,也不想让晓晓再经历一次家庭变故。"

"我理解。"周明轻声说,"但你不觉得,晓晓需要一个父亲的角色吗?刚才她没否认我是她爸爸..."

"那只是孩子的虚荣心!"林雅猛地抬头,眼中闪着泪光,"周老师,你是个好人,但我们真的不合适。我一个人带着晓晓过得很好,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施舍!"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周明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但他仍然保持着礼貌:"对不起,是我唐突了。我...我先走了。"

望着周明离去的背影,林雅无力地靠在厨房门上。她知道自己的反应过激了,但那种被侵犯领地的感觉让她本能地竖起了全身的刺。

"妈妈?"晓晓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小脸上写满困惑,"周叔叔怎么走了?他说好要教我下完那盘棋的..."

林雅蹲下身,轻轻抱住女儿:"周叔叔有急事。改天再教你,好吗?"

夜深人静,林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晓晓睡前的问题还在她耳边回响:"妈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其他小朋友家一样,有爸爸妈妈在一起?"

她起身走到晓晓床边,借着月光凝视女儿熟睡的小脸。孩子的愿望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复杂。她可以给晓晓优渥的物质生活,可以辅导她功课,可以陪她玩耍,却唯独给不了一个完整的家。

窗外,上海的夜空繁星点点。这座不夜城的灯火依旧璀璨,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林雅轻轻抚平晓晓踢开的被角,心中做出了决定——她不会为了填补"父亲"的空缺而勉强接受一段关系。与其让晓晓经历又一次可怕的伤害,不如让她明白,有些家庭形式虽然不同,但爱依然完整。

几天后的座谈会上,林雅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单亲母亲,我面临的挑战确实更多。但我始终相信,女性的价值不应该被婚姻状态定义。无论是选择家庭还是事业,或是两者兼顾,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活出独立的人格..."

台下掌声雷动。会后,几位年轻女同志围住她请教问题,还有人索要联系方式。林雅一一耐心解答,却在人群中看到了站在最后的周明。

等人群散去,周明走上前:"讲得很好。"

"谢谢。"林雅略显尴尬,"那天的事,我很抱歉..."

"不,是我太冒失了。"周明递给她一个信封,"这是我收集的一些德国资料,听说你要去考察,可能用得上。"

林雅接过信封,心中五味杂陈。这个男人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越界,又不疏远,让她连明确拒绝的机会都没有。

"晓晓...晓晓还是很想你。"她轻声说,"那盘没下完的棋,她一直惦记着。"

周明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我还能去看她吗?就以朋友的身份。"

林雅点点头。或许,对晓晓来说,一个稳定的"周叔叔"比一个可能再次消失的"爸爸"更重要。

六月的上海,栀子花开得正盛。林雅带着晓晓和周明一起去静安公园野餐。晓晓穿着周明送的连衣裙,像只快乐的小蝴蝶在草坪上奔跑。

"妈妈,周叔叔,快来!我发现了一只蜗牛!"

阳光下,林雅和周明相视一笑。这个非传统的"家庭"组合,在那一刻显得如此和谐自然。

或许,幸福本就没有固定模式。在这座包容万象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而林雅的篇章里,有事业,有晓晓,有朋友,有这座她深爱的城市——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