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光明终现,天下大冶(1/1)

山谷里的笑声像生锈的铁链在骨头上摩擦,震得苏然耳鼓生疼。

他能清晰感觉到古戒在掌心发烫,那震颤频率比以往任何一次危机都要急促——不是灼烧,而是某种近乎急切的警示,像有个声音在意识深处喊:"小心他的影子!"

嬴政按在他肩头的手突然收紧,青铜剑鞘与铠甲相撞发出轻响。

这位曾挥剑扫六合的帝王眯起眼,目光如淬了冰的刀锋,顺着笑声来源一寸寸刮过熔金洞的阴影:"朕在咸阳宫见过类似的气机,当年荆轲刺秦时,殿柱后藏着的死士,便是这样的阴诡。"

青羽仙子的避瘴铃不知何时开始轻颤,铃铛上的朱砂符文泛起淡紫微光。

她指尖的符纸被捏出褶皱,忽然抬头:"苏公子,他的气息......混着腐木和龙涎香,和方才那道背影......"话未说完,熔金洞深处的黑石旁突然腾起一团黑雾。

黑雾翻涌如活物,在离地三尺处凝结成赵高的轮廓——他身上的宦官服饰染着暗红血渍,左眼蒙着块渗血的布帛,正是苏然在咸阳宫最后一次见他时的模样。

"苏然!"赵高的声音像破风箱,夹杂着金属刮擦的刺耳杂音,"你以为毁了孤的分身,就能踩着孤的尸骨立碑?"他枯瘦的手指指向苏然,指甲缝里渗出黑血,"从你带着那枚破戒指踏进章台宫的第一天,孤就在等这刻——你积累的气运,你辅佐帝王的荣耀,全是给孤做嫁衣!"

苏然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想起在秦朝时,赵高曾趁他为蒙恬调配火药时,往药炉里掺过哑药;想起沙丘宫变前夜,自己在竹简堆里发现的那封伪造的遗诏,墨迹里混着微量鹤顶红。

原来那些看似笨拙的阴谋,不过是这只老狐狸故意露出的破绽,为的是让他放松警惕,好把真正的布局藏在更深处。

"护好炼金师!"苏然低吼一声,反手握住嬴政递来的青铜剑。

古戒突然迸出金光,在众人身周凝成半透明光罩,罩壁上流转着秦篆"法"、唐楷"治"、宋隶"安"、明体"正"——正是他在各朝留下的气运印记。

青羽仙子趁机抛出三张镇邪符,符纸在空中炸成金雨,却在触及赵高时像泥牛入海,只惊得他脸上的血污微微一颤。

"没用的。"赵高咧开嘴,缺了两颗门牙的齿缝里漏出黑雾,"暗影之心的力量,早让孤的命数与这山谷同频。"他抬手一招,熔金洞壁上的各朝字迹突然扭曲,秦篆的"律"字裂成碎片,唐楷的"和"字渗出黑血,竟全被抽进他掌心的暗影之心。

苏然心口发闷,像是被人攥住了心脏——那些他亲手写就的字迹,每一道都浸着他与帝王们同饮的酒、共披的月、同熬的夜,此刻却成了敌人的养分。

"他在抽取气运!"刘伯温的算筹"啪"地断成两截。

这位总把胡须梳得整整齐齐的谋士此刻额角青筋暴起,"各朝字迹是气运锚点,若被抽干......"话未说完,玄风长老的雷火剑已带着劈啪作响的电弧斩向赵高。

老道士鬓角的白发被雷火烧得卷曲,却吼得中气十足:"管他什么锚点,先劈碎这阉竖再说!"

雷火剑擦着赵高右肩划过,在他身上留下焦黑痕迹,却没见血。

赵高反而笑出声,那笑声里多了道陌生的低沉声线:"够了。"熔金洞深处的黑影终于转过半张脸,眉骨处刻着枚银色鳞片,"你这棋子,该退场了。"

苏然的瞳孔剧烈收缩。

他终于看清那黑影的面容——与朱元璋收藏的那幅古画分毫不差:高冠博带,眉间银鳞,正是传说中能逆改天命的"天命司首座"。

而赵高此刻的表情像被线扯动的傀儡,怨毒地瞪向首座:"你说过......"

"我说过事成后让你掌天下气运。"首座的声音像冰锥刺入骨髓,"可你连个分身都护不住,留着何用?"他抬手轻弹,一道紫芒没入赵高眉心。

宦官的身体瞬间膨胀,皮肤下鼓起无数黑泡,发出类似瓷器碎裂的声响:"苏然!

救我......"话音未落,整个人炸成漫天黑雨。

黑雨溅在古戒光罩上,发出"滋滋"腐蚀声。

苏然趁机咬破舌尖,血腥味冲开脑内混沌——他想起古老炼金师说过:"气运不是死物,是人心凝聚的活火。"右手猛地按在光罩上,吼道:"嬴政!

