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世界三:职场与家庭的纷争19(1/1)

转机香港时,林雅打开了普丽娅给的包裹。里面是一本手工相册,记录着她在ETH的点点滴滴:实验室里的专注神情,学术报告后的灿烂笑容,圣诞夜与同学们的欢聚...最后一页夹着一封信和一张支票。信是哈桑写的:

"亲爱的林:

得知你突然要离开,我们都很不舍。这张3000美元的支票是系里几位教授凑的,作为你回国后继续研究的启动资金。记住,无论在哪里,你都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期待有一天能在国际期刊上读到你的论文。

你的朋友们"

林雅将信贴在胸口,不仅是被这一笔“巨款”震惊了,更是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情谊。窗外,一架国泰航空的班机正缓缓滑向跑道,机尾上的红色木兰花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那是回家的方向。

上海机场的喧嚣声扑面而来。林雅拖着行李快步走向国内航班转机处,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陈志远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正焦急地张望。他比两年前更瘦了,眼下有明显的青黑,但脊背依然挺得笔直。

"志远!"林雅喊出声来,嗓音因为长途飞行而嘶哑。

志远猛地转头,眼中的惊喜瞬间化为心疼。他大步跑来,接过林雅手中的行李,另一只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路上辛苦了。伯父情况稳定了些,别太担心。"

他手掌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林雅这才意识到自己有多想念这种踏实的感觉。"怎么回事?你怎么来机场了,而且我爸爸一向身体很好的,怎么突然……"

志远领着她往机场外走,声音低沉:"我刚好在这边培训,知道你要回来,就来接你,毕竟我们好久没见了。

至于伯父的事情,是王德海上个月在厂党委会上点名批评你'滞留国外不归',说你被资本主义腐蚀了。伯父当场和他争执起来,情绪激动之下..."

林雅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王德海!我都不知道这些..."

"别想这些了,我们先回家。"志远拦下一辆出租车,"先去医院。你哥哥在那儿守着。"

开往家乡的火车上,志远详细讲述了这两年的变故。王德海借着"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风头,在厂里打压所有与国外有联系的人。林雅的父亲因为女儿留学的事,被调离了技术岗位,去管后勤仓库。

"不过情况正在好转,"志远压低声音,"新来的党委书记是改革派,最近正清查王德海在之前斗争中的问题。"

窗外的华北平原已是春意盎然,田野里农民正在耕作。这与林雅记忆中瑞士精密整齐的农场截然不同,却让她眼眶发热——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故土啊。

"对了,"志远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这两年我收集的所有国外纺织技术资料,都翻译整理好了。想着你回来能用上。"

林雅翻开文件夹,里面是数百页工整的手写笔记,配有精心绘制的示意图。每一页右下角都标注着日期——志远几乎每天都在做这项工作。

"你..."她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志远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欢迎回家,小雅。"

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刺鼻而熟悉。走廊尽头,林伟正靠在长椅上打盹,听到脚步声猛地惊醒。

"小雅!"哥哥一把抱住她,胡茬扎得她脸颊生疼,"你可算回来了。"

透过医院重症室的玻璃窗,林雅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管子,原本乌黑的头发已经花白。母亲趴在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串佛珠。

"医生说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了,"林伟轻声说,"但左边身子可能不太灵便,需要长期康复。"

林雅将手掌贴在冰凉的玻璃上,泪水模糊了视线。记忆中那个总是挺直腰板的父亲,如今虚弱地躺在那里,而她竟缺席了这么久。

接下来的日子如同打仗。林雅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协助母亲照顾父亲,同时处理堆积如山的回国手续。

轻工业部派人送来慰问金,还特意说明保留她的公职身份,但具体安排要等"情况明朗"后再决定。

一周后的傍晚,林雅正在医院给父亲按摩手臂,病房门突然被推开。王德海肥胖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一网兜水果。

"老林啊,听说你好些了?"他满脸堆笑地走进来,看到林雅时笑容僵了一瞬,"哟,留学生回来啦?"

林父的脸色立刻沉下来:"王主任有事?"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老同事吗?"王德海将水果放在床头柜上,眼睛却一直打量着林雅,"小林啊,在国外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啊?"

林雅强压怒火:"学了些技术,正打算向厂里汇报。"

"哎呀,现在厂里形势不一样喽。"王德海拖长声调,"部里要求整顿,那些洋玩意儿不一定适用啊。"

林父突然挣扎着要坐起来:"王德海,你...咳咳..."

"爸!别激动!"林雅连忙扶住父亲,转头冷冷地对王德海说,"王主任,我父亲需要休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德海讪笑着退后两步:"好好,你们忙。对了,"他走到门口又回头,"小林啊,回来记得去厂办报到,有些...手续要办。"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门关上后,林父气得直捶床:"这个王八蛋...他就是来看笑话的!"

"爸,别理他。"林雅安抚道,"您现在养病要紧。"

但那天夜里,林雅辗转难眠。王德海的话像一根刺扎在心里。第二天一早,她决定去厂里探探情况。

纺织厂大门依旧挂着那个褪色的"安全生产"标语,门卫老张认出她,激动地直招手:"林技术员回来啦!听说你在国外可出息了!"

但走进厂区,林雅立刻察觉到异样——三号车间大门紧闭,机器声比从前少了许多。几个工友看到她,欲言又止地点头打招呼,随即快步走开。

厂办主任老刘见到她时表情复杂:"小林啊...唉,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我父亲病了,刘叔。而且我的留学期限本来也快到了。"

老刘左右看看,关上门低声道:"王德海正等着抓你把柄呢。上个月刚开过会,说要严查'里通外国'行为,所有留学回来的人都要接受审查。"

"审查?"林雅皱眉,"我是部里公派的,手续齐全。"

"唉,说是这么说..."老刘欲言又止,"你先去人事科报到吧,别说是我让你去的。"

人事科的小吴是林雅高中同学,悄悄告诉她:"王德海下令冻结了你的工资和职称评定,说要等'政治审查'通过再说。"

"什么政治审查?"

"就是你有没有被西方洗脑啊,有没有泄露国家机密啊之类的。"小吴压低声音,"别担心,新来的党委书记很开明,这事还有转圜余地。"

走出人事科,林雅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技术科办公室。透过玻璃窗,她看到志远正伏案工作,桌上堆满了图纸和英文资料。他瘦了,眉间的川字纹更深了,但专注的神情依然如故。

轻轻敲门,志远抬头时眼中的惊喜让林雅心头一暖。

"怎么来了?"他连忙起身,倒了一杯热水给她。

林雅将人事科的事说了,志远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个王德海,真是阴魂不散。"他走到门口张望一下,关上门,"不过他的好日子快到头了。新来的郑书记正在调查他贪污和文革期间迫害老干部的问题。"

"那我的事..."

"再忍忍。"志远握住她的手,"等王德海倒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林雅看着桌上那些英文资料:"你在做什么?"

"翻译你寄回来的技术文档。"志远眼中闪着光,"我和几个年轻技术员偷偷组了个学习小组,研究怎么改进厂里的老设备。就等你回来主持大局呢。"

这一刻,林雅突然明白了自己回国的意义。无论有多少阻挠,多少不公,这里才是她施展所学的地方。这些默默努力的工友们,这个满目疮痍却顽强运转的工厂,还有眼前这个始终坚守的男孩——这才是她的根。

"志远,"她轻声说,"我想去看看车间。"

三号车间的景象让林雅心痛——那些五十年代的老机器仍在运转,但明显缺乏保养,断纱率比她离开前更高了。工人们看到她,纷纷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