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顺便约会。(1/1)

大家都着急着报名,没给杨素芬胡搅蛮缠的机会。

排队的都是一个村里的,谁不知道谁呢。

要是杨素芬闹起来,她们也有的是手段对付。

招工名单很快就递到了林萋萋手里。

罗师傅媳妇还在旁边特意说了一句,“小林老板,我招工的时候,杨素芬也来了。”

“我觉得她这个人,人品不行,好吃懒做还爱贪别人便宜。”

“所以,我就没要,把人给轰走了。”

林萋萋满意地点点头。

她觉得罗师傅的媳妇,比罗师傅强!

“罗家大姐,村里这些人呢,我想交给你管理。”

“我的工厂目前只需要20个工人就够了,谁能来谁不能来,谁什么时候能来,你统一安排负责,这点你行吗?”

罗家师傅媳妇一愣,有些懵,连连摇头,“我没干过这些事,我…我怕,管不好。”

林萋萋笑着劝说,“你对村里的人熟悉,谁的品性好,谁的品性差,你都知道。”

“轰走杨素芬这件事,你就做得很好。”

“人品不好的人,进入工厂会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当然,这些工作,我不会让你白做,如果你愿意担起这个责任的话,我每天可以给你五块钱。”

一天五块钱,那确实是挺多的了。

罗家大姐的信心一下就被金钱激发了出来。

“行,我试试!”

“要是我管得不好,小林老板你再把我撤了。”

林萋萋给她交代,“那你安排一个名单,从明天开始,二十个人为一组,来厂里培训。”

“每隔五天,换一组人。”

“把名单交给张婶。”

“你要跟她们讲清楚,培训通过了,才能上岗,希望她们能认真对待。”

忙完了这些事,林萋萋必须要抽空做一件大事了。

她要期末考试了。

舞会之后,林萋萋虽然和简玉书说开了。

但因为简玉书忙着做经济考察调研,林萋萋忙着建工厂。

两人的关系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最多也就是在课堂上,多看彼此几眼。

简玉书虽然时不时会去家属院和‘家乡菜’找林萋萋。

但林萋萋蜡烛两头烧,每次都说不上几句话就又散了。

这天下课,简玉书把林萋萋拦了下来。

开口就是林萋萋不想听的。

“期末考试,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林萋萋思考了一下,“应该还可以吧…”

“就是高数有点头大,老陈是一点重点都不划。”

简玉书唇角轻轻扬起一点,“那你把考试前的时间全部空出来吧。”

林萋萋狐疑看他,“干什么?”

简玉书唇角上扬的弧度更大一点,“你还是学生,就算再忙,也总要留一点时间给学习。”

“给老师。”

“下午放学之后,我去你们家帮你划重点。”

顺便约会。

林萋萋的耳朵猛然红了起来,简玉书的语气怎么莫名的有点撩。

她捂着急速发烫的脸颊,支支吾吾地应了一声,“唔,好。”

既然有人帮她划重点,那她就礼尚往来,帮忙准备晚饭。

因为金融系目前只有一年级,又是一个新兴科系。

简玉书在学校里代的课程都是比较基础的理论课。

别的学生听起来可能还有些难度,但对于林萋萋这种已经掌握了部分金融知识的人来说。

是非常浅显的课程,一点都听不出简玉书的真实水平。

但高数却不一样。

林萋萋发现简玉书总是能从一堆乱麻中,理出最清晰,最简短的那一根线来。

几乎每一道题,他都能给出一个林萋萋没有想过的全新思路。

以前一道大题林萋萋可能要解将近半小时。

但是用简玉书给出的方法,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只要十分钟左右就能解的出来。

这就很有魅力了!

林萋萋沉迷刷题,头都不抬,就这么刷了四,五天。

简玉书第一天还挺愉快,第二天就笑不出来了。

划重点就是真的在划重点。

除了能混上一顿晚饭,一点真正的进展都没有。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约会?!

吃完晚饭,他刚想开口说,要不要一起去散散步?

林萋萋立刻掏出了教材和错题集。

“简老师,今天讲什么?”

到了第三天和第四天,林萋萋刷题的时候,总是时不时能听见头顶传来悠悠的叹气声。

她抬起头,眼睛里没有半点世俗的欲望,只有对知识的渴望。

“简老师,你怎么总叹气呀。”

“是不是我的解题思路,又出了什么问题?”

简玉书摇摇头,林萋萋的解题思路是没问题的。

但他追人的思路好像出了问题。

为什么一起独处了好几天,除了刷完了一本高数题,其余的事情没有半点进展?