李世民!

赵匡胤!

朱元璋!"

光罩上的字迹突然活了过来。

秦篆的"法"字化作青铜剑,劈碎逼近的黑雨;唐楷的"和"字凝成飞天飘带,卷住首座欲抬的手臂;宋隶的"安"字变成青瓷碗,接住熔金炉滴落的金液;明体的"正"字化作绣春刀,直刺首座咽喉。

首座终于变色。

他甩脱飘带,银鳞眉间渗出冷汗:"好个借气运为兵!

但你以为......"

"我以为够了。"苏然的声音里带着各朝帝王的回响——嬴政的冷硬,李世民的朗笑,赵匡胤的豪迈,朱元璋的沉肃,"他们信我,所以气运归我;我信他们,所以这活火永远不灭。"古戒突然发出刺目金光,光中浮现出各朝帝王的虚影:嬴政按剑而立,李世民持酒盏轻笑,赵匡胤拍他肩膀,朱元璋将绣春刀抛入光中。

暗影之心的紫芒开始动摇。

首座试图后退,却发现双脚被明体"正"字的金光钉在原地。

古老炼金师的灵魂突然变得清晰,他抬手按在苏然后心:"注入所有气运!

不是为修复古戒,是为护这人间清明!"

金光与紫芒在山谷中对撞。

苏然听见自己骨骼发出脆响,听见青羽仙子的避瘴铃碎成齑粉,听见嬴政的青铜剑断作两截,却也听见熔金洞壁的字迹重新变得清晰,听见远处传来百姓的笑声、学子的书声、将士的号角声。

"咔嚓——"

暗影之心碎了。

首座的身影像被风吹散的墨,最后看了苏然一眼,那眼神里有不甘,有恐惧,却独独没有得逞的癫狂。

山谷里的风突然变得温暖。

熔金炉的热气裹着青草香涌上来,苏然这才发现不知何时,黑雾早已散尽,天空蓝得像李世民送他的琉璃盏。

青羽仙子跪坐在地,颤抖着摸向自己的避瘴铃——铃铛虽碎,铃内却长出株嫩绿的草芽。

玄风长老扯下外袍擦脸,绷带下的伤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奶奶的,比当年挑了魔教总坛还痛快!"刘伯温重新捏起算筹,这次算出的卦象是"火天大有",他抚须大笑:"好!

好个天下大有!"

嬴政弯腰拾起断成两截的青铜剑,突然将剑柄递向苏然:"此剑名'定秦',当年朕用它斩过六国王旗。"他指腹擦过剑身上的缺口,"如今有了裂痕,倒更像朕这一辈子——有过暴烈,有过悔恨,却终究护得华夏一统。"

苏然接过剑,指尖触到剑身上新刻的小字,正是他当年在咸阳宫教嬴政写的楷书:"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古老炼金师的灵魂开始消散,他望着众人,眼里有欣慰,有释然:"暗影之心的根,是人心对天命的不甘。

但你们证明了......"他的目光扫过苏然,扫过嬴政,扫过青羽仙子发间的草芽,"人心若正,天命亦可改。"

最后一缕金光没入古戒。

苏然低头,看见戒指上的纹路终于完整——是条盘绕的龙,龙爪里托着颗光润的珠子,正是被净化的暗影之心。

"苏公子!"青羽仙子突然指向东方。

众人抬头,只见一轮红日正从山尖升起,金光泼在熔金洞壁的各朝字迹上,将"法和安正"四个字照得发亮,像四颗缀在华夏大地上的星。

嬴政伸手接住落在掌心的阳光,忽然低笑:"当年在章台宫,你说'天下之势,分久必合'。

朕如今信了——这合的,不只是疆土,更是人心。"

苏然望着远处逐渐清晰的村落,听着越来越近的鸡鸣犬吠,突然想起在宋朝时,赵匡胤曾拉着他的手说:"等天下大治,要在汴河上修座桥,让百姓抬着西瓜担子也能稳稳走过。"此刻他终于明白,自己穿越各朝争夺的从来不是什么气运,而是让那些帝王的理想,真的照进现实。

"走。"他拍了拍嬴政的肩,又朝青羽仙子和刘伯温招手,"去看看桥修好了没。"

玄风长老扛着雷火剑走在最后,忽然踢到块碎石。

石头骨碌碌滚进草丛,惊起只白蝶——蝶翼上沾着金粉,正是古戒消散的金光所化。

阳光越升越高,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最终与熔金洞壁的字迹重叠在一起。

那些跨越千年的笔画,此刻正随着他们的脚步,在华夏大地上,一笔一画,写就"光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