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余波未平暗流涌,风云变幻待新局(1/1)

谋士眉头紧锁,沉思许久:“殿下,如今陛下对您已有防备,我们行事需更加谨慎。边疆战事虽因新筹集的军饷和粮草暂时缓解,但仍是个机会。我们可以暗中联络敌军,许以重利,让他们再次进犯。同时,在朝堂上散布谣言,说朱棣在军饷调配中贪污受贿,导致前线将士受苦。如此一来,既能让朱棣陷入困境,又能引发陛下对他的不满。”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此计甚好。但联络敌军风险极大,务必小心行事,不能留下任何把柄。至于谣言,要尽快在朝堂上散开,让大臣们对朱棣产生怀疑。”

谋士点头:“殿下放心,臣定会安排妥当。只是,此事若被陛下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朱标冷哼一声:“事到如今,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扳倒朱棣和李萱,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

与此同时,李萱在后宫也没有放松警惕。她知道朱标不会轻易放弃,肯定还会想出新的阴谋。

“孙贵妃,朱标此次虽未受到严惩,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继续留意他的动静,不能再让他有机可乘。”李萱神色凝重地说道。

孙贵妃点头:“是,娘娘。臣妾已经安排眼线,密切关注太子府的一举一动。只是,娘娘,您也要小心自己的安危。朱标说不定会在后宫对您下手。”

李萱微微皱眉:“本宫会小心的。只是,本宫被困在这后宫,还要时刻提防朱标,何时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孙贵妃无奈地叹了口气:“娘娘,如今局势复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或许等朱标之事彻底解决,娘娘会有机会。”

李萱心中暗自思索,或许可以利用这次朱标犯下的过错,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更加贤良淑德,争取让朱元璋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说不定能找到回到现实世界的契机。

而在朝堂上,朱标安排的人开始散布谣言,说朱棣在军饷调配中贪污受贿,导致边疆战事延误。

“听说了吗?燕王在负责军饷调配时,中饱私囊,害得前线将士们缺衣少食,苦苦作战。”一位大臣在朝堂上小声说道。

“是啊,难怪之前军饷和粮草会被劫,说不定就是燕王故意安排的,为的就是掩盖他贪污的事实。”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这些谣言很快在朝堂上传开,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对朱棣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

朱棣得知这些谣言后,心中愤怒不已。

“谋士,朱标这招太卑鄙了。竟然用这种谣言来抹黑本王。我们该怎么办?”朱棣皱着眉头说道。

谋士微微皱眉:“王爷,此时我们不能慌乱。我们可以在朝堂上澄清谣言,让支持我们的大臣为我们说话。同时,我们要尽快找到证据,证明这些谣言是朱标故意散布的。”

朱棣微微点头:“好,你去联络各位大臣,本王这就进宫面圣,向父皇说明此事。”

朱棣进宫后,见到了朱元璋。

“父皇,儿臣听闻朝堂上一些关于儿臣贪污军饷的谣言,这些都是朱标故意散布的,目的是为了陷害儿臣。儿臣恳请父皇彻查,还儿臣清白。”朱棣跪在朱元璋面前,一脸诚恳。

朱元璋看着朱棣,心中也有些犹豫。他虽对朱棣有一定的信任,但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朱棣,朕也听闻了这些谣言。只是,无风不起浪,你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还需拿出确凿的证据。朕会派人调查此事,你先回去吧。”朱元璋说道。

朱棣无奈,只得退下。

第 XX 章:迷雾重重危机伏,拨云见日待何时

朱棣从朱元璋那里出来后,心中明白,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证据,洗清自己的冤屈。

“谋士,父皇让本王拿出证据,证明谣言是朱标所散布。可这证据该从何处寻找?”朱棣焦急地问道。

谋士思索片刻,说道:“王爷,朱标散布谣言,必定会通过一些人去传播。我们可以从这些人入手,找到他们与朱标之间的联系。另外,朱标暗中联络敌军之事,若能找到线索,将其公之于众,也能让陛下看清他的真面目,从而让谣言不攻自破。”

朱棣微微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本王立刻安排人手,双管齐下进行调查。”

于是,朱棣一方面派人暗中跟踪那些在朝堂上散布谣言的人,试图找到他们与朱标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让擅长情报收集的人去探查朱标与敌军联络的蛛丝马迹。

在后宫,李萱也没有闲着。她让孙贵妃继续留意后宫嫔妃们的动静,尤其是与朱标有过往来的周妃。

“孙贵妃,周妃那边最近有什么异常吗?”李萱问道。

孙贵妃摇头:“娘娘,周妃自从上次事情败露后,一直小心翼翼,深居简出。但臣妾觉得,她肯定知道朱标更多的阴谋,只是在等待时机。”

李萱微微皱眉:“嗯,不能让她有机会再兴风作浪。你安排人密切监视她,一旦发现她有任何异常举动,立刻向本宫汇报。”

“是,娘娘。”孙贵妃领命而去。

几天过去了,朱棣派去跟踪散布谣言之人的手下传来消息。

“王爷,我们发现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经常与太子府的一个幕僚来往。每次见面后,便会去朝堂上散布关于王爷您的谣言。”手下向朱棣汇报。

朱棣心中一喜:“看来这个幕僚就是关键。想办法抓住他,本王要从他口中撬出朱标指使他的证据。”

与此同时,负责探查朱标与敌军联络线索的人也有了发现。

“王爷,我们打听到,朱标曾派一个亲信秘密出城,与敌军的一个将领见过面。只是具体谈了什么,还不清楚。”另一个手下汇报。

朱棣神色凝重:“继续查,务必查清他们到底谈了什么。若朱标真的与敌军勾结,那可是叛国大罪。”

而在朝堂上,谣言仍在继续传播,一些大臣对朱棣的怀疑也越来越深。

“燕王到底有没有贪污军饷,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这些谣言传得如此之广,恐怕并非空穴来风。”一位大臣说道。

“是啊,若燕王真的做出此等事,那可是对朝廷的背叛,绝不能姑息。”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支持朱棣的大臣们则努力为他辩解:“各位大人,燕王殿下一向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做出贪污军饷这种事。这分明是有人故意陷害。”

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朱元璋看着大臣们争论,心中也十分烦闷。他深知,此事若不尽快查清,朝廷将会陷入混乱。

“都别吵了。朕已经派人调查此事,真相很快就会大白。在结果出来之前,各位大臣都要各司其职,不得再随意猜测。”朱元璋怒喝道。

大臣们纷纷闭嘴,朝堂上暂时安静下来。

不知朱棣能否成功抓住朱标幕僚,获得关键证据,又能否查清朱标与敌军联络的详情,而李萱在后宫能否从周妃那里发现新的线索。大明王朝在这迷雾重重危机伏,拨云见日待何时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所有人都被卷入这场权力与命运的漩涡之中,未来充满了未知与变数,究竟谁能在这场风暴中掌控局势,谁又会被风暴无情地吞噬,一切都还是未知数。