有了简玉书的帮忙,林萋萋的期末考进行得很顺利。

考完之后,没等简玉书抓住她,她就溜了。

工厂的第一批成品出来了!

麻辣牛油是深红色的包装袋,微辣清油是浅红色,秘制三鲜则是浅黄色的包装袋。

包装袋上面还有沸腾的汤锅照片,只看外包装就让人食欲大增。

张婶和姜英卓都围着产品转圈,时不时就要拿起来看两眼。

跟看自家孙子一个眼神。

林萋萋提议,“要不咱们试试?”

张婶和姜英卓异口同声,“试试!”

他们完全按照火锅底料包装背后的使用说明,煮了三个锅底。

煮好之后,姜英卓第一个下筷子。

他把三种口味的锅底都尝试了一遍。

“麻辣牛油能做到九分相似,微辣清油能做到九分半相似,最差的是这个三鲜锅,只能做到八分半相似。”

林萋萋和张婶也各自尝了。

吃完之后抬起头,懵懵地对视了一眼。

林萋萋小心翼翼地对姜英卓说,“大舅舅,我觉得,这跟店里的一个味呀。”

张婶也在旁边猛点头。

她吃着没有半点区别。

大武小武分别尝了,也多少试出了一些不同。

可鲁巧春和卢香竹又是什么区别都没吃出来。

林萋萋下了结论,他们这火锅底料,给普通群众吃绝对是合格了。

第一个产品,成功!

张婶摩拳擦掌,“萋萋,咱们这火锅底料怎么卖呀?”

林萋萋思索了一下,“咱们这批火锅底料呀,不卖。”

众人异口同声,“不卖?”

“对呀。”林萋萋笑着给他们解释,“咱们先送上一波。”

“巧春呀,你的工作量要增加了。”

“即日起,凡是在‘家乡菜’吃火锅和串串,消费金额累计满的50元的顾客,即可获得一包火锅底料。”

“从明天起,咱们后厨就不炒底料了,只把锅底的其余配料准备好。”

“巧春你给大家培训一下,以后点火锅的客人,直接当着他们的面,使用袋装的火锅底料。”

“让顾客们熟悉熟悉使用方法。”

鲁巧春脑子活,一下子就想到了林萋萋的打算。

“小林老板,我知道了!”

“以后每一桌,我都会要求服务员边上菜,边给顾客讲解火锅底料的使用方法。”

林萋萋朝她比出一个大拇指。

又转向姜英卓。

“大舅舅,底料的口味,可能还需要你再精进一下,咱们争取做到百分百还原。”

姜英卓已经有了头绪,点点头,“没问题。”

顾客们再去‘家乡菜’餐厅吃火锅,就发现又有了新花样。

服务员给端上来一个空空的盆子,里面就扔了一些干调料。

客人疑惑,“服务员,我们要的麻辣牛油汤底和秘制三鲜汤底,这没有汤底,让我们怎么吃呀?”

服务员微笑着取来两包火锅底料,“您稍等客人。”

“这是我们店,推出的新吃法,袋装火锅底料。”

“先将配料放好,再根据包装袋上的说明书,放下适量的底料,最后加入开水。”

服务员边操作边讲解。

“等开锅了,您就可以吃了。”

顾客还有疑虑,“这袋袋里的东西,跟店里的能是一个味吗?”

“不会是糊弄我们的吧。”

服务员笑眯眯地说,“客人您放心,这是店里的新产品,都是我们大厨亲自做的配方,只不过更为便捷,方便携带和储存,操作的方式也简单了很多。”

“您尝尝,要是口味不一样,我们店老板说,给您退全款。”

客人们将信将疑地等着开锅,等浓香的泡泡咕嘟起来。

涮一片毛肚进去,再裹上酱料送入口中。

嗯!一个味!

很快就有人想到,“那要是咱们也有这个袋装的火锅底料,岂不是在家里也能吃到‘家乡菜’的火锅了。”

有人询问服务员,“你们店这个火锅底料,卖吗?”

服务员回应,“不卖。”

顾客刚惋惜地叹了口气。

就听服务员接着说,“老板说了,在本店火锅累计消费满50元,就赠送一包。”

“白送?!”

刚才惋惜的顾客,顿时来了精神。

不就是50元?

打今天起,他就不去别的饭店了,带着亲朋好友轮流来‘家乡菜’吃火锅。

这白送的火锅底料,他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